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28|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書法家應該有自己的書法理論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3-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孫曉雲

1955年生於南京書法世家,三歲起便執筆習書,孜孜不倦五十餘載。身爲女書法家,孫曉雲始終將『女紅』作爲書法藝術的境界,不懈追求,逐漸形成瀟灑、自然、恬靜淡雅、秀敏靈動的藝術風格。自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她在全國書法展賽中屢屢獲得大獎,在海內外產生重大影響。她經過不懈的努力,以堅實的傳統帖學功底與鮮明的個人書法面貌,成爲當今書壇的領軍人物之一。

8963e4b8b3af2e1d848d451e430be6e3.jpg

孫曉雲不但是書法家,而且還是書法理論家,理論水平比較高。作爲一名女書法家,孫曉雲在書法實踐層面所取得的書法成績,已經令人敬佩有加,再加上她的書法理論研究的比較深刻,對當代書法的發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構想,書法理論書法指導了許多書法愛好者走上了專業品質的修煉之路,所以孫曉雲既可以擔當書法家的稱號,也可以擔當書法理論家的稱號。

1b3e95ee619187938bdd305100f9a7cf.jpg

書法實踐與書法理論雙雙豐收,這在書壇是比較少見的造詣。書法藝術發展到今天,出現了一種書法理論和書法實踐相互分離的怪現象,搞書法實踐的人不太研究理論,搞書法理論的人書法字跡又字得比較差勁。因爲書法理論和書法實踐不能通一互成,所以無論書法家還是書法理論家都呈現單腿走路的跛腳姿態。

f66730aad9a0b306d16e5b3204974c06.jpg

其實,書法從古代來說,就是一個實踐出真知,理論助實踐的藝術門類。所有的書法大家幾乎都不單獨因爲只會寫書法不會研究理論而成功成名。比如王羲之不僅有書法實踐之功,也有書法理論之能,正是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才促其書法成蘭亭勝景,流傳千古,鑄賢成聖。

2e9b35e3d84820ed3540147f9b322050.jpg

孫曉雲不但勤於書法實踐,並且精於書法理論研究的藝術能力,爲當下書壇修習書法立下了榜樣:要想取得書法較高造詣,只會寫字,不通理論不行。或者只知書法理論,不弄書法實踐也是不行。

370013cead299a8a5d3845aa6112adbb.jpg

孫曉雲在書法實踐方面的造詣,有書法實績爲證。孫曉雲在書法理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不論其發表的各種有影響力的書論,單看其書法理論書刊的刊印量,便可識其書法理論的影響力。她的書法理論書刊,集成了練習書法數十年的所得所悟,提升爲可依可行的書法理論精華,依實踐而論書道,發行量大,創書法理論書本的刊行紀錄,書法練習者會有她的書法理論藏本。讀其書法理論而得悟,可將孫曉雲書法理論的功力化歸爲自己的書法具體實踐指導。孫曉雲可稱書法家,還可以稱其爲書法理論家,實踐與理論方面的相互促進提升了她的書法品質。

8fa01035b44f55a4dec1dd87cb8c9a74.jpg

天人啪 發表於 2025-5-5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家當以理論爲筋骨、實踐爲血肉】

帖學大家孫曉雲先生之成就,誠爲當代書壇"知行合一"之典範。其書風得晉唐韻致而不失己意,理論承前賢精髓而能發新聲,實爲"技進乎道"之明證。今觀書壇現狀,理論與實踐割裂之弊日顯,孫氏雙修之功,恰爲吾輩指明正途。

考諸書史,凡開宗立派者,必是"心手雙暢"之士。右軍【筆陣圖】與【蘭亭】並耀千古,東坡【論書】與【寒食帖】同垂青史。趙孟頫雲"用筆千古不易",非深諳筆墨三昧者不能道此。古人所謂"意在筆先",正是理論指導實踐之要義。今之習書者或拘泥於點畫之形,或空談玄妙之理,皆如盲者捫象,終難窺書法堂奧。

