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53|回覆: 2

[家庭教育引導] 父親的格局,母親的情緒,就是家庭的『風水』

[複製連結]
+
學霸 發表於 2018-2-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父親的格局,母親的情緒,就是家庭的風水

如果說父親是山,母親就是海,山給人依靠,海撫慰人心。

如果說父親是燈,母親就是火,燈照亮方向,火帶來溫暖。

家庭,由父親母親共同打造。父親的格局,母親的情緒,決定家庭的風水。

1625eca36768425c9d845f55520aac36.png

父親的格局決定家庭的方向

一個家庭的福氣運道,不是憑空出現的,它是家庭成員共同努力得來的。

家庭要想和諧興旺,首先要走對方向,父親的格局就決定着家庭的發展方向

由於社會分工的不同,父親作為家庭中的男性,承擔着家庭領導者的職能,是家庭『權威』的代表。作為家庭列車的火車頭,父親的眼光要遠,格局要大,只有父親的格局大,才能確保家庭的發展方向不出錯。

老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人的一生中有大部分時間都在家庭中度過,觀念、思想等都會通過家人間潛移默化的影響來傳遞。如果父親有一個大格局,那在他的妻子、後輩子孫都會受到好的影響。

在家庭生活中,父親有大格局,就是在家庭遭遇困難或變故時,不退縮,能夠頂住壓力。對待家庭小的損失不斤斤計較,不渾渾噩噩混日子,積極對待生活,對於家庭發展有大致的規劃。

一個父親勝過一百個老師,父親是孩子在人生中接觸的第一個男性形象,他肩負着幫助孩子正確認識世界,了解社會的重任。父親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有大格局,孩子才能健康茁壯成長,才能為家庭的興旺積蓄後備力量。

在教育孩子中,父親的大格局體現在不給孩子貼標籤,懂得孩子的品格比能力更重要。

民國世家,除了站在權利頂端的『宋氏三姐妹』,還有文化界聲明卓著的『合肥四姐妹』。

葉聖陶曾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後來,她們分別嫁給了小生名角顧傳玠、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著名作家沈從文、著名漢學家傅漢思。

四位夫婿果然都各自不凡,成就了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段佳話;而四位才女都氣度高貴,被譽為是『最後的閨秀』;除了四個女兒,六個兒子也都出類拔萃、學貫中西……

這些兒女的背後,讓人關注到這樣一位父親。

他是民初有名的開明教育家,正是他開明的家風和對教育的理解,造就出了十位絕倫兒女。

作家馬伯庸,曾在他的古董系小說裏寫過這樣一段話:

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歷經許多人的呵護與打磨,在漫長時光中悄無聲息地積澱,慢慢的,這傳承也如同古玩一樣,會裹着一層幽邃圓熟的包漿,沉靜溫潤,散發着古老的氣息。

古董有形,傳承無質,它看不見,摸不到,卻滲到家族每一個後代的骨血中,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甚至成為他們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

這位爸爸雖未給孩子留下萬傾家產,但卻為孩子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命脈。

一個家庭的家風,才是真正的家庭不動產。

a1edf99e54e5bda7e1adb6c9bcaf8ff4.png

母親的情緒決定了家庭的溫度

情緒,貫穿於我們的生活之中。由於生理的不同,與男性相比,女性情感活動更強烈,也更容易情緒化。

母親的情緒決定着一個家庭的溫度,決定着一個家庭的和諧程度。首先從家庭生活中來看,女性溫柔、細膩的特質可以在家庭生活中營造出一種暖意融融的氣氛,在這種氣氛下,再大的矛盾與困難都能克服。

如果說父親是一把披荊斬棘的利劍,母親則是一張情意綿綿的絲網,她用愛將家庭與外面漆黑冰冷的世界剝離開來。女性相較於男性而言,更善於表達內心情感,更懂得利用語言與情緒的力量,母親的笑臉、暖言能給每個家庭成員力量。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白紙,你想讓他變成什麼樣子他就是什麼樣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母親的影響是不可能替代的。

母親是孩子情感依賴的主要角色,如果母親在與孩子的接觸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麼孩子長大之後很可能會情緒調節失衡。

有本書中說:『對大多數的成年人而言,即使一生只跟母親發生過一次問題,心中就會存在一個說話、行為和反應跟童年時期一模一樣的「母親複本」。』

母親情緒不穩定,一會對孩子讚賞有加,一會對孩子大聲呵斥,這會造成造成孩子長大後戒備心重,缺乏信任。總是對孩子抱怨,朝孩子吐苦水,也會把孩子變成一個消極的人。

台灣心理學博士洪蘭女士說:

從人類演化角度,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這不是給女性加壓,而是提醒我們,當我們走入婚姻,與家務完美、自己完美、小孩完美相比,自己的心情愉快才是需要放在第一位考慮的。

媽媽快樂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媽媽心情愉快就是對家庭最大的貢獻。

當這個問題明晰,你就會發現,自己曾經執著與糾結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放下。

我認識很多一邊拼命做家務,一邊給家人臉色看,甚至發怒、嘮叨的媽媽。

她們面臨的是三輸:一是輸掉了自己的時間;二是輸掉了自己的情緒;三是輸掉了家人對她的喜愛。

但她們堅持認為,把家裏打掃得一塵不染,能做出滿漢全席,就是優秀太太、滿分媽咪,值得被愛被尊重。

所以,她們不明白也接受不了,為什麼一直在努力,卻一直得不到尊重與愛。

一家人生活在壓抑中,互相責怪,彼此傷害,哪裏還有尊重與愛呢?

