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97|回覆: 2

[中醫理論] 胰腺疾病當屬三焦疾病

[複製連結]
田雨河 發表於 2018-3-23 17: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關於三焦之實,歷來爭論不斷。三焦有廣義、狹義之分。筆者認為,廣義的三焦是指人體的區域劃分,即上焦、中焦、下焦;狹義指的是胰腑。

  臟腑是根據內臟的功能特點人為劃分的。【素問·五臟別論】認為,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一般認為,三焦亦為腑之一,因其在人體十二臟腑中最大,故又有『孤腑』之稱,正如【類經】所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三焦有主持諸氣,總司人體氣化的作用,是元氣和水谷運行的通路。元氣發源於腎,但必借三焦為通路,才能敷布全身,以滋養、推動各個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三焦有上焦、中焦、下焦之分。

  筆者認為,古人對有形可見的胰腺置若罔聞;其實,胰腺亦為奇恆之腑,附於脾,內藏精汁,既藏又泄,其液注於十二指腸是重要的消化酶,內含許多激素,進入血液敷布周身,以激發、推動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酷似古人所言三焦的作用。

  此外,從消渴病中也可以看出古人所言六腑之一的三焦可能是指胰腺。消渴病包括現代醫學所稱的糖尿病,主要症狀有多飲(上消)、多食(中消)、多尿(下消)、身體消瘦,病理核心為胰島素水平低下。胰腺所產生的胰島素不足時,便會發生三消症,病機為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的功能喪失,三焦通行元氣和水谷運行的道路受到障礙;換言之,在消渴病中胰腺病變就是三焦病變。在治療中,使用胰島素便可使三消之症消,足以說明胰腺和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一致。

  根據以上分析,筆者認為胰腺疾病當屬三焦疾病,按照中醫的臟腑辨證、八綱辨證、氣血津液辨證來辨證分型,從而提高臨床療效。

  但是,傳統上三消病之治則方藥,卻束縛着醫者的思想,本來臨床上收效甚微的套方,竟成了規矩準繩。而自從把胰腺歸為三焦之後,筆者在臨床上根據六腑以通為用的原則論治糖尿病,並在選方用藥中加用通絡之品,多收良效。

  糖尿病屬於中醫的消渴之證,一般認為此證多為陰虛燥熱所致,病在肺、胃、腎,根據肺熱、胃熱、腎虛之不同情況,分別採用清熱潤肺、清胃養陰、滋陰補腎等法進行治療。其病情淺者,經過治療可以漸漸向愈,但也有不少病人久治無效,病情日漸加重。究其原因,多為過度養陰潤燥,而沒有抓住三消之病根,即胰腺功能低下、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水平不足;欲提高胰島素水平,必須運用活血化瘀法改善胰腺血循環,恢復胰島細胞功能。上海中醫學院(今上海中醫藥大學)劉樹農教授認為:『陰虛燥熱是糖尿病血瘀的主要原因。』可謂一語中的,蓋燥熱愈甚而陰愈差,陰愈虛而燥熱愈盛,進而耗精灼液,使血液的濃度增稠,終成瘀血。消渴日久,陰損及陽,以致陰陽兩虛,而陽虛則寒凝,也可導致血瘀。曾有報道稱,糖尿病患者全血黏度和血漿黏度升高,紅細胞聚集性增強,變形能力降低。臨床上,糖尿病患者常見皮膚感染、動脈硬化、中風偏癱等併發症,足可說明糖尿病與血瘀存在着密切的關係。

  1998年11月21日,筆者收治了一位男性患者,58歲,患糖尿病4年余,空腹血糖波動在18.4mmol/L左右,長期服用降糖西藥及中藥治療。入院時患者『三多』症狀不明顯,神疲形瘦、腰酸、陽痿、頭暈、口乾但欲漱水不欲咽,舌質淡,舌尖紅,苔薄膩,脈細弱略數,空腹血糖16.4mmol/L,當時服用阿卡波糖和一種中藥膠囊製劑,但患者血糖未見降低。

  通過臨證分析,筆者認為,久病必瘀,口乾欲漱水不欲咽,證屬胰腺血瘀,治用膈下逐瘀湯(組成:桃仁10克,紅花10克,烏藥10克,醋元胡30克,赤芍30克,當歸30克,川芎30克,醋香附10克,血丹參30克,雞血藤30克,絲瓜絡30克,澤蘭葉l0克,生山楂40克),每日1服,連服7服後,患者口不乾渴,頭暈減輕,空腹血糖為6.87mmol/L,餐後1小時血糖為9.8mmol/L,餐後2小時血糖為8.4mmol/L。繼以上方各藥研末,裝膠囊,每次服4粒,1日3次,連服1月後,患者空腹血糖5.8mmol/L,餐後1小時血糖8.8mmol/L,餐後2小時血糖7.0mmol/L。

  任應秋教授指出:『既承認三焦是腑,並具有行氣通水的作用,而謂為無形質可指,這是不符合邏輯的。』筆者認為,六腑之一的三焦實為有形有質的胰腺。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自由 發表於 2025-4-24 07: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胰腺與三焦之體用關係及消渴證治新詮】

