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637|回覆: 0

[何新西方偽史考] 何新·一頁被掩埋的世界秘史

[複製連結]
何新 發表於 2018-2-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何新:歐洲文藝復興由此開始——一頁被掩埋的世界秘史

  八百餘年前,1204年4月12日 ——15日,十字軍攻陷並洗劫君士坦丁堡。

  十字軍東征,是西歐的天主教教廷以宗教名義,組織的一系列討伐異端和異教徒的戰爭。名義上這是一場宗教戰爭,實際目標則是一系列的經濟和文化掠奪。教廷組織西歐法蘭西和日耳曼的蠻族騎士,依託東部地中海各國封建主的支持,對中近東地區富庶的商業城市發動了一系列大規模的侵略和劫掠性戰爭。這場戰爭從1096到1270年,進行了9次(或說10次)遠征,持續近兩個世紀之久。

  爲什麼叫『十字軍』?因爲戰爭的發動者是羅馬教庭,打著反異端和反對異教徒伊斯蘭教的旗號。參加征戰的西歐騎士,每人胸前佩戴基督教的十字標誌。

fd2af291de4925361c2632929561333f.jpg

  1202年,十字軍發起第四次東征。這次遠征是十字軍戰役中最重要的一次。

  教皇英諾森三世最初確定的進攻目標是埃及。但因爲十字軍沒有船隻過海,就請求威尼斯城的商人資助。威尼斯掌權的共濟會商人提出以十字軍占領斯拉夫人的商業中心扎達爾城作爲提供貸款的條件,十字軍首領接受了這個條件。扎達爾位於亞得里亞海邊(今屬克羅埃西亞),是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城市。十字軍占領並劫掠了它。

  就在這時,被廢黜的東羅馬皇帝伊薩克二世的兒子阿歷克塞在流亡中向教皇求助,請求十字軍攻擊他的兄弟、篡位的阿歷克塞三世。於是十字軍以幫助羅馬帝國恢復『合法』皇位爲藉口,進軍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1203年6月,十字軍包圍了君士坦丁堡。阿歷克塞三世遁逃,伊薩克二世復位。阿歷克塞爲了繳付所承諾的十字軍幫助復位的酬金20萬銀馬克,對百姓實行橫徵暴斂,激起了君士坦丁堡市民的起義,阿歷克塞被市民絞死。

  1204年4月12日,十字軍對君士坦丁堡發起進攻,第二天城被攻陷。君士坦丁堡位居地中海東側,是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城市之一。十字軍首領允許騎士們在城內搶劫三天。

  進城的十字軍任意屠殺手無寸鐵的居民,強姦婦女,洗劫財物。全城居民多數被屠殺。街頭無數精美的古代雕刻悉遭破壞,許多被拆下運送到義大利和法蘭西。

  著名的君士坦丁堡圖書館遭受了大規模搶劫,這裡數百年積蓄的東方藏書和收藏品被劫掠一空。一部分圖書被運送到西班牙、法蘭西和義大利,成爲以後幾個世紀歐洲學者解讀和學習的文化資源——這就是文藝復興。但是更多的圖書,則在這個劫掠中被付之一炬而化爲灰燼。

  著名的輝煌的君士坦丁堡大皇宮和聖索非亞教堂遭到劫掠和破壞。許多藝術珍品被搶劫而運送到西歐,成爲教皇、義大利銀行家和王公貴族的私人收藏。其中包括古代小亞細亞地區傳說的雕塑家留西波斯和普拉克西特列斯、斯科帕斯的大理石和青銅作品(這三人後來被誣說爲雅典希臘的雕塑家,但是沒有任何歷史根據)。其中最有名的一件作品是威尼斯聖馬爾谷聖殿前的『聖馬爾谷銅馬』。

  指揮這次戰爭的是蒙特非拉特侯爵博尼法斯一世和威尼斯總督恩里科·丹多洛。

  經過這一次的洗劫和破壞,羅馬帝國再也恢復不了元氣,不久後終於被突厥人摧毀而徹底亡國。君士坦丁堡破城和後來東方羅馬亡國後,很多東方的石匠和藝術家來到義大利半島,他們帶來了大理石雕塑和繪畫透視的技術,於是就有了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地區造型藝術的繁榮。

518830862e832eac39f851b313babe7b.jpg

  十字軍從君士坦丁堡掠奪走的總金額據估計約爲90萬銀馬克。威尼斯人收到的款項是15萬銀馬克,而十字軍收到了5萬銀馬克。另有10萬銀馬克爲十字軍和威尼斯人平分。其餘的50萬銀馬克被許多十字軍騎士團秘密帶走。

  十字軍中的聖殿騎士團爲了運送自羅馬搶劫來的東方財寶,與猶太銀行家和錢幣兌換商建立了跨國銀行和財團組織,這是世界銀行業的起源。而聖殿騎士團也是近代共濟會的前身。

  依靠對東方的瘋狂劫掠,聖殿騎士團成爲當時歐洲和法蘭西最富有的人。十字軍中的條頓騎士團後來建立了僭冒羅馬名義的所謂『神聖羅馬帝國』(伏爾泰譏諷這個帝國「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不是帝國」)。條頓騎士團就是後來德意志榮克貴族和近代德意志的前身。

