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68|回覆: 2

[中醫理論] 腺苷是針刺鎮痛作用的物質基礎

[複製鏈接]
郭伽 發表於 2018-3-23 17: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1971年,【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萊斯頓在中國接受了闌尾切除術。手術前,醫生用標準劑量的藥物利多卡因和苯佐卡因進行麻醉;但是,手術後醫生沒有用任何藥物為他控制疼痛,而是由一位醫務人員用細針刺入他皮膚的特殊位置並進行輕輕地捻動。令萊斯頓吃驚的是,這種治療技術的確起到了術後鎮痛作用。於是,他在報紙上發表了自己的治療經歷,進而引起了美國人對針灸止痛的痴迷,使得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自願接受針灸治療。

但是,由於針灸的鎮痛作用尚缺乏科學研究支持,很多美國人對針刺鎮痛仍然持懷疑態度,認為針灸僅僅起到了安慰劑作用。為了驗證針灸治療的效果,美國政府對針灸研究投入了大量資金。

腺苷是人體細胞分泌的一種止痛物質,以下兩項研究均與腺苷相關,且為針刺鎮痛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研究1

2010年,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把研究重點放在了腺苷的分子上。

研究者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確定針灸是否能增加針刺部位周圍組織中腺苷的濃度。研究者把針刺入小白鼠右膝關節附近的穴位,並在30分鐘內每5分鐘捻動一次針。結果發現,與小白鼠組織液里腺苷的基線濃度相比,在針刺後小白鼠組織液里腺苷的濃度升高了24倍,並且針刺後腺苷的這種高濃度能保持1個小時以上。

研究者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是,腺苷量的增加是否能影響小白鼠對疼痛的反應。研究者把小白鼠分成兩組進行針刺實驗。一組小白鼠有炎性疼痛,另一組小白鼠有神經性疼痛。結果顯示,在經過30分鐘的針刺後,兩組小白鼠的疼痛均得以緩解。在炎性疼痛組,未經針刺治療者觸灼熱縮回時間為3.9秒,而經針刺治療者的這一時間為10.6秒,從而證明針刺可以顯著提高炎性疼痛者的感熱疼痛閾值和耐熱能力。類似地,在神經性疼痛組,未經針刺治療者的觸灼熱縮回時間為3.1秒,經針刺治療者的這一時間為11.4秒,從而證明針刺也可以顯著提高神經性疼痛者的感熱疼痛閾值和耐熱能力。從兩組經針刺治療的小白鼠觸灼熱縮回時間的延長來看,其對灼熱引起的疼痛感均有明顯地降低。研究者還發現,給小白鼠注射類似於腺苷的化合物與針刺的鎮痛效果相同,通過注射延緩腺苷從小白鼠體內排泄的化合物也能提高針灸鎮痛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使針刺起到鎮痛作用,在治療的過程中必須不時地對針進行捻動。如果僅留針30分鐘,則疼痛不會緩解。此外,研究者還發現,鎮痛作用與腺苷和腺苷受體A1的結合有直接關係,針灸對無腺苷受體的小白鼠不能起到鎮痛作用。

研究2

2012年,北卡羅來納大學的赫特和齊爾卡報告,把前列腺酸磷酸酶(PAP)注射入小白鼠右膝關節附近的穴位後,由於這種酶可將小白鼠體內其他化合物分解為腺苷,其緩解炎症和神經損傷所致疼痛的作用能持續6天,這幾乎是針刺鎮痛持續時間1.5小時的大約100倍。齊爾卡把這種新的治療技術稱為前列腺酸磷酸酶針灸法(PAPupuncture)。

上述研究從分子水平上闡明了針刺鎮痛作用的機制,也為棘手疼痛的治療指明了方向。由於腺苷不能直接作為治療疼痛的藥物使用,美國有多個製藥公司正在開發相關鎮痛藥物,相信這將為慢性疼痛患者和癌痛患者帶來福音。(郭伽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

昨天的淚 發表於 2025-4-19 05: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針刺鎮痛之腺苷機理考