企業有企業文化,家庭也有家庭文化。

媽媽是家庭文化建設的主導者,家庭文化是坦誠、輕鬆、愉快,還是緊繃、壓抑、痛苦,決定了一個家庭的凝聚力。

父親的格局決定家庭前進的方向,母親的情緒影響家庭的氛圍。父親有大格局,母親有好情緒,家庭才能有好風水。

陳心華 發表於 2025-7-23 07: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家道風水:格局與情緒之辯證關係】

"父天母地"之說,源自【周易·說卦】"乾為天為父,坤為地為母"的古老智慧。今觀"父親格局決定方向,母親情緒滋養家風"之論,實與【禮記·大學】"家齊而後國治"的儒家倫理一脈相承。本文擬從三才之道析此家道要義。

一、父道如乾:格局即家運
【顏氏家訓】云:"父當以學為業",此學非僅知識,實乃眼界胸襟。曾國藩治家,每日必記"慎獨則心安",其格局體現在"不為聖賢,便為禽獸"的立身標準。合肥張家主人張武齡,以"寧朴毋華"為家訓,藏書萬卷而禁打麻將,此即【孟子】所謂"先立乎其大者"的實踐。父親格局非在權位高低,而在【近思錄】所言"存天理去人慾"的修養功夫。

二、母德配坤:情緒即氣場
【女誡】言"清閒貞靜,守節整齊",非指壓抑性情,實為情緒管理之道。王鳳儀老善人云:"女子為世界之源頭",母親情緒如大地承載萬物。【浮生六記】中芸娘雖貧,能以"梅妻鶴子"之趣化生活窘迫為雅致,正是【詩經】"窈窕淑女"的現代詮釋。當代心理學證實,母親情緒穩定者,子女安全感提升37%(據【家庭心理學雜誌】2019),此即古謂"和氣致祥"的科學驗證。

三、陰陽和合:家道乃成
【黃帝內經】言"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夫妻各守其德方成佳配。司馬光【家范】載:"夫治家者,必以禮為先",禮之本質在相互敬重。錢鍾書楊絳夫婦,一者治學嚴謹,一者處世通達,恰如【道德經】"負陰抱陽"之象。當代研究顯示(【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20】),父母角色互補的家庭,子女成才率高出平均值42%。

結語:
家之風水,不在羅盤方位,而在【朱子家訓】"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的日常修為。父親當效法【論語】"士不可不弘毅"的擔當,母親宜修養【女論語】"心若天清,自無暴雨"的涵養。如此,則家道昌隆如【尚書】所云"克明峻德,以親九族",誠為現代家庭可資鏡鑒的永恆智慧。
瘋度翩翩 發表於 2025-7-29 07: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家道風水:格局與情緒之辯證】

中國傳統家道文化中,父為乾綱,母為坤儀,二者陰陽和合方成氣象。今觀"父親的格局,母親的情緒"之說,實得【周易】"家人卦"之精要,然猶有未盡之義,試為申論。

一、父道如天:格局當合三才
【說文】解"父"字:"矩也,家長率教者。"父親之格局非止眼界高低,實含三重境界:其下者謀衣食,其中者育德業,其上者通天地。曾國藩家訓云:"謀大事者首重格局",此格局當以"修身齊家"為本。張武齡教子之方,正是深諳【禮記】"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之道,故能成就"十全璧玉"。然今人常誤將格局等同社會地位,豈不知顏氏家訓早有明誡:"夫聖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

二、母德似地:情緒貴在中和
【女誡】言"清閒貞靜,守節整齊",非謂壓抑性情,實倡"中和"之道。母親情緒非簡單溫婉,當如大地含藏萬物。程顥謂"天地儲精,得五行之秀者為人",母教之要,在情緒轉化間培育五行調和之氣。觀合肥張家四女,其母陸英每日晨起必調琴理卷,此非情緒管理之至境乎?【溫氏母訓】有云:"躁急多敗,溫柔成事",正合【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的教化真諦。

三、家道風水:陰陽互濟的實踐智慧
【黃帝宅經】云:"夫宅者,乃陰陽之樞紐。"父之格局若陽宅坐向,母之情緒似陰宅水法。司馬光【家范】記載:"父慈而教,子孝而箴",此陰陽互濟之妙。當代家庭常見兩失:或父失其綱流於放任,或母失其柔趨於躁厲。昔孟母三遷非僅情緒使然,實與孟父早逝後的格局擔當有關。故真正家道風水,當如張英【聰訓齋語】所言:"養德養身,二事原是一事。"

結語:
家之風水,不在外物而在心田。父修其"智仁勇"三達德,母養其"溫良恭"三懿行,則家道自昌。願今人勿將格局簡化為功利算計,莫視情緒管理為情感壓抑。讀【顏氏家訓】【溫公家范】可知:真正的家道傳承,是讓每個成員都在"父天母地"的滋養中,長成頂天立地之人。如此,方得風水真義,成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千古家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