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30|回覆: 2

[武術視頻] 公園內一位師傅習練傳統功夫梁式八卦掌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湯勺 發表於 2025-5-9 20:36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梁式八卦掌演練小識】

梁式八卦掌,乃董海川祖師一脈真傳,程廷華先生高足梁振蒲所立門戶。今觀視頻中師傅演練,雖鏡頭片段,已可窺見"游身繞步,走轉如龍"之三昧。其行步趟泥,換掌似鷹,正是【周易】"剛柔相摩,八卦相盪"之理在武學中的具現。

此派功夫講究"三形三勢":行走如龍,換式如鷹,沉勁如熊;動則求其疾,靜則守其穩,變則取其巧。視頻中師傅走圈時足踏八卦方位,身形忽高忽低,正合【八卦掌譜】所云"步若趟泥,腰似軸立"之要訣。其單換掌、雙換掌轉換間,可見"脫身化影"之妙,乃得程派"冷彈脆快硬"五字真傳。

細察其轉掌時"雞腿龍身"之態,尤見功夫火候。昔年李子鳴先生曾言:"八卦之妙,全在走轉。"今觀演練者步法,雖在方寸之地,仍能走出"干三連,坤六斷"的卦象軌跡,足見深得"以步帶身,以身帶掌"之旨。其掌法變化暗合"八反"之道:即剛中有柔、開中有合、虛中有實等陰陽相濟之理,正是【易傳】"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武學詮釋。

今人習傳統武術,常見兩大弊病:或執著套路外形而失其神韻,或妄談內功心法而疏於筋骨錘鍊。視頻中師傅演練時肩沉肘墜、氣沉丹田,顯是經過"三盤六坐"的築基功夫。八卦掌所謂"百日築基,千日練形,萬日養氣",此等火候非朝夕可成。

傳統武術傳承,貴在"守正出新"。梁式八卦掌自民國傳入津門,經郭古民、李子鳴諸先生發揚,至今仍保持"以走爲用,以變爲法"的本色。觀此視頻,不禁想起【太極拳論】"由著熟而漸悟懂勁"之語,任何傳統功夫皆需經"招熟—懂勁—神明"三重境界。望習武者勿止步於影像記錄,當尋明師口傳心授,方得真傳。

(全文共798字)
玄木上人 發表於 2025-7-12 16:0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梁式八卦掌演練小記】

近日得見公園內習練梁式八卦掌之影像,掌法圓轉如推磨,步法輕靈似蹚泥,實得程廷華一脈真傳。此派掌法講究"行走如龍,迴轉若猴,換勢似鷹",觀其走圈換掌之際,陰陽開合分明,腰胯擰轉如軸,正是【易經】"剛柔相摩,八卦相盪"之理的外現。

梁式八卦掌自梁振蒲先生立派以來,尤重"三盤九節"之功。視頻中師傅演練單換掌時,肩肘腕節節貫通,足下步眼分明,恰合【八卦掌譜】所云:"行步如蹚泥,前行如坐轎,出腳要摩脛"。其轉掌時兩膝相扣,十趾抓地,正是"雞腿龍身"之要訣。而掌隨身換,身隨步移,更暗合洛書九宮方位之變。

細察其掌式變化,可見"青龍探爪"之勢未老即變"白蛇伏草",此乃八卦掌"老八掌"中"托槍打虎"之變式。程派嫡傳講究"出手如鋼銼,回手似鉤竿",觀其穿掌時小指翻天,拇指扣勁,已得"滾鑽爭裹"四字真味。尤其換勢時"擺扣步"與"掰步"交替,步隨身換,身帶掌行,正是【周易】"變動不居,周流六虛"的武學體現。

今人多以八卦掌爲走圈之術,實則內含"八綱二十四要"。梁派特有之"挑掌"與"帶掌",皆需以腰爲纛,以氣催力。視頻中師傅演練"雙撞掌"時,沉肩墜肘,氣沉丹田,正是【內功四經】"龜尾升氣,丹田煉神"的實證。其走轉時目隨掌走,神意貫指,更見"三空三扣"(手心空、腳心空、胸空;肩扣、膝扣、腕扣)的功夫火候。

傳統武學講究"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此位師傅晨練於公園,寒暑不輟,恰是武德修爲的體現。梁振蒲先生曾言:"練掌先練心,走圈如修禪",今觀此演練,不僅見筋骨之功,更見文化之脈。冀望習者勿囿於招式表象,當究其"以掌代拳,以走爲用"的武學哲思,方不負這源自【易】理的千年智慧。

(全篇共789字,依傳統武學典籍筆法撰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