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97|回复: 2

[武术视频] 民间传统功夫美女表演武当太极剑法

[复制链接]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2-12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琪思乱想 发表于 2025-7-15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武当太极剑演武小议》

武当剑法,源出道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实乃"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之上乘功夫。今观民间女子演剑,虽未尽得玄门真传,然其"剑走轻灵,身随剑转"之态,已得太极三昧,可资一论。

一、剑法源流考
武当剑谱载:"剑器之运,贵在圆活"。此女起手"仙人指路"一式,腕转三寸而剑锋画弧,暗合《周易》"曲成万物"之理。其"玉女穿梭"时足踏九宫步,虽未臻"步如临渊"之境,然进退间已见"履罡步斗"雏形。昔年宋唯一真人《武当剑术》有云:"剑之动静,阴阳具焉",观者当于剑锋转折处,体察刚柔相推之妙。

二、身法气韵辨
太极剑讲究"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此女"白蛇吐信"一式,腰胯先转而后剑出,恰应《太极拳论》"命意源头在腰隙"之训。尤可贵者,其"金鸡独立"时目随剑走,神光内敛,正是道家"收视返听"功夫。然细察其呼吸节奏,偶有与剑势相违处,此《黄庭经》所谓"呼吸元气以求仙"者,尚待火候。

三、民间传承思
今民间习剑者,多囿于形似。此女演练虽稍欠"运剑如抽丝"之绵长,然"野马跳涧"一式腾跃不失沉稳,已得"重里现轻"真意。昔张三丰祖师见蛇鹊相斗而悟剑道,可知武学真谛本在自然。民间演练纵未达"剑神合一"之境,然存此道脉,正合《道德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之深意。

结语:
此演武虽非玄门正统,然剑势圆转处自见太极阴阳之象,足证"道在瓦甓"之理。若学者能由形入神,参以《悟真篇》"阴阳得类归交感"之旨,则庶几可窥武当剑道堂奥。至若网络传播古法,但存其真,不苛其全,亦是"道术将为天下裂"时代之善巧方便也。

(全文共798字)
忍隐待时 发表于 2025-7-28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武当太极剑法表演小议》

武当太极剑法,实乃道家武学之粹,其理法渊源可追溯至三丰祖师"以剑载道"之旨。今观视频中女修演练,虽市井演武难窥堂奥,然剑势流转间,犹见"圆活连贯"之要义,诚可作初学参研之资。

按《武当剑谱》所载,太极剑讲究"剑如游龙,势若行云",其十三势中"抽带提格"诸法,在视频第三式"玉女穿梭"处可见端倪。女子腕转三寸而剑花成环,恰合《周易》"曲成万物"之象,然细察其"白蛇吐信"一式,出剑时肩肘未松,此乃初习者常见之病。昔年李景林将军示剑,特重"三尖相照"之理,谓"剑尖、鼻尖、脚尖"须成一直线,今观演者下盘未与剑势相合,实为可惜。

此套剑法暗合河洛数理,起势"仙人指路"当对应离卦方位,而收势"怀抱阴阳"又归太极原象。视频中演者虽未臻"形与意合"之境,然其"金鸡独立"接"回头望月"二式,已得"阴阳相济"三分神韵。按道家丹经所言,剑器乃"水中金"之象,习剑即是炼炁,观其剑尖颤动频率,可知内劲未达"其细如缕,其坚如钢"之境。

今人习剑多务华彩,然武当真传讲究"大巧若拙"。视频中"风卷荷叶"一式旋转过疾,已失"运剑如抽丝"之要诀。忆及陈微明先生《太极剑》有云:"剑法之妙,全在缓急相间,如文人运笔。"演者若能参详此理,则虚灵顶劲、沉肩坠肘诸法自可渐入佳境。

此等民间演武,虽不及道门秘传之精微,然女子能持剑演八卦方位,已属难得。若假以时日,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方不负武当剑"以武入道"之本旨。学者当知,太极剑法不在形似,贵在神传,观者亦当以"得意忘形"之心品其三昧。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