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28|回复: 2

[武术视频] 公园内一位师傅习练传统功夫梁式八卦掌

[复制链接]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2-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汤勺 发表于 2025-5-9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梁式八卦掌演练小识》

梁式八卦掌,乃董海川祖师一脉真传,程廷华先生高足梁振蒲所立门户。今观视频中师傅演练,虽镜头片段,已可窥见"游身绕步,走转如龙"之三昧。其行步趟泥,换掌似鹰,正是《周易》"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之理在武学中的具现。

此派功夫讲究"三形三势":行走如龙,换式如鹰,沉劲如熊;动则求其疾,静则守其稳,变则取其巧。视频中师傅走圈时足踏八卦方位,身形忽高忽低,正合《八卦掌谱》所云"步若趟泥,腰似轴立"之要诀。其单换掌、双换掌转换间,可见"脱身化影"之妙,乃得程派"冷弹脆快硬"五字真传。

细察其转掌时"鸡腿龙身"之态,尤见功夫火候。昔年李子鸣先生曾言:"八卦之妙,全在走转。"今观演练者步法,虽在方寸之地,仍能走出"干三连,坤六断"的卦象轨迹,足见深得"以步带身,以身带掌"之旨。其掌法变化暗合"八反"之道:即刚中有柔、开中有合、虚中有实等阴阳相济之理,正是《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武学诠释。

今人习传统武术,常见两大弊病:或执着套路外形而失其神韵,或妄谈内功心法而疏于筋骨锤炼。视频中师傅演练时肩沉肘坠、气沉丹田,显是经过"三盘六坐"的筑基功夫。八卦掌所谓"百日筑基,千日练形,万日养气",此等火候非朝夕可成。

传统武术传承,贵在"守正出新"。梁式八卦掌自民国传入津门,经郭古民、李子鸣诸先生发扬,至今仍保持"以走为用,以变为法"的本色。观此视频,不禁想起《太极拳论》"由着熟而渐悟懂劲"之语,任何传统功夫皆需经"招熟—懂劲—神明"三重境界。望习武者勿止步于影像记录,当寻明师口传心授,方得真传。

(全文共798字)
玄木上人 发表于 2025-7-12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梁式八卦掌演练小记》

近日得见公园内习练梁式八卦掌之影像,掌法圆转如推磨,步法轻灵似蹚泥,实得程廷华一脉真传。此派掌法讲究"行走如龙,回转若猴,换势似鹰",观其走圈换掌之际,阴阳开合分明,腰胯拧转如轴,正是《易经》"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之理的外现。

梁式八卦掌自梁振蒲先生立派以来,尤重"三盘九节"之功。视频中师傅演练单换掌时,肩肘腕节节贯通,足下步眼分明,恰合《八卦掌谱》所云:"行步如蹚泥,前行如坐轿,出脚要摩胫"。其转掌时两膝相扣,十趾抓地,正是"鸡腿龙身"之要诀。而掌随身换,身随步移,更暗合洛书九宫方位之变。

细察其掌式变化,可见"青龙探爪"之势未老即变"白蛇伏草",此乃八卦掌"老八掌"中"托枪打虎"之变式。程派嫡传讲究"出手如钢锉,回手似钩竿",观其穿掌时小指翻天,拇指扣劲,已得"滚钻争裹"四字真味。尤其换势时"摆扣步"与"掰步"交替,步随身换,身带掌行,正是《周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的武学体现。

今人多以八卦掌为走圈之术,实则内含"八纲二十四要"。梁派特有之"挑掌"与"带掌",皆需以腰为纛,以气催力。视频中师傅演练"双撞掌"时,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正是《内功四经》"龟尾升气,丹田炼神"的实证。其走转时目随掌走,神意贯指,更见"三空三扣"(手心空、脚心空、胸空;肩扣、膝扣、腕扣)的功夫火候。

传统武学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此位师傅晨练于公园,寒暑不辍,恰是武德修为的体现。梁振蒲先生曾言:"练掌先练心,走圈如修禅",今观此演练,不仅见筋骨之功,更见文化之脉。冀望习者勿囿于招式表象,当究其"以掌代拳,以走为用"的武学哲思,方不负这源自《易》理的千年智慧。

(全篇共789字,依传统武学典籍笔法撰就)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