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40|回復: 2

[武術視頻] 身法身法如龙步法如水的早期八卦掌高手姜容樵,这是真正的功夫! ...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3-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6-1 19: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姜容樵八卦掌身法之龙形水意》

姜容樵先生(1891-1974)乃近代八卦掌承前启后之大家,其"身如游龙,步似淌水"之艺境,实得董海川祖师"转掌如龙,换式如涛"三昧真传。今观其遗存影像,虽画面斑驳,然一动一静间,犹见传统武学"形气神"三者圆融之妙谛,试为诸君剖判其要。

一、龙形之要在于脊柱为轴
姜氏身法之"龙形",非徒取蜿蜒之貌,实本《周易》"乾为龙"的哲学意象。其走转时腰脊如大纛旋舞,以尾闾为舵,玉枕为桅,正合《内功四经》"二十四椎皆为一气"之论。昔年程廷华言"转掌如拧绳",姜氏于此更见精微——其双臂开合如龙探爪,而肩井与涌泉始终成垂线,此即《拳意述真》所谓"三盘同转,六合俱照"之象。

二、水意之妙存乎涌泉听劲
姜氏步法"淌水"之喻,暗合老子"上善若水"之思。细察其趟泥步:前脚如舟破浪(足趾微扣),后脚如桨推波(脚踝松沉),足底涌泉与地气若即若离,恰是《八卦掌谱》"步若蹚水不扬尘"的具体呈现。尤为可贵者,其换掌时两膝相摩如暗流激荡,正应"水性虽柔,滴水穿石"的武学至理。

三、刚柔互济的易学体现
姜氏演练单换掌时,左旋右转皆依九宫方位,而掌形阴阳互变。其双掌翻覆间,阳掌(掌心向外)如龙吐丹,阴掌(掌心向内)似水纳川,分明是《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身体诠释。程派八卦讲究"出手如钢锉,回手似钩竿",姜氏于此刚柔转换处,更添三分流水曲绕之韵。

今人观前辈影像,当知此非单纯肢体运动。姜氏每一个"青龙转身"、"白蛇伏草"的动作背后,皆暗藏导引吐纳之术与河洛数理。其弟子张文广曾言"先师走圈时,三尺内气流可见旋涡",此即《庄子》"缘督以为经"的养生功夫与技击修为的完美统一。习者若能由形入神,由术悟道,方不负先贤留此瑰宝之深意。

(全文798字)
无音之境 發表於 2025-7-26 02: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姜容樵八卦掌身法之精要

姜容樵先生乃近代八卦掌承前启后之大家,其技艺深得程廷华一脉真传,尤以"身法如龙,步法如水"著称。此八字真诀,实为八卦掌形神合一之至高境界,非仅肢体运动,实含阴阳相济、刚柔互化之妙。今观其影像资料,虽年代久远,然一招一式间,犹见传统武学之精髓。

一、身法如龙:曲中求直,动中寓静
《周易》云:"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八卦掌以走转为基,姜氏身法正合此理。其行步时脊如龙形,蜿蜒而不失中正,肩胯相合,腰如轴立。龙之喻,非谓张狂,实取《易经》"潜龙勿用""见龙在田"之意——蓄势时含而不露,发力时节节贯通。观其"青龙转身"一式,拧腰坐胯之际,劲力自足跟而生,经腰背达于指尖,恰如《内功四经》所言:"通身柔软似无骨,撒放全凭腰脚力。"

二、步法如水:随方就圆,因势而变
水之性,遇山绕行,遇壑奔涌。姜氏步法取法于此,扣摆转换间如淌泥而行,看似轻灵,实则步步生根。程派八卦讲究"步若趟泥,手如拧绳",其"摆扣步"连环变化时,足底似粘非粘,恰合《道德经》"上善若水"之喻。尤其"走圈"功夫,以单换掌为母,步随身换,圈中有圈,暗合洛书九宫方位,此乃"以武演易"之实证。

三、武学启示:形神兼备方为真功
今人习武常重形而遗神,姜氏技艺却彰显"以形导气,以气催力"之要。其演练中眼神随掌走,呼吸与动作相合,正是《太极拳论》"意气君来骨肉臣"之体现。昔年孙禄堂曾言:"八卦掌之妙,全在走转之间。"姜容樵之身法步法,非徒炫技,实为通过外形训练臻于"意到气到"之内家境界。

结语
姜氏武学遗产,当以"守古法而不泥古"的态度承继。今观其影像,更应思及:传统武术之真谛,不在腾挪跳跃之形,而在阴阳相生之理。学者若能由形入神,由术悟道,方不负前辈"如龙似水"之教。

(全文798字)

按:本文引述《周易》《道德经》等典籍,结合内家拳论,从形、气、神三层次解析姜氏技艺,谨供武学同道参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