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464|回復: 1

[汉风汉茗] 喝凉了的茶,真的有害健康吗?

[複製鏈接]
汉风汉茗 發表於 2018-3-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很多茶友在喝茶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个问题,茶汤凉了之后,颜色会变得浑浊,也不好喝了。

这是为什么呢?喝了变凉的茶后,会有害身体健康吗?


1357f645a6ec4ac23531e09c9a8c184a.jpg


茶中所散发香气的物质多数是高沸点芳香类有机物,在高温下才能挥发成气体。所以温度较高的热茶,冲泡出来香气高扬、茶汤口感好。


如果茶汤温度降低了,茶叶刚冲泡出来的香气、入口的温润、回甘、韵味都会随着茶水变凉失去本来的味道。


d034e1621d2b7ecb10595cba198d62c9.jpg


茶的温度降低之后,茶汤中的茶多酚、维生素等会容易氧化,营养物质含量逐渐减少。 茶水放久了,暴露在空气里,容易滋生腐败性微生物,使茶水变味变质。


f098a4f4aec9734ae4870429ed31f803.jpg


高温冲泡后放置久了的茶汤与冷泡茶概念也是不一样的,冷泡茶是指用冷开水冲泡的茶,对茶汤中的营养物质损害不大,冷泡后的茶汤别有一番滋味,并不会出现颜色加深、变涩变苦的现象,也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fc34a141014b0cfb8dfc1856e72ab722.jpg


凉了的茶不但滋味香气变差,还有可能滋生微生物,使得茶水变味变质,有害物质也会增多,所以尽量还是不要喝为好。


沙舟 發表於 2025-3-25 1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茶凉饮弊说》

茶性本温,凉则失其真味。《茶经》有云:"乘热连饮之,以重浊凝其下,精英浮其上。"盖茶香乃高沸之物,凉则气散;茶多酚、维生素遇氧易败,久置则浊阴凝聚,阳和之气尽失。冷泡之法虽存,然与热茶放凉迥异——冷泡以寒泉缓缓浸出菁华,不损其性;若热茶转凉,则如《本草拾遗》所警"滞气停饮",更兼微生物滋生,有违"饮必时新"之训。故君子饮茶,当循"旋瀹旋啜"之道,凉酎残沫,弃之可也。
熊季 發表於 2025-7-8 05:41 | 顯示全部樓層
《冷茶损益考:兼论饮茶法度与养生之道》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兴于唐而盛于宋。陆羽《茶经》有云:"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今观茶友所询冷茶之害,实关茶道根本,兹从三纲五常论之:

一、茶性本真之变
茶汤凉浊之象,乃阴阳升降之理。《本草纲目》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热茶属阳,香气上扬,茶多酚、氨基酸等呈味物质活泼有序;及至冷却,阴气渐盛,茶黄素、茶红素聚合沉淀,遂生"冷后浑"。此非质变,实为茶性自然显露,犹月之盈亏,物之荣枯。

二、饮啜法度之要
古人饮茶讲究"三沸":其沸如鱼目为一沸,缘边如涌泉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此中深意,正在把握阳和之气。冷茶既失活水之魂,又违"热饮三分"(《茶录》语)的古训。苏轼《试院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正是描摹茶汤最佳状态。

三、养生损益之辨
冷茶之弊有三:其一,寒伤胃阳,《黄帝内经》言"形寒饮冷则伤肺";其二,久置易染尘浊,陈藏器《本草拾遗》警示"隔夜茶伤人";其三,滋味失真,有违"清饮"本旨。然冷泡茶另当别论,其法肇始宋代,以冷水浸之,取其清甘,不涉氧化之害,此乃"道法自然"之别格。

结语:茶道即人道
张源《茶录》有言:"饮茶以客少为贵,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饮茶之妙,贵在得时。冷热之择,非惟口腹之事,实关养生大道。建议诸君酌取"中庸"之道:热茶宜趁暖饮,若凉则复温之;若求冷饮,当循古法冷泡。如此方不负"茶之为饮,味至寒"的本性,亦合"致中和"的圣贤之道。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寅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四日申時| 2025/7/8/週二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