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54|回覆: 2

[武術視頻] 民間傳統武術大俠表演一套挺古樸的拳法

[複製連結]
+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3-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邋遢歐米茄 發表於 2025-4-14 20:38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民間拳法演示小記】

近日得見民間拳師演示古樸拳法一折,其形制古拙,勁路淳厚,誠為傳統武學之活態遺存。今試從國學視角略作剖析,以闡發其中文化精義。

此套拳法顯系北方長拳支脈,起手"金雞獨立"取象【周易】巽卦"隨風巽"之意,單足立地而雙臂開合,暗合"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哲學要義。其步法沉實穩健,每移步必先斂胯坐胯,正是【太極拳論】"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之具體實踐。尤其轉身時"磨盤步"的運用,與【紀效新書】所載"環轉如磨"的古法若合符節。

手法變化尤見功力,沖拳時肩催肘、肘催手的勁路,恰是【內功四經】"三節明後,五勁齊"的生動體現。而"雲手"動作中體現的"欲左先右"原則,又與老子"反者道之動"的辯證思維遙相呼應。觀其"白鶴亮翅"一式,前臂外旋如擰繩,正是【手臂錄】所述"螺旋勁"的正統傳承。

呼吸配合尤為精妙,發勁時短促吐納合乎【黃帝內經】"呼吸精氣,獨立守神"之要旨。整套動作快慢相間,剛柔互濟,深得【少林拳譜】"剛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後"的戰術精髓。收勢時氣沉丹田,雙手下按導引歸元,完全遵循【黃庭經】"呼吸廬間入丹田"的養生法則。

此拳保存諸多古法特徵:如"寸勁"發力不用掄臂,正合【拳經】"勁短意長"之訓;馬步轉換時膝蓋始終與腳尖同向,符合【拳法備要】"膝不過足"的防護要訣。然亦可見時代流變痕跡,某些銜接處已融入現代搏擊的節奏處理,此乃傳統武術"苟日新,日日新"的必然發展。

今人觀傳統武術,當以"禮失求諸野"的態度珍視這些民間傳承。此拳雖無競技武術之高難騰躍,亦無表演套路之華美造型,然其蘊含的"守中用中""後發先至"等武學智慧,正是中華武道"止戈為武"本質的鮮活註腳。學者若能由此體會"武藝雖小技,然其理至大"的深意,則善莫大焉。

(全文共798字)
羅卜花舞雨 發表於 2025-7-4 01:28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民間拳法演示小識】

此套拳法頗具古意,觀其形制當屬北派長拳支脈,然又雜糅南派短打之巧。起手"金雞獨立"一式,足尖內扣如鈎,顯見少林彈腿遺韻;而"白鶴亮翅"轉"黑虎掏心"之銜接,尤見形意拳"三節相隨"要旨。演練者雖非專業武師,然其"沉肩墜肘"的基本功架,已得傳統武術"六合"之三分真味。

細察其步法,頗有可議之處。傳統武術講究"步不穩則拳亂",視頻中"玉環步"與"七星步"交替使用,本屬洪拳要訣,然演練者重心起伏稍顯刻意,未達"邁步如犁行"之境。此或因民間傳承中,師父多強調外形摹擬,而於內勁傳導有所疏漏所致。明代戚繼光【紀效新書】早有"既得藝,必試敵"之訓,今人習武若止於套路展演,恐難體認"腰馬合一"真諦。

尤為可貴者,是拳譜中保留的"掩手肱捶"等古法。此式在當代競技武術中已趨簡化,然視頻所示仍嚴守"出手如鋼銼,回手似鈎竿"的古訓,與陳氏太極老譜記載若合符節。清初武學家王宗岳【太極拳論】云:"由招熟而漸悟懂勁",觀其"青龍出水"一式轉關處,肘底暗藏螺旋勁,正是傳統武術"明三節,齊四梢"的活標本。

然需指出,此類民間演練常見三弊:其一為過度追求造型美觀,致"燕子抄水"等動作幅度失真;其二因缺乏對抗訓練,部分招式如"窩心炮"已失實戰銜接;其三則受戲曲武打影響,"旋風腳"等騰空動作滯空過久,有違"起鑽落翻"的技擊原理。此皆當代傳統武術傳承者當深思之處。

此視頻雖非專業武師演示,然恰因其樸拙本色,反得窺民間武術存真之一斑。昔年孫祿堂先生有言:"拳術不在花樣,在氣勢;不在多,在精。"倘能以此類質樸演練為鏡,去華存實,或可為傳統武術的活態傳承開一新徑。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