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之真髓与民间武学传承刍议》
观此民间拳师演练形意拳之视频,劲力浑厚、架势严谨,确有"六合如一,形断意连"之古法遗韵。形意拳作为内家三拳之一,其价值不仅在于技击之效,更承载着中华武学"由武入道"的文化精髓。今试从拳理、传承二端略陈管见。
一、形意拳理法探微 此拳师演练时"三节明、四梢齐",尤以劈拳起势时"腰如轴立,手似轮行",深得"起钻落翻"之要义。形意拳以五行拳为基,十二形为变,其核心在"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功夫。视频中震脚发劲之际,足底涌泉与掌心劳宫相呼应,正是《拳经》"消息全凭后脚蹬"之体现。然细察其龙形转身时,肩胯开合稍欠圆活,此恰可印证孙禄堂《拳意述真》所言:"形意之妙,在似刚非刚,似柔非柔"。
二、民间传承的文化意义 此等民间拳师多承"口传身授"之旧制,其价值有三:一则保存了"以练代说"的实证传统,如视频中崩拳连发时"如箭离弦"的透劲,非经师父亲手调校不可得;二则延续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武德精神,观其小臂棱角分明的"铁臂功"痕迹便知;三则维系着"拳械一体"的完整体系,视频虽未展示,但此类传人多精大枪、麟角刀等配套兵器。
三、当代传承之反思 今人习形意常见两大流弊:或执著于"形"而失"意",演为体操之属;或空谈"气"而废"形",堕入玄虚之途。此拳师可贵处,正在其"形意相济"的实修功夫。然须指出,传统武学欲存其真,当以《纪效新书》"既得艺,必试敌"为诫,在保持养生功用的同时,不可完全脱离技击本质。
昔年李存义有言:"拳法者,所以变化人之气质也。"此视频所现,非独一人之艺业,实为中华武学"止戈为武"精神之活态传承。吾辈当以科学态度析其理,以敬畏之心承其髓,方不负先贤"十年磨一剑"之苦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