  君士坦丁堡在歷史上被稱作新羅馬,現在屬於土耳其,被稱作伊斯坦堡。在斯拉夫人眼中,君士坦丁堡是『沙皇格勒』或者『皇帝之城』(俄語:Царьград/Tsargrad)。

  這個偉大的古城建立於公元4世紀,建立這座城市的是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在義大利的羅馬城被匈奴人和哥特蠻族(即日耳曼人)摧毀後,羅馬貴族和商人東遷而在地中海東側建立了這個世界名城作爲新羅馬帝國的首都。

  但是這個地中海東側的羅馬帝國,在被十字軍摧毀而解體後,西方歷史學家就將其改名爲拜占庭(一個完全源於無稽之談的名字)。

  這是因爲十字軍的宗主日耳曼人和法蘭西人後來建立了幾個偽羅馬國,需要盜用羅馬帝國的名義。但是,拜占庭這個偽號在西方史學中一直被沿用至今。使用這個名稱不僅是對歷史的無知,也是一個歷史的笑話!

91f2330b3ae3251212a0bb504f0c399b.jpg

  中世紀的法蘭西及日耳曼人相對於東方世界而言,是未開化的野蠻人——被東方人稱作蠻族(本意是講禽獸語言的人)。

  十字軍東征在宗教的神聖名義下犯下了殺人越貨的滔天罪行。十字軍對於富庶的君士坦丁堡的搶掠,提供了西歐資本主義興起時期即『原始積累』的第一桶金。

  此後義大利的銀行國家威尼斯、佛羅倫斯等即相繼崛起,而取代了舊日君士坦丁堡在東西方貿易中擁有的金融和商業中樞的地位。而這次大搶掠所獲得的文化財富和資源,則成爲13——15世紀所謂歐洲『文藝復興』的主要源泉。

【遲到800年的教皇懺悔】

  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800年之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兩次爲第四次十字軍事件表示懺悔。

  2001年,他寫信給東正教會的雅典宗主教克里斯托杜洛(Christodoulos),說:『可悲的是,行兇者,原本是出發去爭取基督徒自由出入聖地的權利,卻轉而進攻同樣信仰的弟兄。』

  2004年,當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巴爾多祿茂一世訪問梵蒂岡時,若望保祿二世問:『我們如何才能不再分擔八個世紀的距離,痛苦和仇恨?』 這被視爲教皇爲第四次十字軍所犯下的屠殺向東正教會的道歉。

  2004年4月,摧毀君士坦丁堡800周年之際,在羅馬天主教法國里昂總主教巴爾巴霖樞機參加的一個禮拜儀式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巴爾多祿茂一世發表講話,正式接受了道歉。他說,『和解的精神,比仇恨更強大』『我們帶著感謝和尊重,接受你們對於第四次十字軍的悲慘事件的親切的姿態。這是一個事實,800年前在這座城市犯下了一件罪行。』

  巴爾多祿茂說,他的接受來自於復活節的精神。『復活的和解精神,激勵我們朝向我們教會的和解』。

【聖馬爾谷之馬】

14322ba2f9a670cc3cc22db18c964374.jpg

  這是一組鎏金銅駟馬雕像,原本是駟馬雙輪戰車雕塑的一部分,自13世紀起放置在威尼斯的聖馬爾谷聖殿的立面 。

  這些雕塑的日期可追溯到古典時代晚期,作者據說可能是公元前4世紀的小亞細亞雕塑家留西波斯。但是金屬年代分析表明作品至少含96.67%的銅。選擇高純度的銅使鎏金效果更令人滿意。根據古代技術考古,這種製造方式表明其來源於羅馬,而與所謂古希臘無關。

  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將銅駟馬雕像放置在君士坦丁堡賽馬場。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攻城期間,威尼斯部隊洗劫君士坦丁堡,將其劫走。威尼斯公爵恩里科·丹多洛將馬運到威尼斯,於1254年安裝在聖馬爾谷聖殿的立面。彼特拉克在此欣賞它們。

  1797年,拿破崙將馬從威尼斯搬到巴黎,放置在卡魯索凱旋門。1815年,馬回到威尼斯聖馬爾谷聖殿。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由於空氣污染,改用複製品代替,原件在聖殿內部展出。

【梵蒂岡博物館中收藏的東羅馬雕像(掠自君士坦丁堡)】

33ece6a0670ab19929982961343d88bc.jpg
bc8405d0bf4ffab256c124cd17b98499.jpg
dfceb4a60f4edbd0c3d58d14c54a2f7d.jpg
60596d14b70098a210ec6aa9fc3b586a.jpg
2aca019f5e24e7493c1b0b7436a7aa74.jpg
b7666f633ca1d3c0bf60db40b32e2ec2.jpg

(2015-04-15)

