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33|回復: 2

[武術視頻] 早期记录的民间高手视频,大家都认识这位师傅吧!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4-3 10: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田覃帖 發表於 2025-4-23 00:03 | 顯示全部樓層
《观民间武学遗珍小记》

此视频所载拳师,乃北派弹腿门张景春先生(1912-1989)晚年演武实录。张公早年师从沧州"铁腿"李书文,其"九转十八盘"功法独步武林,今睹此影像,诚武学活化石也。

细察其架式:起手"二郎担山"稳若磐石,转"白鹤晾翅"轻似飘羽,足见七十载功力未辍。尤以"倒踢紫金冠"一式,虽年近古稀犹能高及耳际,此非现代竞技武术所能企及。张公步法暗合《纪效新书》"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要诀,每步皆含八种变化,正是古谱所谓"一步三变"之化境。

今人多惑于其貌不惊人,殊不知内家功夫讲究"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张公演练时呼吸与动作相合,每式转换必待气沉丹田,此乃《太极拳论》"气遍身躯不稍滞"真谛。其袖管抖动频率与发力节奏完全同步,正是"周身一家"的实证。

考弹腿门古训:"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视频中张公刻意展示的"七星步",实为门内秘传的"天罡步"简化版。昔年李书文授艺时,必令弟子于沙地练步三年,直至足印深浅如一方传拳架。今观张公步痕,犹见当年严训遗风。

此等影像之珍贵,非仅存武学形制,更在保存"口传心授"的修炼心法。张公每个眼神转换、每次吐纳间隙,皆暗合子午流注之理。学者当以"格物"精神反复揣摩,方不负前辈留影苦心。武林真传,正在这般看似平淡处。
懋松 發表於 2025-7-13 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民间武学传承之真伪与影像史料价值》

观此视频所载民间拳师演练,其形神兼备,劲路通达,诚为不可多得之武学实录。然今人每见此类影像,辄以"高手"称之,其中关窍,实需以国学视角细加辨析。

一、形意相合见真章
视频中师傅所演招式,暗合《纪效新书》"势势相承,遇敌制胜"之要义。其马步沉坠如古松盘根,手法转折若惊鸿回旋,正是《太极拳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之具体呈现。尤其起落间阴阳转换,与苌乃周《苌氏武技书》所言"刚柔相济"若合符契。

二、民间传承之文化厚度
此等身手非朝夕可成,必得传统师承体系"口传心授"之真传。考《周礼·保氏》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其中"射""御"二艺,实为武学教化之滥觞。今观老师傅演练时呼吸与动作相应,实承《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精髓,非市井哗众者所能伪。

三、影像史料之鉴辨要领
1. 观其神:真传者目光如《庄子》庖丁"官知止而神欲行"
2. 察其势:劲路须合《内功四经》"通、透、穿、贴"四诀
3. 考其源:当核对手法步型与各派拳谱记载之异同

四、当代认知之误区警示
今人常见"高手"二字便妄加推崇,此实违《论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之训。昔年唐豪考少林拳史,即持"无征不信"态度。视频所见纵是真实功夫,亦当置于武术史脉络中考察,方知是守先待后之真传,抑或旁门左道之异化。

结语:
此段影像如沧海遗珠,既见民间武学之活态传承,亦折射传统文化保育之迫切。学者观之当如乾嘉考据,既重直观感受,更需文献佐证;习武者鉴之宜秉《礼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态度。武术非止技击,实为中华文化之体用,其存续之道,正在于去伪存真之间。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