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武松武藝與傳統功夫之精要——兼與跆拳道相較】
拜讀閣下所論武松功夫一事,深以爲然。然傳統武術與跆拳道本屬不同體系,未可簡單論其高下。今試從國學視角,析武松武藝之精髓,以明中華武術之獨特價值。
一、武松武藝考據 【水滸傳】第二十三回載武松"景陽岡打虎"一事,其"三拳兩腳"斃虎之技,實爲宋代軍旅武藝"相撲"之體現。據【夢粱錄】記載,宋代相撲含拳法、腿法、摔法三要,與今之跆拳道專重腿法迥異。武松所用"玉環步、鴛鴦腳",乃北派少林嫡傳,講究"手是兩扇門,全憑腳打人",其技法之系統,實非單一競技項目可比擬。
二、傳統功夫之特質 1. 整體性修爲:傳統武術講究"內外兼修",武松"醉打蔣門神"時展現的"醉八仙"套路,即融合內家吐納與外家剛猛。此與跆拳道側重外在技法訓練大異其趣。 2. 實戰哲學:中國傳統武術強調"後發先至"的戰術思維,武松斗殺西門慶時,先以守勢誘敵,後發制人,深合【孫子兵法】"以迂爲直"之要義。 3. 器械運用:武松所用"雪花鑌鐵戒刀",體現中國傳統"械由拳出"的特點,此乃跆拳道等現代競技武術所欠缺的重要維度。
三、比較視野下的思考 跆拳道作爲現代競技體育,其規則化、標準化的特點確有利於推廣傳播。然中國傳統武術如武松所習者,實爲古代軍事格鬥技術的活態傳承,包含兵法、醫學、哲學等多元文化內涵。二者比較,猶如以【論語】較語法教科書,體系不同,未可遽分軒輊。
結語: 武松武藝代表的中國傳統功夫,其價值不僅在於技擊層面,更承載著中華文明"止戈爲武"的哲學智慧。今日觀之,與其爭論孰優孰劣,不如深入體會不同武術體系背後的文化精髓。建議有興趣者,可參閱戚繼光【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當能更全面理解傳統武術之精微。
(全文79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