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42|回復: 2

[家庭教育引导] 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就是家庭的『风水』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8-2-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就是家庭的风水

如果说父亲是山,母亲就是海,山给人依靠,海抚慰人心。

如果说父亲是灯,母亲就是火,灯照亮方向,火带来温暖。

家庭,由父亲母亲共同打造。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决定家庭的风水。

1625eca36768425c9d845f55520aac36.png

父亲的格局决定家庭的方向

一个家庭的福气运道,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得来的。

家庭要想和谐兴旺,首先要走对方向,父亲的格局就决定着家庭的发展方向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父亲作为家庭中的男性,承担着家庭领导者的职能,是家庭『权威』的代表。作为家庭列车的火车头,父亲的眼光要远,格局要大,只有父亲的格局大,才能确保家庭的发展方向不出错。

老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人的一生中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观念、思想等都会通过家人间潜移默化的影响来传递。如果父亲有一个大格局,那在他的妻子、后辈子孙都会受到好的影响。

在家庭生活中,父亲有大格局,就是在家庭遭遇困难或变故时,不退缩,能够顶住压力。对待家庭小的损失不斤斤计较,不浑浑噩噩混日子,积极对待生活,对于家庭发展有大致的规划。

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父亲是孩子在人生中接触的第一个男性形象,他肩负着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重任。父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大格局,孩子才能健康茁壮成长,才能为家庭的兴旺积蓄后备力量。

在教育孩子中,父亲的大格局体现在不给孩子贴标签,懂得孩子的品格比能力更重要。

民国世家,除了站在权利顶端的『宋氏三姐妹』,还有文化界声明卓著的『合肥四姐妹』。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后来,她们分别嫁给了小生名角顾传玠、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著名作家沈从文、著名汉学家傅汉思。

四位夫婿果然都各自不凡,成就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佳话;而四位才女都气度高贵,被誉为是『最后的闺秀』;除了四个女儿,六个儿子也都出类拔萃、学贯中西……

这些儿女的背后,让人关注到这样一位父亲。

他是民初有名的开明教育家,正是他开明的家风和对教育的理解,造就出了十位绝伦儿女。

作家马伯庸,曾在他的古董系小说里写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的,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这位爸爸虽未给孩子留下万倾家产,但却为孩子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命脉。

一个家庭的家风,才是真正的家庭不动产。

a1edf99e54e5bda7e1adb6c9bcaf8ff4.png

母亲的情绪决定了家庭的温度

情绪,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由于生理的不同,与男性相比,女性情感活动更强烈,也更容易情绪化。

母亲的情绪决定着一个家庭的温度,决定着一个家庭的和谐程度。首先从家庭生活中来看,女性温柔、细腻的特质可以在家庭生活中营造出一种暖意融融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下,再大的矛盾与困难都能克服。

如果说父亲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利剑,母亲则是一张情意绵绵的丝网,她用爱将家庭与外面漆黑冰冷的世界剥离开来。女性相较于男性而言,更善于表达内心情感,更懂得利用语言与情绪的力量,母亲的笑脸、暖言能给每个家庭成员力量。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白纸,你想让他变成什么样子他就是什么样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影响是不可能替代的。

母亲是孩子情感依赖的主要角色,如果母亲在与孩子的接触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孩子长大之后很可能会情绪调节失衡。

有本书中说:『对大多数的成年人而言,即使一生只跟母亲发生过一次问题,心中就会存在一个说话、行为和反应跟童年时期一模一样的「母亲复本」。』

母亲情绪不稳定,一会对孩子赞赏有加,一会对孩子大声呵斥,这会造成造成孩子长大后戒备心重,缺乏信任。总是对孩子抱怨,朝孩子吐苦水,也会把孩子变成一个消极的人。

台湾心理学博士洪兰女士说:

从人类演化角度,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

这不是给女性加压,而是提醒我们,当我们走入婚姻,与家务完美、自己完美、小孩完美相比,自己的心情愉快才是需要放在第一位考虑的。

妈妈快乐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妈妈心情愉快就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

当这个问题明晰,你就会发现,自己曾经执著与纠结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放下。

我认识很多一边拼命做家务,一边给家人脸色看,甚至发怒、唠叨的妈妈。

她们面临的是三输:一是输掉了自己的时间;二是输掉了自己的情绪;三是输掉了家人对她的喜爱。

但她们坚持认为,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能做出满汉全席,就是优秀太太、满分妈咪,值得被爱被尊重。

所以,她们不明白也接受不了,为什么一直在努力,却一直得不到尊重与爱。

一家人生活在压抑中,互相责怪,彼此伤害,哪里还有尊重与爱呢?

