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9|回復: 2

[武術視頻] 民间传统老一辈武术家74岁马振武罗汉拳,看看这师傅的精神头! ...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3-1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雨纷飞啊 發表於 2025-5-19 2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观马振武先生罗汉拳演练小议》

习武之道,贵在神完气足。今观马振武先生七旬有四演练罗汉拳,拳风刚健如青壮,神采矍铄似松筠,足见传统武术养练之功非虚言也。

罗汉拳本少林嫡传,讲究"拳禅一体",其法刚猛沉实,式简效宏。马老起手"罗汉礼佛"之式,脊骨中正如尺量,虽银发飘然而双目炯然,已得"虚领顶劲"之要义。及至"罗汉撞钟""金刚捣碓"诸式,肩胯相合如机枢运转,劲力贯通若水银泻地,尤见其六十载寒暑不辍之功。昔年孙禄堂先生谓"拳术不在花样,在气势精神",今于马老身上复见斯境。

更可贵者,乃其演示中"形与神俱"之态。七旬老者寻常或显颓唐,然马老每招每式皆带虎啸龙吟之意,收放间暗合《易筋经》"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之旨。观其马步沉稳如山岳,手法迅捷似雷霆,正是《少林拳谱》所云"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的具现。此非徒具其形者所能及,必是深谙"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实修者。

今人多谓传统武术不堪实用,然细察马老演练: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步踏八方而重心如磐,皆暗藏攻防机变。昔年李存义有言"打拳如走路,看人如蒿草",马老行拳时那份从容,恰是千锤百炼后的化境。视频中观众惊叹"这哪像七十多岁",殊不知此乃"拳练千遍,其理自现"的明证。

余尝考《手臂录》云:"拳法贵精气神,尤贵乎静。"马老拳势如江河奔涌而不失章法,动静相生处尽显武学底蕴。当世习武之人,或可由此领悟:传统武术非表演之艺,实为性命双修之道。马振武先生所示范者,岂止拳脚功夫?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活态传承。

(全文798字)
汪柯 發表於 2025-7-19 11: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马振武先生罗汉拳所蕴武学精神与养生之道》

观马振武先生七十四岁演练罗汉拳视频,其神完气足、劲力浑厚之态,恰可为传统武术"形神合一"之旨作生动注脚。罗汉拳作为少林外家拳法正宗,在马公身上展现出"刚健含婀娜"的独特韵致,非数十年寒暑之功不能至此境。今试从武学传承与养生机理二端,析其精要。

一、拳法源流与技法特征
罗汉拳肇始于少林寺十八罗汉手,属北派短打门类。马公所演拳架,严守"三正四平"之要:头正、身正、马步正,眼平、肩平、胯平、心平。其"罗汉撞钟"一式,沉肩坠肘而劲发涌泉,正是《少林拳谱》所谓"力从地起,节节贯穿"之体现。尤为可贵者,马公虽年逾古稀,仍能完美呈现"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步赛粘"的技法要求,足证传统武术体系化训练之科学。

二、武学精神之当代启示
马公演练时目光如炬,招式间凛然有威,此非刻意为之,实为"气贯四梢"的自然流露。《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观其"金刚捣碓"一式,劲力收发间犹带少年锐气,恰是"武以载道"的生动诠释。昔年孙禄堂先生七十岁犹能力挫壮年武士,今马公之精神矍铄,再证武学修为与年龄并非反比关系,关键在于"内外兼修"的持恒之道。

三、传统武术的养生机理
《黄帝内经》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马公拳架中脊柱如轴、丹田为核心的运劲方式,暗合中医"督脉为阳经之海"的理论。其"罗汉卧枕"式转换间腰胯松活,正是《拳经》"腹内松静气腾然"的实践。现代运动医学研究证实,这种螺旋式发力能有效激活深层肌群,延缓骨质疏松。马公七旬之龄犹能保持如此柔韧度,实为传统武术"动中求静,刚柔相济"养生功效的明证。

结语:
马振武先生之拳艺,非仅肢体运动,实乃中华武学"技进乎道"的活态传承。在全民健身时代,传统武术当以此类典范为圭臬,去伪存真,使后学知"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真谛。冀望有志之士能透过表象,领悟其中"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深层智慧,使国术精华薪火相传。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