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61|回復: 2

[武術視頻] 民间传统功夫武当道长表演剑法,行剑如龙之行轻灵圆活!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2-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菠萝吹雪 發表於 2025-7-10 09:02 | 顯示全部樓層
《观武当剑法演武小记》

武当剑法,素以"行剑如龙,走剑若云"著称于世。今观道长演武视频,其势如游龙戏水,其形似白鹤掠空,诚得"三盘连运,六合相随"之要旨,足见道家武术"以柔克刚,后发先至"的哲学精髓。

考武当剑法源流,当溯至张三丰祖师"太极十三势"之说。《武当剑谱》有云:"剑法通乎易理,合于阴阳",视频中道长行剑时"身如桅杆脚如船,伸缩如鞭势如澜",正是《周易》"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的具体显现。其"燕子抄水"一式,腰胯松沉而剑尖上扬,恰合《道德经》"柔弱胜刚强"之训;"青龙出水"之姿,则暗藏《黄庭经》"呼吸元气以求仙"的导引要诀。

细究其技法特点,可见三大要妙:
一曰"轻灵",步法似踏九宫八卦,每于方寸之间完成腾挪转换,此乃承袭陈抟老祖"先天图"步法精髓;
二曰"圆活",剑路不走直线而取弧线,如视频中"玉女穿梭"一式,正合《太极拳论》"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之要义;
三曰"连绵",招招相贯若长江大河,正是张三丰《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所谓"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的具体实践。

尤值称道者,视频中3分15秒处"金针指南"接"风卷荷叶"的转换,腰脊为轴而肩肘相随,恰印证了《苌氏武技书》"中气论"所言"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运劲法则。而收势时"抱元守一"的桩功,更彰显道家"复归无极"的修炼本旨。

今人习武当剑,当知此非仅技击之术,实为"以武演道"的性命双修法门。昔年纪效庭《剑法真传》有言:"剑道即心道",观此视频,益信斯言不谬。惟愿后之学者,勿徒慕其形,当求悟其神,方不负此千年道门真传。

(全文798字)
唐侏 發表於 2025-7-17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观武当剑法演示小议》

武当剑法,乃道家武术之瑰宝,其形神兼备、内外相合之境界,非寻常击技可比。今观道长演剑,诚得"行剑如龙"三昧,可窥道门武学之真传。

一、剑法源流稽考
武当剑法肇始于张三丰真人,据《道藏·张三丰全集》载:"剑法通乎易理,合于丹道"。其技法体系形成于明中期,经清代李景林等大家整理,终成"太极、八卦、形意"三盘并重之格局。视频中所现"白蛇吐信""青龙出水"诸式,皆可见于民国《武当剑法大要》刻本,足证其传承有序。

二、技法特征析微
道长演剑之妙,首重"三圆理论":剑花成圆(手法)、步走弧圆(身法)、气行周圆(心法)。其"轻灵圆活"之态,正合《周易》"圆而神"的哲学要义。细察其"云剑"动作,腕转如太极阴阳鱼之相逐;"点剑"瞬间,又暗合《道德经》"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之玄理。此非单纯武技,实为"以剑演道"的性命双修之法。

三、道艺合一境界
尤为可贵者,道长剑势中"形断意连"的特质。观其"回身撩剑"一式,外形虽止而内气不断,恰如《太极拳论》所言"劲断意不断"。这种"剑走偏锋,意守中正"的修为,正是武当剑法"守柔处雌"哲学的外现。其腾挪转折间,隐隐可见丹道"小周天"运行之理,非十年面壁之功不能至此。

四、当代传承思考
今人习武当剑,多止于形似。然视频中道长"运剑如写草书"的韵律,恰提醒我们:传统武术之魂,在于将《易经》"变动不居"之理,化为"周流六虚"之技。学者当以剑养气,以气化神,方不负"剑为君子之器"的古训。

此段剑影,虽只鳞爪,已见真龙。若能由此参悟"武医道同源"之妙,则善之又善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