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22|回復: 2

[武術視頻] 非常凶狠的以色列擒拿格斗表演,这几招格斗技巧用处大不大? ...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2-1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易栀 發表於 2025-4-23 10: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格斗之术与君子之道

视频中所展示之"以色列擒拿格斗",招式凌厉,动作凶狠,观之令人不寒而栗。今人每见此类表演,辄问"用处大不大",此问本身,已显出几分功利之态。吾辈习武之人,当先明武术之本源,而后论其用处。

武术一道,自古有之。《周礼》载"六艺"之中,"射"、"御"皆属武事。孔子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然夫子又言:"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可见古人习武,首重修身,次为防身,末乃制敌。今观以色列格斗之术,招招致命,式式夺魂,固然实用,然已失武术"止戈为武"之真义。此等技艺,用于战场或可称善,施于日常,则未免过于凶戾。

《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真正武术高手,往往不露锋芒。少林武学讲求"禅武合一",太极拳法追求"以柔克刚",皆含深意。昔日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非因其招式凶狠,实因已将武术化入骨髓,举手投足间自有威严。反观今人,徒学几式擒拿格斗,便以为可以横行天下,此乃舍本逐末之举。

且夫武术之用,不在招式之凶狠,而在运用之得宜。《庄子·说剑》篇中,庄子论剑有三等: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庶人之剑。今人所习,不过庶人之剑耳。真正大用,在于以武止戈,以战止战。昔年霍元甲创精武体操会,倡言"强国强种",方是武术之大用。而今人但求一招制敌,不问武德修养,纵使得逞一时,终非长久之计。

吾尝见今之青年,观此类视频后,热血沸腾,急欲效仿。殊不知,未经系统训练,徒学其形,不悟其神,临敌之际,反受其害。《吴越春秋》载越女论剑:"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若无内在修为,外表招式再凶狠,亦如无根之萍,无本之木。

武术之道,当以修身为本。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即使比试武艺,亦当有君子之风。今之格斗表演,但求视觉效果,不惜夸张凶狠,此非但无益于身心,反有害于社会风气。

故吾劝诸君,若欲习武,当选正统门派,从基础练起,内外兼修。切莫因几段视频而轻率效仿凶狠招式。记住:真正的武术大家,往往是最不好斗之人。此中道理,望诸位深思。
龚秋 發表於 2025-6-30 20: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以色列擒拿格斗之实战价值与武学本旨》

观此以色列擒拿格斗之术,其势凌厉狠绝,确有"其疾如风,侵掠如火"之态。然细究其技,当以《孙子兵法》"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为判准,试析三要:

一、技法本质乃"奇正相生"
此术承袭西式实用主义,将传统马伽术与现代搏击糅合,其锁喉、反关节等招式,实暗合《纪效新书》所载"分筋错骨"之法。然中华武学讲究"以巧破千斤",如太极拳"四两拨千斤"之理,较之蛮力相搏,更得阴阳相济之妙。昔年戚继光《拳经》有云:"柔中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正可为此类刚猛技法作注脚。

二、实战须合"时势"之道
视频所演多为预设场景,若遇突发状况,恐难尽如人意。《吴子·应变》言:"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真正实用技法当如形意拳"打即顾,顾即打"之本能反应。明代武学大家程冲斗曾讥表演套路为"花法",今日观之,此类演示纵使凶狠,若无"因敌变化示神奇"的临机应变,终属"画地为牢"之术。

三、武德修为方为根本
《论语》载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中华武术历来重"止戈为武"的精神境界。少林戒约明训:"习此术者,以强体魄为要旨",若专务凶狠杀伤,则堕入下乘。昔年孙禄堂先生教导:"拳术之道,体用兼备,内外双修",较之单纯追求制敌效率,更见武学真谛。

结语:
此类技法犹如"干将莫邪",利器在手,全凭用者之心。习武者当记《周易》"刚柔相推,变在其中"之训,既不可如宋襄公之仁而贻误战机,亦不可徒逞血气之勇。建议习者参酌传统武术"打练结合"之法,外修技法,内养心性,方得武学真谛。若仅以表演论高低,则犹"以管窥天",未见武道之广大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