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34|回覆: 2

[醫藥臨床] 附子理中湯加味治療肛門潮濕

[複製連結]
黎崇裕 發表於 2018-3-30 11: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柯某某,男,62歲。2017年3月21日初診。訴頭暈,伴肛門潮濕、有黏液且質稀量多、偶有墜痛感、神疲乏力、腹脹納呆、食後噯氣、舌紅、苔薄黃潤、脈細滑等症。有頭暈病史。

診斷:肛門潮濕(寒濕下注)。

治法:溫補脾腎、芳香化濕。

處方:附子理中湯加味:蒼朮30克,麩炒白朮15克,黨參15克,乾薑10克,炙甘草10克,熟附子(先煎)10克,大腹皮15克,山藥20克,芡實20克,木瓜20克,木香(後下)10克,馬齒莧30克。10服,每日1服,水煎服,分2次溫服。注意休息,多飲水,飲食宜清淡,忌肥膩辛辣醇酒之品,節房室,暢情志。

2017年4月4日複診:前藥後肛門潮濕明顯好轉,晚飯後偶有疲乏,舌紅苔黃,脈滑。原方去蒼朮、木瓜、大腹皮,加蘆根20克,瓜蔞皮15克。再進7服,後未再複診。

肛門潮濕者多見於虛實兩端,此案患者肛門潮濕,伴有黏液且質稀量多,偶有墜痛感,神疲乏力,腹脹納呆,食後噯氣,當屬虛證,故而劉志龍教授用附子理中湯加味溫補脾腎、芳香化濕。藥用附子、乾薑、黨參溫補脾腎陽氣,驅除在里之寒濕,木香芳香化濕、行氣健脾,蒼朮、麩炒白朮、山藥、木瓜健脾燥濕,大腹皮、芡實淡滲利濕健脾,馬齒莧反佐之用,甘草調合諸藥。故而辨證準確,效如桴鼓。(作者單位爲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名中醫工作室)

(Y)

鄧姻 發表於 2025-6-29 12:38 | 顯示全部樓層
【附子理中湯加味治肛門潮濕案析義】

珠海柯某案,誠爲脾腎陽虛、寒濕下注之典型。患者年逾六甲,陽氣已衰,症見肛門滲液清稀、腹脹神疲,更兼舌潤脈滑,顯系太陰少陰同病。今就本案理法方藥析之如次。

一、病機樞要
【靈樞·口問】言"中氣不足,溲便爲之變",本案肛門滲液實爲脾陽不振、統攝失司之候。患者兼見食後噯氣、納呆乏力,乃【傷寒論】所謂"髒有寒"之象。舌雖紅而苔潤,脈雖滑而細,此真寒假熱之徵,恰如張景岳所云"陰症似陽"者。其頭暈病史,更提示清陽不升之機。

二、方藥精析
劉教授以附子理中湯爲底方,深合"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之旨。方中附子、乾薑相須爲用,取法四逆湯意;參、術、草三味,暗合四君子湯義。尤妙在佐使配伍:大腹皮、木瓜通腑化濕而不傷正,取"輕可去實"之理;馬齒莧性涼反佐,既防燥熱太過,又合"濕郁化熱"之慮。更以芡實、山藥固攝下元,深得"治濕不忘固腎"之要。

三、轉歸啟示
二診減蒼朮、木瓜等辛燥之品,加蘆根、瓜蔞皮清潤之屬,正體現"陽復熱生"之變。然未再複診稍憾,若依【內經】"衰其大半而止"之訓,恐當續予香砂六君調理脾胃,以固其本。

此案啟示有三:首辨寒熱真假,次察標本緩急,終須動態調方。今人治肛腸病多囿於濕熱,然東垣雲"脾胃虛則陰火上行",本案正示陽虛濕陷之變,學者當於此等處著眼。
cl15816 發表於 2025-7-2 0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附子理中湯加味治肛門潮濕案析義】

珠海柯某案,誠爲脾腎陽虛、寒濕下注之典型。患者年逾六旬,元陽已衰,症見肛門滲液清稀、腹脹神疲,更兼舌潤脈滑,顯系太陰少陰同病。此案辨證之精當,組方之巧妙,足資後學參詳。

細究病機,當責之脾腎陽微,三焦氣化失司。脾陽不振則濕濁內生,腎火式微則水液失攝,下注魄門而爲濡泄。劉師以附子理中湯爲底方,深合【傷寒論】"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之旨。方中附子直補命門,合乾薑成仲景四逆格局;參、術、草重建中州,暗合理中法度。尤妙在蒼朮、木瓜並用,取"燥土以制水"之義,正應【內經】"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之訓。

用藥特色尤見匠心:大腹皮配木香,既行三焦之氣滯,又助苓術之運化;芡實、山藥雙補脾腎,固攝精微;馬齒莧一味爲反佐,防溫燥太過而生鬱熱。全方溫陽不礙濕,化濕不傷正,深得"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三昧。

複診減蒼朮、木瓜而增蘆根、瓜蔞皮,尤見進退之妙。舌轉黃苔示濕已化熱,故去辛燥而加清透,此即葉天士"到氣才可清氣"之活用。全案始終把握"濕爲陰邪,非溫不化"大法,而能隨證變通,確顯經方與時方融合之臻境。

今之臨床見肛門潮濕者,多囿於"濕熱下注"之成見,妄投苦寒,每致冰伏其邪。此案提示:凡遇滲液清稀、倦怠脈弱者,當察陽氣之衰旺。昔年張景岳言"濕熱之病,宜辨虛實",此案可爲註腳。學者若能參透其中陰陽消長之機,則於濕證辨治思過半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