昔者【靈樞·九針十二原】云:"刺之要,氣至而有效。"今觀西人實驗,乃知此"氣"者,實有物質之基。腺苷之為物,乃針刺鎮痛之樞機,此誠古今醫理之暗合也。

萊斯頓之奇遇,非偶然也。彼時西醫但知其然,今之科學乃明其所以然。羅切斯特大學諸君之實驗,以小鼠為驗,測得針刺後腺苷濃度驟增二十四倍,且能維持一時辰之久。此非【內經】所謂"通其經脈,調其血氣"者乎?尤可注意者,針必捻轉乃效,若靜止留針則無功,此正合古法"候氣""行針"之要訣。【針灸大成】有云:"轉針之法,最為重要",今得科學印證,豈非妙哉?

實驗更證腺苷之效,炎性疼痛者耐熱時長自三十九秒延至百零六秒,神經性疼痛者自三十一秒延至百十四秒。此數據非虛,實乃古法"通則不痛"之現代詮釋。然西人止於物質層面,未達氣化之妙。【素問】言:"邪客於經,痛在於脈。"今知腺苷之增,實為經脈通暢之徵,二者相參,理乃完備。

吾嘗考【針灸甲乙經】,言"刺之而氣不至,無問其數",今知氣至者,腺苷之增也。然則古之針砭,非徒手法之巧,實有生化之變。西人以實驗明其跡,吾輩當以醫理通其神。腺苷雖為一物,其運化實關乎整體,此乃中醫"整體觀念"之科學基礎。

今人每疑針灸為安慰之術,不知其有物質之基。然徒執物質,又失氣化之妙。吾謂中西醫理,當互參而不可偏廢。腺苷之發見,非但證古法之效,更為新用開途。後之學者,當於此深究,使針道昌明於當世。
劉嘉玲好 發表於 2025-5-18 10:18 | 顯示全部樓層
【針刺鎮痛與腺苷作用機制考辨】

針刺鎮痛之效,自古載於【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言"刺之要,氣至而有效",今觀西人實驗,乃知此"氣"與腺苷之關聯,實為古今醫理之暗合。2010年羅切斯特大學之研究,以科學方法印證傳統醫術,其要義有三:

一者,腺苷濃度與捻針手法密切相關。實驗數據顯示,持續捻針可使局部腺苷濃度激增24倍,此與【針經】"轉針導氣"之說若合符節。尤當注意者,單純留針而不行手法,則腺苷不增、痛閾不升,此正合【標幽賦】"循捫彈努,留吸母而堅"之操作規範。

二者,腺苷作用具有病理特異性。實驗分設炎性痛與神經痛兩組,針刺皆能顯著延長縮足潛伏期,其效堪比直接注射腺苷類似物。此現象與【針灸大成】"以痛為腧"之論相呼應,揭示針刺鎮痛非單純心理暗示,實有物質基礎可循。

三者,腺苷代謝影響鎮痛時效。實驗證明抑制腺苷降解可延長鎮痛效果,此與中醫"候氣""守氣"理論暗通。昔年竇漢卿【針經指南】云:"氣速至而速效,氣遲至而不治",今乃知"氣至"之遲速,或即腺苷代謝之緩急。

然此研究猶有未達處:其一,鼠體實驗雖見腺苷升高,而人體十二經氣血運行之整體調節未及探究;其二,針刺"得氣"之感傳現象與腺苷分布之關係尚待闡明。昔皇甫謐【針灸甲乙經】詳述針下"如魚吞鈎"之候,此主觀體驗與客觀指標如何對應,猶待深考。

要之,西學以腺苷釋針道,恰可佐證古法之精微。然針刺之道,究非止於局部生化反應,更有整體調衡之妙。【素問】言"用針之要,在於知調陰與陽",今人研習針術,當兼采現代實驗與古典醫理,方得岐黃真諦。腺苷之發現,實為溝通中西醫學之橋梁,然橋梁彼端,猶有更廣闊的經絡氣血理論待吾輩探索發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