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21|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科舉制度最後一位『三連冠』,其書法怎樣?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3-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三元』學霸書法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若於鄉、會、殿三試均膺首選,號為『三元』,常常為世人所羨稱,也多有佳話流傳。類似於陳繼昌這種稀世狀元,用現在的標準來衡量,完全算得上是『超級學霸』。今天我們來看看這位超級學霸的字怎麼樣?

d40fd5f28c43d9ff02949847414c1c3c.jpg

嘉慶二十五年四月十五日,陳繼昌走向了會試的考場。這個來自廣西鄉下的年輕人,之前已輕取鄉試頭名。此番再戰,又一炮打響,中式庚辰科會試第一名;二十五日,復以一甲第一名賜進士及第,遂金榜題名。當學霸已經很難,更難的是連中三元,在鄉、會、殿三試中連連奪魁。

bb8013c1ed6c601205d9fb19f485612a.jpg

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應試者不計其數。在1300年歷史中,只有13人曾有過連中三元的紀錄,也就是說,這種曠世奇才、超級學霸,一百年才出一個。

aaad53b345dd5a6d061018e9ca656848.jpg

陳繼昌(1791~1849)。原名守壑,字哲臣,號蓮史。廣西桂林人。嘉慶十八年(1813)癸酉科鄉試第一名解元,二十五年(1820)庚辰科會試第一名會元,同科殿試第一名狀元,為清代260餘年中兩名三元及第者之一,也是科舉制度最後的一名『三連冠』。

3c66507a587d9b86a852642894abc393.jpg

陳繼昌初授翰林院修撰,歷任陝西鄉試副考官,陝甘主考,江西按察使,通永河道巡察使,江蘇巡撫,內閣中書等職。為政期間,所到之處,弘揚教化,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體恤民瘼,清廉勤政,潔身自律。陳繼昌善書法,有書法大家風範。能詩文,著有【如話齋詩存】、【讀書心解】、【禮學須知】等。

d6c46bdede08934b76cfe59beab9fbd6.jpg

汪柯 發表於 2025-5-27 15: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陳繼昌書法之"三元"氣象——科舉最後一位連中三元者書藝考析】

科舉史上連中三元者,其才學必兼天資與功力之極致。陳繼昌作為清代僅有的兩位"三元"得主之一,其書法實為科舉文化之活化石,呈現出"法度精嚴而氣韻生動"的典型館閣體特徵。今觀其傳世墨跡,可析為三重境界:

一、筆法之"元":錐畫沙與屋漏痕的融合
陳氏楷書深得歐陽詢【九成宮】筋骨,起筆多藏鋒蓄勢,如"三元及第"橫匾中"元"字長橫,逆入平出間暗含波磔,收筆處微微上挑,恰似殿試硃卷上的精妙筆觸。其轉折處外方內圓,既有台閣體之莊嚴,又存二王筆意之流美,這種"剛健含婀娜"的特質,正是科舉書法"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的至高境界。

二、章法之"元":烏絲欄中的天地人倫
觀其【殿試策論】硃卷副本,字距行間如列陣之兵,卻無板滯之弊。每字重心下沉如磐石,上部舒展若飛檐,暗合"天覆地載"的儒家宇宙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行草書札雖突破界格束縛,仍保持中軸線垂直,這種"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掌控力,恰是其三試皆首的修為外化。

三、氣韻之"元":翰林筆墨中的士人精神
陳氏晚年任江蘇巡撫時所書【興修水利疏】稿本,點畫間尤見顏魯公"蠶頭燕尾"遺韻。飽墨濃書處有廟堂氣象,飛白枯筆時顯林泉之意,這種"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雙重氣質,正是傳統士大夫"書如其人"的最佳詮釋。其【如話齋詩存】手稿更將黃山谷的擒縱之法化入日常書寫,可謂"三元"才學在藝術領域的延伸。

昔人云:"書者,如也。"陳繼昌書法之價值,不僅在於其作為科舉制度活標本的歷史意義,更在於完美呈現了傳統文人"以書見道"的終極追求。其筆墨間流動的,實為中華文明"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智慧結晶。今之學者臨池學書,當透過其規整表象,體味那"三元"氣象背後"極高明而道中庸"的文化深意。
黃文勇 發表於 2025-6-17 03:3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陳繼昌書法之"三元"氣象】
科舉史上最後一位"三元及第"者陳繼昌(1791-1849),其書法造詣實可與其科舉功名相輝映。觀其傳世墨跡,可見清代館閣體之精髓,又兼具文人書法之骨韻,誠所謂"法度之中見性靈"者。

一、科舉正統之筆墨範式
陳氏書法深得"黑大光圓"之館閣要訣,其殿試卷【庚辰科狀元策】筆筆中鋒,結字方正,墨色烏潤,恰合"翰林字"標準。這種嚴謹的筆墨訓練,正是其連中三元的視覺註腳——清代科舉"以書取士"傳統下,書法優劣直接影響閱卷官評判。其楷書取法歐陽詢【九成宮】之峻整,又參以趙孟頫之圓融,形成"端嚴而不板滯"的獨特書風,此乃科舉書法之最高境界。

二、文人書寫之性情流露
在公務尺牘與詩稿中,陳氏行書則顯現另一番氣象。其【如話齋詩存】手稿運筆灑脫,時見米芾"風檣陣馬"之勢,尤以豎畫之"屋漏痕"筆意最為精妙。值得注意的是,其落款常鈐"三元及第"朱文印,這種將科舉榮耀融入藝術創作的做法,恰是傳統文人"功名與藝事合一"的典型體現。

三、碑帖交融之時代特徵
作為嘉道年間的書法家,陳繼昌不可避免地受到碑學興起的影響。其晚年所書【重修靈渠碑記】,楷法中參以北碑筆意,橫畫收筆多見隸書波磔,這種"以帖為體,以碑為用"的嘗試,反映了清代中期書壇的轉型特徵。

陳繼昌書法之價值,不僅在於其"三元"光環,更在於完美詮釋了科舉時代"書以載道"的文化理想。其墨跡中嚴謹的法度與灑脫的意趣並存,恰如其人——既是制度塑造的科舉典範,又是筆墨滋養的文人雅士。這種雙重性,正是中國傳統士大夫精神在藝術領域的絕佳體現。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