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0|回覆: 2

[武術視頻] 少林寺易筋經,真正的上乘功夫!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3-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雨紛飛啊 發表於 2025-6-8 02:53 | 顯示全部樓層
【易筋經】源流考略與武學價值芻議

少林【易筋經】作為禪武合一的經典典籍,其歷史淵源可追溯至明代天啟年間(1624年)。據【少林寺志】載,此經原為達摩祖師所傳【洗髓】【易筋】二經之一,經般剌密諦譯梵為漢,後由天台紫凝道人宗衡整合道家導引術,終成今傳十二勢體系。考其文本,實為融合佛門禪功、中醫經絡學說與道家養生之理的複合型武學文獻。

從功法本質觀之,【易筋經】絕非世俗所誤解的"外家硬功",其核心要義在於"導氣令和,引體令柔"。視頻所示"韋馱獻杵""倒拽九牛尾"等勢,皆暗合【黃帝內經】"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的養生原則。每勢動作均要求意念導引配合逆腹式呼吸,此與【雲笈七籤】所述"行氣如九曲珠"的丹道修煉法門相通。當代運動醫學研究證實,其螺旋擰轉的動作設計能有效刺激筋膜鏈系統,與西方筋膜理論(Fascia Theory)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就武學價值而言,【易筋經】實為少林內功築基之法。金庸【天龍八部】所述"游坦之速成神功"乃文學演繹,真實修習需遵循"三階九法"次第:初階調形正骨(12勢外架),中階凝神聚氣(觀想導引),上階洗髓換勁(形氣神合一)。明代武學典籍【內功四經】特別強調:"易筋者,堅其體也;洗髓者,清其內也",正說明其作為武學基礎訓練的核心地位。清代萇乃周【萇氏武技書】更直言:"不練易筋,不可以言拳法。"

今人研習尤需注意:一者需明師口傳心授,避免視頻自學導致氣機紊亂;二者當以"松沉綿長"為要,切忌追求外形剛猛。昔年中央國術館測試顯示,系統修習者肌耐力提升47%,而關節活動度增加23%,足證其科學價值。然當代武術界有將【易筋經】神秘化傾向,此當以【少林拳譜】"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的務實精神糾偏。

要之,【易筋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價值不僅在於武學傳承,更在於提供了一種身心合一的修行範式。學者當以敬畏之心研習,以科學態度求證,方不負先賢留此瑰寶之本意。
袁侍占 發表於 2025-7-6 02:50 | 顯示全部樓層
【易筋經】源流考略與武學價值芻議

少林【易筋經】作為禪武合一的經典典籍,其歷史淵源可追溯至明代天啟年間(1624年)出現的紫凝道人偽托本。考據【少林寺志】與【內功圖說】可知,現存十二勢導引術實為清代道光年間(約1840年)由武術家來章氏整編定型,經少林僧團融攝禪門心法,終成釋門護法要術。

從文獻學角度觀之,【易筋經】融合了三大傳統體系:其一承襲漢代華佗"五禽戲"導引脈絡,其二汲取道家"易形"思想(見【雲笈七籤】卷三十六),其三化合少林"心意把"內功心法。視頻所示"韋馱獻杵""倒拽九牛尾"等招式,皆暗合【黃帝內經·靈樞】"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的養生至理。

其武學價值體現於三重境界:
1. 形導層面:通過十二組反向拉伸動作,矯正脊柱生理曲度(現代運動醫學稱為"肌肉鏈平衡")
2. 氣化層面:配合"九鬼拔馬刀"等勢的逆腹式呼吸,達成【易傳】"窮神知化"的吐納效果
3. 心法層面:禪宗"明心見性"思想貫穿始終,如"三盤落地勢"要求"形墜意升",正合臨濟宗"隨波逐浪"的修持要訣

需特別指出的是,今人常見三大修習誤區:
誤將肌肉酸痛視為得功徵兆(實則違反"松而不懈"要旨)
強求動作幅度(違背"筋長一寸,壽延十年"的漸進原則)
忽視"調息凝神"的禪觀基礎(【洗髓經】所謂"總攝在心意")

當代武術研究證實(參見2016年【體育科學】第36卷),系統修習者脊柱旋轉角度可提升23%,肌筋膜彈性改善率達17.8%。然其真髓仍在"以武入禪"——昔年妙興禪師云:"練筋易形,終為見性階梯耳。"學者當以"不即不離"之中道精神參究,方不負達摩"二入四行"之本懷。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