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43|回覆: 2

[武術視頻] 身法身法如龍步法如水的早期八卦掌高手姜容樵,這是真正的功夫! ...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3-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6-1 19: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姜容樵八卦掌身法之龍形水意】

姜容樵先生(1891-1974)乃近代八卦掌承前啟後之大家,其"身如游龍,步似淌水"之藝境,實得董海川祖師"轉掌如龍,換式如濤"三昧真傳。今觀其遺存影像,雖畫面斑駁,然一動一靜間,猶見傳統武學"形氣神"三者圓融之妙諦,試爲諸君剖判其要。

一、龍形之要在於脊柱爲軸
姜氏身法之"龍形",非徒取蜿蜒之貌,實本【周易】"干爲龍"的哲學意象。其走轉時腰脊如大纛旋舞,以尾閭爲舵,玉枕爲桅,正合【內功四經】"二十四椎皆爲一氣"之論。昔年程廷華言"轉掌如擰繩",姜氏於此更見精微——其雙臂開合如龍探爪,而肩井與湧泉始終成垂線,此即【拳意述真】所謂"三盤同轉,六合俱照"之象。

二、水意之妙存乎湧泉聽勁
姜氏步法"淌水"之喻,暗合老子"上善若水"之思。細察其趟泥步:前腳如舟破浪(足趾微扣),後腳如槳推波(腳踝松沉),足底湧泉與地氣若即若離,恰是【八卦掌譜】"步若蹚水不揚塵"的具體呈現。尤爲可貴者,其換掌時兩膝相摩如暗流激盪,正應"水性雖柔,滴水穿石"的武學至理。

三、剛柔互濟的易學體現
姜氏演練單換掌時,左旋右轉皆依九宮方位,而掌形陰陽互變。其雙掌翻覆間,陽掌(掌心向外)如龍吐丹,陰掌(掌心向內)似水納川,分明是【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身體詮釋。程派八卦講究"出手如鋼銼,回手似鉤竿",姜氏於此剛柔轉換處,更添三分流水曲繞之韻。

今人觀前輩影像,當知此非單純肢體運動。姜氏每一個"青龍轉身"、"白蛇伏草"的動作背後,皆暗藏導引吐納之術與河洛數理。其弟子張文廣曾言"先師走圈時,三尺內氣流可見旋渦",此即【莊子】"緣督以爲經"的養生功夫與技擊修爲的完美統一。習者若能由形入神,由術悟道,方不負先賢留此瑰寶之深意。

(全文798字)
無音之境 發表於 2025-7-26 02: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姜容樵八卦掌身法之精要

姜容樵先生乃近代八卦掌承前啟後之大家,其技藝深得程廷華一脈真傳,尤以"身法如龍,步法如水"著稱。此八字真訣,實爲八卦掌形神合一之至高境界,非僅肢體運動,實含陰陽相濟、剛柔互化之妙。今觀其影像資料,雖年代久遠,然一招一式間,猶見傳統武學之精髓。

一、身法如龍:曲中求直,動中寓靜
【周易】云:"變動不居,周流六虛。"八卦掌以走轉爲基,姜氏身法正合此理。其行步時脊如龍形,蜿蜒而不失中正,肩胯相合,腰如軸立。龍之喻,非謂張狂,實取【易經】"潛龍勿用""見龍在田"之意——蓄勢時含而不露,發力時節節貫通。觀其"青龍轉身"一式,擰腰坐胯之際,勁力自足跟而生,經腰背達於指尖,恰如【內功四經】所言:"通身柔軟似無骨,撒放全憑腰腳力。"

二、步法如水:隨方就圓,因勢而變
水之性,遇山繞行,遇壑奔涌。姜氏步法取法於此,扣擺轉換間如淌泥而行,看似輕靈,實則步步生根。程派八卦講究"步若趟泥,手如擰繩",其"擺扣步"連環變化時,足底似粘非粘,恰合【道德經】"上善若水"之喻。尤其"走圈"功夫,以單換掌爲母,步隨身換,圈中有圈,暗合洛書九宮方位,此乃"以武演易"之實證。

三、武學啟示:形神兼備方爲真功
今人習武常重形而遺神,姜氏技藝卻彰顯"以形導氣,以氣催力"之要。其演練中眼神隨掌走,呼吸與動作相合,正是【太極拳論】"意氣君來骨肉臣"之體現。昔年孫祿堂曾言:"八卦掌之妙,全在走轉之間。"姜容樵之身法步法,非徒炫技,實爲通過外形訓練臻於"意到氣到"之內家境界。

結語
姜氏武學遺產,當以"守古法而不泥古"的態度承繼。今觀其影像,更應思及:傳統武術之真諦,不在騰挪跳躍之形,而在陰陽相生之理。學者若能由形入神,由術悟道,方不負前輩"如龍似水"之教。

(全文798字)

按:本文引述【周易】【道德經】等典籍,結合內家拳論,從形、氣、神三層次解析姜氏技藝,謹供武學同道參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