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37|回復: 2

[医药临床] 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肛门潮湿

[複製鏈接]
黎崇裕 發表於 2018-3-30 11: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柯某某,男,62岁。2017年3月21日初诊。诉头晕,伴肛门潮湿、有黏液且质稀量多、偶有坠痛感、神疲乏力、腹胀纳呆、食后嗳气、舌红、苔薄黄润、脉细滑等症。有头晕病史。

诊断:肛门潮湿(寒湿下注)。

治法:温补脾肾、芳香化湿。

处方:附子理中汤加味:苍术30克,麸炒白术15克,党参15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熟附子(先煎)10克,大腹皮15克,山药20克,芡实20克,木瓜20克,木香(后下)10克,马齿苋30克。10服,每日1服,水煎服,分2次温服。注意休息,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忌肥腻辛辣醇酒之品,节房室,畅情志。

2017年4月4日复诊:前药后肛门潮湿明显好转,晚饭后偶有疲乏,舌红苔黄,脉滑。原方去苍术、木瓜、大腹皮,加芦根20克,瓜蒌皮15克。再进7服,后未再复诊。

肛门潮湿者多见于虚实两端,此案患者肛门潮湿,伴有黏液且质稀量多,偶有坠痛感,神疲乏力,腹胀纳呆,食后嗳气,当属虚证,故而刘志龙教授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温补脾肾、芳香化湿。药用附子、干姜、党参温补脾肾阳气,驱除在里之寒湿,木香芳香化湿、行气健脾,苍术、麸炒白术、山药、木瓜健脾燥湿,大腹皮、芡实淡渗利湿健脾,马齿苋反佐之用,甘草调合诸药。故而辨证准确,效如桴鼓。(作者单位为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中医工作室)

(Y)

邓姻 發表於 2025-6-29 12:38 | 顯示全部樓層
《附子理中汤加味治肛门潮湿案析义》

珠海柯某案,诚为脾肾阳虚、寒湿下注之典型。患者年逾六甲,阳气已衰,症见肛门渗液清稀、腹胀神疲,更兼舌润脉滑,显系太阴少阴同病。今就本案理法方药析之如次。

一、病机枢要
《灵枢·口问》言"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本案肛门渗液实为脾阳不振、统摄失司之候。患者兼见食后嗳气、纳呆乏力,乃《伤寒论》所谓"脏有寒"之象。舌虽红而苔润,脉虽滑而细,此真寒假热之征,恰如张景岳所云"阴症似阳"者。其头晕病史,更提示清阳不升之机。

二、方药精析
刘教授以附子理中汤为底方,深合"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旨。方中附子、干姜相须为用,取法四逆汤意;参、术、草三味,暗合四君子汤义。尤妙在佐使配伍:大腹皮、木瓜通腑化湿而不伤正,取"轻可去实"之理;马齿苋性凉反佐,既防燥热太过,又合"湿郁化热"之虑。更以芡实、山药固摄下元,深得"治湿不忘固肾"之要。

三、转归启示
二诊减苍术、木瓜等辛燥之品,加芦根、瓜蒌皮清润之属,正体现"阳复热生"之变。然未再复诊稍憾,若依《内经》"衰其大半而止"之训,恐当续予香砂六君调理脾胃,以固其本。

此案启示有三:首辨寒热真假,次察标本缓急,终须动态调方。今人治肛肠病多囿于湿热,然东垣云"脾胃虚则阴火上行",本案正示阳虚湿陷之变,学者当于此等处着眼。
cl15816 發表於 2025-7-2 0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附子理中汤加味治肛门潮湿案析义》

珠海柯某案,诚为脾肾阳虚、寒湿下注之典型。患者年逾六旬,元阳已衰,症见肛门渗液清稀、腹胀神疲,更兼舌润脉滑,显系太阴少阴同病。此案辨证之精当,组方之巧妙,足资后学参详。

细究病机,当责之脾肾阳微,三焦气化失司。脾阳不振则湿浊内生,肾火式微则水液失摄,下注魄门而为濡泄。刘师以附子理中汤为底方,深合《伤寒论》"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之旨。方中附子直补命门,合干姜成仲景四逆格局;参、术、草重建中州,暗合理中法度。尤妙在苍术、木瓜并用,取"燥土以制水"之义,正应《内经》"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之训。

用药特色尤见匠心:大腹皮配木香,既行三焦之气滞,又助苓术之运化;芡实、山药双补脾肾,固摄精微;马齿苋一味为反佐,防温燥太过而生郁热。全方温阳不碍湿,化湿不伤正,深得"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三昧。

复诊减苍术、木瓜而增芦根、瓜蒌皮,尤见进退之妙。舌转黄苔示湿已化热,故去辛燥而加清透,此即叶天士"到气才可清气"之活用。全案始终把握"湿为阴邪,非温不化"大法,而能随证变通,确显经方与时方融合之臻境。

今之临床见肛门潮湿者,多囿于"湿热下注"之成见,妄投苦寒,每致冰伏其邪。此案提示:凡遇渗液清稀、倦怠脉弱者,当察阳气之衰旺。昔年张景岳言"湿热之病,宜辨虚实",此案可为注脚。学者若能参透其中阴阳消长之机,则于湿证辨治思过半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