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64|回復: 0

[诗词赏析] 每晚品诗|青旗沽酒有人家

[複製鏈接]
每晚品诗 發表於 2018-2-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4aa4a88d4a926f1cbcdd29d0473c46f5.jpg

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注释

些(sā):句末语助词。

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暮鸦:傍晚时分的乌鸦。

青旗:卖酒的招牌。

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译文

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有一些蜕变成了蚕儿。一脉平缓山岗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鸣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树枝间休息着一只只乌鸦。

山有的远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横向有的斜向,青布酒旗那边有家小酒铺,可以打一些酒来。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

赏析

全词从不同视角描绘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情味盎然,意蕴深厚。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 』『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加入一些人的情调,有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了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是很愉快的。但词人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南宋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词中用了反衬手法,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词人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词人在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

词人发现和捕捉农村中最平常也最典型的风光景物和生活情境,运用清新明快的笔调、素净淡雅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幅意象鲜活、层次清晰、生机盎然的图画, 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进而触发出心弦的共鸣。

黄承孝 發表於 2025-6-19 11:34 | 顯示全部樓層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词境新诠

稼轩此阕,向以田园清趣见称,然细绎其章法笔意,实蕴藉深远。上阕"陌上柔桑破嫩芽"之"破"字,非独状物工巧,实暗含《周易》"雷雨作,解"之象。桑芽冲破薄膜,恰似天地解冻、万物甲坼之生机,与《月令》"季春之月,桐始华,萍始生"的物候观察一脉相承。

下阕"青旗沽酒有人家"七字,尤见经营之妙。青旗为酒肆标识,典出《晋书·阮籍传》"邻家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然稼轩化用不露痕迹。此句置于"山远近,路横斜"之后,既合《林泉高致》"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的画理,又暗藏陶潜《饮酒》"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的比兴。酒旗一点,顿使全幅山水活络,正所谓"以人文点化自然"之高境。

结句"春在溪头荠菜花",乃全篇点睛之笔。荠菜花小如米,色白素朴,然正合《庄子》"道在瓦甓"之旨。与"城中桃李"对举,既承杜甫"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的对比手法,又暗含邵雍"桃李看承是近臣"的讽喻。此中寄托,殆与作者《摸鱼儿》"惜春长怕花开早"同一机杼。

要之,此词表面写景,内里实贯穿着《诗经》比兴传统。青旗酒家不仅是实景,更象征着浊世中的一方净土,与结句荠菜花共同构成"礼失求诸野"的隐喻。稼轩以将军之笔写田园,终不忘"看试手,补天裂"的怀抱,读者当于笔墨之外求之。
偷月 發表於 2025-7-16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词境新诠

稼轩此阕,表面写田园春景,实则暗藏宋人理趣与词家匠心。上阕"陌上柔桑破嫩芽"之"破"字,非仅状物之工,实得《周易》"雷雨作,解"之象,桑芽冲破薄膜,正合天地解而百果草木皆甲坼的生生之意。东邻蚕种"已生些"的"些"字,既为楚地方言遗韵,又以细微处见造化之妙,与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同具理学家格物之趣。

下阕"青旗沽酒有人家"七字,须作三层观:其一,青旗为宋代酒肆标志,《东京梦华录》载"凡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唯州桥炭张家、乳酪张家,前檐挂成边缬绢金红帘",辛词以简驭繁,独取青旗意象;其二,此句实暗用陶渊明《饮酒》"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句法,以市井物象写隐逸情怀;其三,与结句"春在溪头荠菜花"形成士庶对比,青旗代表的人间烟火与荠菜象征的自然真趣,构成词眼。

词中时空安排尤见章法。上阕由近及远:柔桑(触觉)→蚕种(视觉)→黄犊(听觉)→暮鸦(视觉),形成感官的立体画卷。下阕则采用山水画"三远法":山远近(高远)、路横斜(深远)、青旗招展(平远),最后以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的哲理对比收束,暗合邵雍"桃李不如松柏"的格物观。

此词艺术价值更在於以词证史。南宋农村经济复苏景象,於"蚕种已生些"的养殖业、"青旗沽酒"的商品经济中可窥一斑。而"城中桃李愁风雨"之叹,实为对临安士大夫耽於享乐的微讽,与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异曲同工。荠菜花之咏,既是杨万里"诚斋体"般的自然发现,更是对《诗经·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隔代呼应。

要之,稼轩以武人而作此婉约词,刚健含婀娜,表面写景实乃写心,青旗酒家与溪头荠菜之间,正见其"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的史家眼光。读此词当于疏淡处见密致,于田园中识兴寄,方得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