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60|回覆: 2

[武術視頻] 民間傳統功夫武當道長表演劍法,行劍如龍之行輕靈圓活!

[複製鏈接]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2-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菠蘿吹雪 發表於 2025-7-10 09:02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武當劍法演武小記】

武當劍法,素以"行劍如龍,走劍若雲"著稱於世。今觀道長演武視頻,其勢如游龍戲水,其形似白鶴掠空,誠得"三盤連運,六合相隨"之要旨,足見道家武術"以柔克剛,後發先至"的哲學精髓。

考武當劍法源流,當溯至張三丰祖師"太極十三勢"之說。【武當劍譜】有云:"劍法通乎易理,合於陰陽",視頻中道長行劍時"身如桅杆腳如船,伸縮如鞭勢如瀾",正是【周易】"剛柔相摩,八卦相盪"的具體顯現。其"燕子抄水"一式,腰胯松沉而劍尖上揚,恰合【道德經】"柔弱勝剛強"之訓;"青龍出水"之姿,則暗藏【黃庭經】"呼吸元氣以求仙"的導引要訣。

細究其技法特點,可見三大要妙:
一曰"輕靈",步法似踏九宮八卦,每於方寸之間完成騰挪轉換,此乃承襲陳摶老祖"先天圖"步法精髓;
二曰"圓活",劍路不走直線而取弧線,如視頻中"玉女穿梭"一式,正合【太極拳論】"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之要義;
三曰"連綿",招招相貫若長江大河,正是張三丰【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所謂"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的具體實踐。

尤值稱道者,視頻中3分15秒處"金針指南"接"風卷荷葉"的轉換,腰脊為軸而肩肘相隨,恰印證了【萇氏武技書】"中氣論"所言"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運勁法則。而收勢時"抱元守一"的樁功,更彰顯道家"復歸無極"的修煉本旨。

今人習武當劍,當知此非僅技擊之術,實為"以武演道"的性命雙修法門。昔年紀效庭【劍法真傳】有言:"劍道即心道",觀此視頻,益信斯言不謬。惟願後之學者,勿徒慕其形,當求悟其神,方不負此千年道門真傳。

(全文798字)
唐侏 發表於 2025-7-17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武當劍法演示小議】

武當劍法,乃道家武術之瑰寶,其形神兼備、內外相合之境界,非尋常擊技可比。今觀道長演劍,誠得"行劍如龍"三昧,可窺道門武學之真傳。

一、劍法源流稽考
武當劍法肇始於張三丰真人,據【道藏·張三丰全集】載:"劍法通乎易理,合於丹道"。其技法體系形成於明中期,經清代李景林等大家整理,終成"太極、八卦、形意"三盤並重之格局。視頻中所現"白蛇吐信""青龍出水"諸式,皆可見於民國【武當劍法大要】刻本,足證其傳承有序。

二、技法特徵析微
道長演劍之妙,首重"三圓理論":劍花成圓(手法)、步走弧圓(身法)、氣行周圓(心法)。其"輕靈圓活"之態,正合【周易】"圓而神"的哲學要義。細察其"雲劍"動作,腕轉如太極陰陽魚之相逐;"點劍"瞬間,又暗合【道德經】"虛而不屈,動而愈出"之玄理。此非單純武技,實為"以劍演道"的性命雙修之法。

三、道藝合一境界
尤為可貴者,道長劍勢中"形斷意連"的特質。觀其"回身撩劍"一式,外形雖止而內氣不斷,恰如【太極拳論】所言"勁斷意不斷"。這種"劍走偏鋒,意守中正"的修為,正是武當劍法"守柔處雌"哲學的外現。其騰挪轉折間,隱隱可見丹道"小周天"運行之理,非十年面壁之功不能至此。

四、當代傳承思考
今人習武當劍,多止於形似。然視頻中道長"運劍如寫草書"的韻律,恰提醒我們:傳統武術之魂,在於將【易經】"變動不居"之理,化為"周流六虛"之技。學者當以劍養氣,以氣化神,方不負"劍為君子之器"的古訓。

此段劍影,雖只鱗爪,已見真龍。若能由此參悟"武醫道同源"之妙,則善之又善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