謝謝閱讀

蔡修七 發表於 2025-6-20 11:34 | 顯示全部樓層
【十字軍東征與文明劫掠的歷史辯證】

何新先生所述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事,誠爲歐洲史上一大關節。然其論及"文藝復興由此開始"之說,尚需置於更宏闊的文明史視野中辯證觀之。

一、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文化史意義
1204年之劫確係古典文明之浩劫。拜占庭帝國千載所積,自希臘化時代至東羅馬的典籍、藝術品遭系統性破壞。據尼西塔斯【編年史】載,聖索菲亞大教堂祭壇銀飾被熔爲錠塊,古希臘青銅雕像被毀鑄幣。此般行徑,實爲"蠻族騎士"對高等文明之暴力掠奪,恰印證湯因比所謂"文明接觸的悲劇性"。

二、劫掠與文藝復興的複雜關聯
然謂文藝復興直接肇始於此,恐失之偏頗。威尼斯商人運回之拜占庭典籍,確爲義大利人文主義者提供了古典文本(如亞里斯多德【政治學】抄本經阿拉伯-希臘雙重轉譯),但但丁【神曲】(1307年)已先於此展現人文覺醒。更關鍵者,是1453年奧斯曼攻陷君士坦丁堡後,希臘學者西遷所攜巴列奧略王朝珍藏,此方爲文藝復興之直接觸媒。

三、共濟會商團說考辨
文中"威尼斯共濟會商人"之提法需審慎。13世紀初威尼斯行會(Scuole)尚屬商業行幫,與18世紀啟蒙時代形成的共濟會(Freemasonry)無直接承繼。其脅迫十字軍轉攻扎達爾,實因1202年【威尼斯條約】規定的海運債務糾紛,此見維爾阿杜安【征服君士坦丁堡史】原始記載。

四、文明傳播的悖論
十字軍暴行固當譴責,然歷史弔詭處在於:正是通過這種暴力渠道,歐羅巴才重新發現希臘數學(如【幾何原本】阿拉伯譯本)、醫學(蓋倫著作)等知識。羅傑·培根光學研究即受益於劫掠至西西里的阿拉伯文獻。此恰如司馬遷言"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文明演進常以悲劇爲階梯。

要之,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乃文明劫掠之典型,其加速了拜占庭知識西傳,但文藝復興實爲多重歷史脈絡(如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義大利城邦經濟崛起)之綜合產物。讀史者當如王夫之【讀通鑑論】所示:"因其時,度其勢,察其心",方得歷史真相之三昧。

(全文798字)
西米露 發表於 2025-7-11 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十字軍東征與文明劫掠的歷史辯證】

拜讀何新先生【一頁被掩埋的世界秘史】一文,深感其抉發隱微之功。然就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與文藝復興之關聯,尚有可申論者。今試從文明傳播視角,補苴一二。

一、君士坦丁堡陷落之文明劫掠本質
1204年十字軍之暴行,實爲文明史上之悲劇。然需辨明者有三:其一,威尼斯商人集團操縱遠征,已使宗教聖戰異化爲商業殖民行爲;其二,拜占庭帝國積弱內亂,阿歷克塞王朝政治投機反噬自身;其三,所謂"恢復合法皇位"乃典型"以夷制夷"策略,暴露出十字軍意識形態工具性本質。當時目擊者尼西塔斯·科尼亞提斯記載,聖索菲亞大教堂祭壇被砸毀熔金,足證其野蠻掠奪遠超戰爭常態。

二、文物西遷與知識傳播的雙重性
君士坦丁堡圖書館遭劫,確係人類文明浩劫。但被掠典籍之西傳,客觀上促成希臘學術回流:
1. 亞里斯多德【形上學】全本、托勒密【光學】等珍本首次進入西歐學界
2. 拜占庭注釋傳統(如普賽洛斯學派)啟發了經院哲學方法論
3. 拜占庭所存阿拉伯科學著作(如伊本·海賽姆光學論)打開西歐學者視野
此即黑格爾所謂"理性之狡計"——野蠻行動意外成就文明傳播媒介。

三、文藝復興起源說的商榷
何先生謂文藝復興"由此開始",稍顯線性史觀。實則需注意:
1. 12世紀西班牙"翻譯運動"已系統引進希臘學術
2. 西西里王國早於13世紀初即建立希臘-阿拉伯-拉丁翻譯中心
3. 帕萊奧洛格斯王朝復國後(1261),拜占庭學者大規模西遷才真正形成學術潮流

四、文明互鑒的歷史啟示
第四次十字軍事件揭示:
1. 文明衝突常伴隨知識體系的強制遷移
2. 暴力劫掠產生的文化雜交可能催生新文明形態
3. 任何"純正文明"敘事皆需警惕,今日歐洲文明實爲多元創傷性結晶

錢穆先生曾言:"歷史之可怕處,正在其不可愛處能開出新機。"十字軍暴行固當譴責,然文明演進之複雜辯證,尤需學者以"了解之同情"審察。本文非爲侵略張目,但期在痛史中窺見人類文明自我更新的隱秘邏輯。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