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62|回覆: 2

[武術視頻] 80歲民間傳統武術家表演判官筆,這種兵器在古代實用性非常強! ...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3-2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軌助 發表於 2025-6-12 0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判官筆之武學淵源與實戰價值——觀民間耆老演武有感】


近日得見八旬武師演練判官筆之視頻,其筆走龍蛇之姿,令人遙想此器於中國武術史中之特殊地位。判官筆作爲奇門短兵,其形制介於筆鐧之間,長約尺二,重約三斤,正合【武備志】所載"短兵險中求"之要義。今試從形制源流、實戰技法、養生價值三端,析其奧妙。

一、形制源流考
判官筆肇始於唐宋,定型於明清。其名源自"判官執筆斷生死"之象,實爲文人雅器與武備器械之結合體。考【清稗類鈔】載:"判官筆以鐵爲杆,兩端銳,中段鐫八卦紋。"視頻中老者所持之筆,正合此制。其筆首作錐形,可刺穴道;筆尾呈棱面,可格刀劍;中段粗處暗合握固之法,此乃融"文房四寶"雅意於殺伐之器的典型例證。

二、實戰技法析
判官筆之要訣,在"點、戳、絞、鎖"四字。觀老者演練,其"鳳凰點頭"式專取咽喉,"魁星提斗"勢鎖拿腕肘,皆暗合【手臂錄】中"一寸短,一寸險"之理。明代武學大家程宗猷曾言:"短兵之利,在近身疾變。"視頻中老者雖年屆耄耋,然轉腕旋筆間仍見"滾閉"之勁,此正是判官筆"以巧破千斤"的技法精髓。其演練時步走八卦方位,筆隨身轉,恰是武當派"九宮八卦筆"的活態傳承。

三、養生價值辨
老者八十高齡而身手矯健,實因判官筆修煉講究"外練筋骨,內調氣脈"。其技法中的"絞筆"動作需以腰催臂,暗合導引之術;"點筆"之勢要求氣貫筆尖,正應"意氣相隨"之旨。清代【內功圖說】特別記載:"判官筆法,可通任督。"老者演練時呼吸綿長,形神合一,恰是傳統武術"武醫同源"理念的生動體現。

結語:
此段演武非止技藝展示,實爲活態文化遺產之傳承。判官筆作爲冷兵器時代的智慧結晶,其價值不僅在於實戰效能,更在於承載著"止戈爲武"的哲學內涵。老者筆鋒所至,既見古法之精微,亦顯武者之精神,誠可謂"一筆寫春秋,千鈞擔道義"。今人觀之,當思傳統武學之真諦,不僅在殺伐之術,更在修身養性之道。
孔世 發表於 2025-7-11 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判官筆之武學淵源與實戰價值】

觀耄耋武者運判官筆之視頻,筆走龍蛇間猶見古法真傳。此兵刃雖今人多不識,然考其源流,實爲唐宋短兵之遺緒,融點穴、刺擊、擒拿於一器,其武學價值當爲今人鄭重審視。

一、形制源流考
判官筆屬奇門兵刃,【武備志】歸爲"鐵筆"類,長不盈尺而重逾常筆。其形制有三要:筆端銳可貫甲,筆身圓潤利轉腕,尾環繫繩防脫手。視頻中老者所執雖爲演練之器,然起手式"魁星點斗"即暗合明代【手臂錄】"鐵錐分心刺"之法,足證其傳承有自。

二、實戰技法析
昔年戚繼光【紀效新書】論短兵有云:"一寸短,一寸險。"判官筆之妙,正在"險中求勝"四字。老者演示"雙蝶穿花"式時,腕翻七寸而筆尖始終遙指咽喉要穴,此即【峨嵋槍譜】所謂"七寸奪命"之變式。考清代刑部捕快口傳筆錄,擒江洋大盜時,鐵筆點打曲池、章門二穴之效,尤勝鎖鏈枷具。

三、養生與武德
今人每見白髯武者,輒疑表演作秀。然察老者馬步沉腰之勢,實爲道家"導引術"與外家樁功合璧。判官筆演練講究"筆動氣隨",視頻中"玉女穿梭"一式轉圜無滯,恰印證【黃庭經】"指掌通靈"之要義。昔年孫祿堂晚年練筆,亦取其"外練筋骨,內調陰陽"之效。

結語
此老武者之藝,非止套路演示,實爲活態武學典籍。今傳統武術式微,然觀其筆鋒所向,猶見古人"止戈爲武"之精神。倘能循此深研,或可於【武經】殘編外,另得實戰武學真諦。學者當珍視此類民間遺存,勿使妙法成絕響。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