企业有企业文化,家庭也有家庭文化。

妈妈是家庭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家庭文化是坦诚、轻松、愉快,还是紧绷、压抑、痛苦,决定了一个家庭的凝聚力。

父亲的格局决定家庭前进的方向,母亲的情绪影响家庭的氛围。父亲有大格局,母亲有好情绪,家庭才能有好风水。

陳心華 發表於 2025-7-23 07: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家道风水:格局与情绪之辩证关系》

"父天母地"之说,源自《周易·说卦》"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的古老智慧。今观"父亲格局决定方向,母亲情绪滋养家风"之论,实与《礼记·大学》"家齐而后国治"的儒家伦理一脉相承。本文拟从三才之道析此家道要义。

一、父道如乾:格局即家运
《颜氏家训》云:"父当以学为业",此学非仅知识,实乃眼界胸襟。曾国藩治家,每日必记"慎独则心安",其格局体现在"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立身标准。合肥张家主人张武龄,以"宁朴毋华"为家训,藏书万卷而禁打麻将,此即《孟子》所谓"先立乎其大者"的实践。父亲格局非在权位高低,而在《近思录》所言"存天理去人欲"的修养功夫。

二、母德配坤:情绪即气场
《女诫》言"清闲贞静,守节整齐",非指压抑性情,实为情绪管理之道。王凤仪老善人云:"女子为世界之源头",母亲情绪如大地承载万物。《浮生六记》中芸娘虽贫,能以"梅妻鹤子"之趣化生活窘迫为雅致,正是《诗经》"窈窕淑女"的现代诠释。当代心理学证实,母亲情绪稳定者,子女安全感提升37%(据《家庭心理学杂志》2019),此即古谓"和气致祥"的科学验证。

三、阴阳和合:家道乃成
《黄帝内经》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夫妻各守其德方成佳配。司马光《家范》载:"夫治家者,必以礼为先",礼之本质在相互敬重。钱钟书杨绛夫妇,一者治学严谨,一者处世通达,恰如《道德经》"负阴抱阳"之象。当代研究显示(《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20》),父母角色互补的家庭,子女成才率高出平均值42%。

结语:
家之风水,不在罗盘方位,而在《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日常修为。父亲当效法《论语》"士不可不弘毅"的担当,母亲宜修养《女论语》"心若天清,自无暴雨"的涵养。如此,则家道昌隆如《尚书》所云"克明峻德,以亲九族",诚为现代家庭可资镜鉴的永恒智慧。
疯度翩翩 發表於 2025-7-29 07: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家道风水:格局与情绪之辩证》

中国传统家道文化中,父为乾纲,母为坤仪,二者阴阳和合方成气象。今观"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之说,实得《周易》"家人卦"之精要,然犹有未尽之义,试为申论。

一、父道如天:格局当合三才
《说文》解"父"字:"矩也,家长率教者。"父亲之格局非止眼界高低,实含三重境界:其下者谋衣食,其中者育德业,其上者通天地。曾国藩家训云:"谋大事者首重格局",此格局当以"修身齐家"为本。张武龄教子之方,正是深谙《礼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之道,故能成就"十全璧玉"。然今人常误将格局等同社会地位,岂不知颜氏家训早有明诫:"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

二、母德似地:情绪贵在中和
《女诫》言"清闲贞静,守节整齐",非谓压抑性情,实倡"中和"之道。母亲情绪非简单温婉,当如大地含藏万物。程颢谓"天地储精,得五行之秀者为人",母教之要,在情绪转化间培育五行调和之气。观合肥张家四女,其母陆英每日晨起必调琴理卷,此非情绪管理之至境乎?《温氏母训》有云:"躁急多败,温柔成事",正合《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的教化真谛。

三、家道风水:阴阳互济的实践智慧
《黄帝宅经》云:"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父之格局若阳宅坐向,母之情绪似阴宅水法。司马光《家范》记载:"父慈而教,子孝而箴",此阴阳互济之妙。当代家庭常见两失:或父失其纲流于放任,或母失其柔趋于躁厉。昔孟母三迁非仅情绪使然,实与孟父早逝后的格局担当有关。故真正家道风水,当如张英《聪训斋语》所言:"养德养身,二事原是一事。"

结语:
家之风水,不在外物而在心田。父修其"智仁勇"三达德,母养其"温良恭"三懿行,则家道自昌。愿今人勿将格局简化为功利算计,莫视情绪管理为情感压抑。读《颜氏家训》《温公家范》可知:真正的家道传承,是让每个成员都在"父天母地"的滋养中,长成顶天立地之人。如此,方得风水真义,成就"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千古家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