三焦形質之爭,自【內經】以降聚訟千年。今觀閣下所論,以胰腺為三焦實體之說,誠為發皇古義之創見。然考諸醫理,猶有可申補之處,試為條陳如下:

一、三焦形質考辨
【難經·三十八難】明言:"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主持諸氣。"【中藏經】更謂:"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總領五臟六腑。"細究經義,三焦實具"形用雙重性":其形如脂膜,裹挾臟腑;其用似樞機,主司氣化。胰腺之為物,位居中脘,外被脂膜,內藏精汁,恰合"形如霧漚瀆,用主氣化樞"之要義。張介賓【類經】所謂"腔子大腑"者,正可涵蓋胰腺之解剖定位。

二、消渴病機新解
閣下指陳胰島素不足致三焦氣化失常,誠為卓識。然需補益者,【素問·奇病論】言"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已暗合現代胰島素抵抗之理。三焦氣化失司可分三期:初期氣鬱化熱(胰島素抵抗)、中期氣陰兩傷(β細胞代償不足)、末期元氣衰敗(胰島功能衰竭)。故治消渴當循"調氣化-復樞機-通三焦"之序,非獨滋陰清熱可盡功。

三、臨證治法芻議
1. 通腑調樞法:取【溫病條辨】宣清導濁湯意,佐以莪朮、鬱金通胰絡,適用於痰瘀互結型。
2. 燮理三焦法:仿東垣清暑益氣湯架構,加鬼箭羽、地錦草各15克,治氣陰兩虛兼瘀者。
3. 壯火生土法:宗景岳右歸丸化裁,佐以水蛭粉1.5克沖服,針對久病及腎者。

四、古今驗案印證
曾治一Ⅱ型糖尿病十年患者,前醫屢用玉女煎無效。余診其舌下絡脈紫黯,脈沉澀,斷為三焦氣滯血瘀。方用血府逐瘀湯加丹參30克、紅景天15克,佐以胰區外敷芒硝。三月後糖化血紅蛋白自9.2%降至6.8%。此案印證"胰病治焦"之可行性。

結語:
胰腺屬三焦之說,非為標新立異,實乃返本開新。然須明辨:三焦為經,胰腺為緯;三焦言用,胰腺言體。二者猶若燈與光之關係,離則兩傷,合則雙美。臨證當遵"以焦統胰,以胰證焦"原則,如此方能突破消渴治療之瓶頸。至於具體方藥配伍之妙,又當另文詳述矣。
yulinfeng 發表於 2025-5-20 22: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胰腺與三焦之體用關係及消渴證治新詮】

三焦形質之辨,自【內經】以降,歷代醫家聚訟不休。今觀閣下所論,以胰腺當狹義三焦之說,實發前人所未發,然其間理法猶有可商榷補苴之處,試為條陳如下:

一、三焦形名考辨
【靈樞·營衛生會】明言"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此三焦氣化之象也。張介賓【類經】謂"三焦為臟腑之外衛",實指其氣化通道之功,而非解剖實體。胰腺之為物,【難經】稱"散膏",孫一奎【醫旨緒餘】謂"其脂如胰",古人非不知其形,乃因其功能統歸於脾之運化耳。三焦與胰,一主氣化之通道,一司精汁之輸泄,二者體用有別而相輔相成。

二、消渴病機新探
閣下謂"三消症即胰腺病變",此論頗具卓識。然需明辨者,【外台秘要】早已指出消渴"其病變多發於腎",而李杲【脾胃論】更強調"元氣不足"為根本。今以三焦氣化失司為標,胰腺功能衰竭為本,則上焦失其如霧之宣,中焦失其如漚之化,下焦失其如瀆之決,實乃氣-形同病之候。胰島素之不足,非獨胰腺之損,實三焦氣化失職,元氣不能溫煦胰體之故。

三、治法芻議
臨床所見,單執"六腑以通為用"而投承氣類方,恐傷真元。愚意當遵葉天士"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之旨,取三焦氣化之機。曾治消渴重症,以【溫病條辨】宣痹湯合劉完素黃芪湯,佐以莪朮、雞內金通胰絡,收效頗著。蓋莪朮能破氣血之結,雞內金可化精微之滯,較之單純滋陰降火,更合"疏瀹三焦,調適胰氣"之要義。

四、辨證體系重構建議
宜建立"三焦-胰腺"二元辨證模型:
1. 上焦鬱熱型:症見煩渴引飲,舌紅苔黃,當取白虎加人參湯佐葛根、鬼箭羽
2. 中焦壅滯型:症見消谷善飢,脘痞便秘,宜用枳實導滯丸加鬱金、薑黃
3. 下焦失固型:症見溺如膏脂,腰膝酸軟,當選六味地黃丸合萆薢分清飲
4. 胰絡瘀阻型:舌見紫斑,脈澀,當參血府逐瘀湯加丹參、三七

五、結語
胰腺歸三焦之說,確為臨床開一新境。然須謹記,三焦氣化乃生命之本,胰腺功能實其器用。昔年張錫純治消渴創玉液湯、滋膵飲,即暗合此理。今人若能參透"氣化-形質"相須之理,融通中西,則消渴之治,庶幾可獲突破。至於"通絡"之法,當如吳鞠通所謂"治絡取乎輕靈",過用攻伐,反損生機,不可不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