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26|回覆: 2

[武術視頻] 民間早期高手的小虎燕拳,動如猛虎出林落如野雁輕飄!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3-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偶涉詩情 發表於 2025-7-29 08: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小虎燕拳之剛柔相濟與形意傳承】

小虎燕拳誠為民間武學之瑰寶,其"猛虎出林、野雁輕飄"之要訣,深得【周易】"剛柔相濟"、【莊子】"形神合一"之三昧。今觀此視頻所示拳架,雖為民間傳承,然其中暗合古法處頗多,試為諸君析之。

一、形意相生:虎形取勢
拳譜所謂"動如猛虎",實源自上古象形拳法。【禮記·樂記】言"鼓鼙之聲讙,讙以立動",小虎燕拳起手式之沉肩墜肘、腰馬合一,正合【黃帝內經】"骨正筋柔"之理。視頻中武者雙爪前探時肩胛如翼展開,恰是【莊子·養生主】"緣督以為經"的身體實踐,使督脈之氣貫通四肢。

二、陰陽互濟:燕形化勁
"落如野雁"之輕靈,暗含太極"引進落空"之妙。考【太極拳論】"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此拳收勢時足尖點地如雁落平沙,正是【道德經】"柔弱勝剛強"之體現。尤其視頻1分15秒處武者騰躍後三折腰卸力,與宋代【角力記】載"燕青十八翻"卸力技法同源,可見民間武術保存古法之完整。

三、文武之道:民間武學的文化密碼
此拳雖名不見經傳,然其"剛猛寓輕靈"的特質,恰是明代戚繼光【紀效新書】所述"既得藝,必試敵"的活態傳承。視頻中武者演練時呼吸與動作的配合,與清代萇乃周【萇氏武技書】"內煉一口氣"之說若合符節,證明民間武術實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四、當代啟示:非遺保護的武學維度
小虎燕拳此類民間技藝,正面臨【漢書·藝文志】所言"散佚民間"之危。建議習者:
1. 以【周易】"窮變通久"為念,保存拳架精髓而不拘泥形式
2. 參照【考工記】"天有時,地有氣"之理,注重不同地域的技法差異
3. 依【樂記】"和順積中"之道,強化武德修養

結語:
此拳雖小,可喻大道。其虎形之剛健進取合乎乾卦"天行健",燕形之柔順守靜暗合坤卦"地勢坤",正是中華武學"一陰一陽之謂道"的生動體現。冀望更多民間武功能如小虎燕拳般,在堅守本真中創新發展,使傳統文化血脈永續。

(全文798字)
杜天明 發表於 2025-7-31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小虎燕拳之剛柔相濟與武學旨趣】

小虎燕拳者,實為民間武學"象形取意"之典範。其名雖俚,其理至精,觀視頻中拳勢起落,誠如帖文所言"動如猛虎出林,落似野雁輕飄",此語已得三昧。今試析其要義,以明傳統武學之真髓。

一、剛柔互濟之形意
猛虎出林之勢,取【周易】"震卦"雷動之象。拳譜有云:"虎撲須得腰脊力,爪到山崩氣自雄",視頻中拳師起手時沉肩墜肘,腰馬合一,正是【紀效新書】所載"三節貫串"之法。而野雁輕飄之姿,則合【道德經】"柔弱勝剛強"之旨,收勢時足尖點地如蜻蜓點水,暗含八卦掌"脫身換影"之妙。此剛柔相生之道,恰似太極圖中陰陽魚互逐,非真傳者不能體悟。

二、動靜相宜之身法
細察其步法轉換,可見"虎竄步"與"燕抄水"交替運用。前者步距開闊如趟泥,後者步幅細密似織錦,正應【內家拳法】"大步量天,小步量地"之訓。尤其轉身時"磨脛"動作,完全符合少林【拳經】"轉身如擰繩,落地如生根"的要求,足見其傳承有序。

三、氣息導引之玄機
拳師呼吸吐納與動作開合高度協調,展臂時氣貫指梢,斂肘時氣沉丹田。此中暗合【黃庭經】"呼吸元氣以求仙"的導引術,更與華佗五禽戲"蓄氣如張弓,發勁如放箭"的養生要訣一脈相承。觀其收勢時"引氣歸元"的動作,已得武當道門"鍊形化氣"的三分真味。

此拳雖名不見經傳,然其技法體系完整,理法兼備,實為民間武學瑰寶。昔年唐豪先生考據民間拳種時曾言:"真功夫在野老拳師指掌間",信哉斯言!習者若能參透其中"形意相合,內外兼修"的奧義,則不止於術,近乎道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