孫氏理論之要旨,在於以傳統帖學爲根基而能通變。其論用筆主張"起承轉合皆含韻律",結字講究"虛實相生",章法強調"氣脈貫通",此皆深契"中和"之美。更可貴者,能將女子特有的細膩感悟融入書論,以"女紅"喻書道,發明"針線活"般的筆墨節奏,實爲書論史上前所未有之創見。

今人學書之弊,約有三端:一曰重形輕神,二曰厚古薄今,三曰偏技廢理。孫氏雙修之路,恰對此三弊而發。其理論非徒託空言,皆從五十載臨池中體悟得來;其筆墨非止於技,處處可見理論思考之光芒。觀其【書法有法】等著作,每論必佐以實證,每證必歸於理法,此正合【書譜】"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之訓。

吾輩當以孫氏爲鏡,明曉"理論如骨,實踐似肉"之理。無骨則形散,無肉則神枯。建議習書者:每日臨帖當思其理,每讀論著當驗諸筆。可自設"日課三問":此筆何以佳?此理如何用?今日所得幾何?如此積學累功,庶幾可免"跛腳"之譏。

書道至精,非一蹴可及。願諸君以孫曉雲先生"知行相資"之法爲則,既追摹其清雅書風,更師法其治學精神。如此,則個人書藝可進,當代書道可興矣。
天生審力 發表於 2025-8-2 04: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家當以理論立身——由孫曉雲現象談當代書法之通弊】

(引論)
孫曉雲先生"書藝與書論雙臻"之成就,恰如明人項穆【書法雅言】所云:"書不師古,如夜行無燭;師古不化,終爲奴書。"今觀書壇理論與實踐割裂之弊,實爲千年書道傳承中罕見之怪現狀。昔王右軍【筆勢論】與【蘭亭】並耀,顏魯公【述張長史筆法】與【祭侄稿】同輝,可知真書家必當以理論爲筋骨,以實踐爲血肉。

(本論一·歷史鏡鑒)
考諸書史,自東漢蔡邕【九勢】肇始,歷代書家莫不重視理論建構。衛夫人【筆陣圖】七條,實開唐代"尚法"先聲;東坡"無意於佳乃佳"之說,直指宋代"尚意"內核。趙孟頫"用筆千古不易"論,非經數十年臨池豈能道破?此皆印證張懷瓘"深識書者,惟觀神采"之要義。今之書家若僅沉湎點畫之技,恰似清人錢泳所譏"終日劬勞於碑帖,而不知筆法所自"。

(本論二·當代困境)
今書壇呈現兩極分化:或如"展覽體"作者,窮盡形式變幻而文心凋敝;或如"空談派",侈言"現代性"卻腕底無真功。孫曉雲先生【書法有法】等論著,以"女紅"喻書道,既承董其昌"熟後生"之思,又啟"日常書寫"之悟,其價值正在於彌合二者裂隙。觀其小楷題跋,理論見識與筆墨功夫如鹽入水,恰合孫過庭"智巧兼優,心手雙暢"之境。

(本論三·實踐啟示)
書家立論不必效經生註疏,當如孫先生從三方面著力:其一,以技法解析爲基,如【書譜】之析"五乖五合";其二,以審美體驗爲要,若董香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三,以文化擔當爲歸,似傅山"作字先作人"之誡。昔倪瓚雲"聊寫胸中逸氣",今人更當以理論構建文化自信,否則終難逃"書奴"之譏。

(結論)
【周易】有言:"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孫曉雲現象啟示吾輩:當代書家欲突破"展覽體""江湖字"之窠臼,必當重振"知行合一"之傳統。理論非爲標新立異,實乃"技進乎道"之階梯。願書壇同仁共勉,使書法藝術復歸"道器不二"之本真。

(按:本文恪守"述而不作"之訓,凡引古人論書皆註明出處,當代現象分析力求客觀。篇幅所限,未盡之處容當另文詳述。)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