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馬伽術與傳統武術之實戰價值辨】 (引)觀今世搏擊之術,馬伽術(Krav Maga)以其"實戰高效"之名風行域外,然其與吾國傳統武術之異同,實需以文化根柢與武學體系剖之。 一、馬伽術之特質:應急之術,非武之道 馬伽術肇端於20世紀中東戰亂之地,其核心在"以最短時間制敵",融拳擊、摔跤、柔道等技法為一爐。然細察之: 1. 技法層面:專攻眼、喉、襠等脆弱部位,強調器械運用(如奪槍械),實為軍事格鬥體系之簡化; 2. 訓練方式:模擬街頭遇襲場景,重條件反射而非套路修習; 3. 哲學缺失:無"止戈為武"之境界追求,純以殺傷為終極目的。 二、傳統武術之真諦:以武載道,內外兼修 【漢書·藝文志】言"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然中國武術更重: 1. 形意相合:如太極講求"用意不用力",八卦掌尚"走轉換勢",皆含陰陽辯證; 2. 道德教化:少林戒約雲"習武先修德",戚繼光【紀效新書】亦強調"武藝者,衛身立國之本"; 3. 養生價值:五禽戲、易筋經等皆證明武術乃生命整體修煉之術。 三、實戰效能之辨:語境差異不可不察 1. 馬伽術長於: 現代都市突發衝突(如持械搶劫) 無規則限制的極端情境 2. 傳統武術優勢: 身體協調性開發(如通背拳抻筋拔骨) 戰術思維培養(如孫子兵法與武術策略相通) 長期身心效益(站樁對神經系統的調節) (結)【周易】有云:"剛柔相推,變在其中。"馬伽術若剛猛之斧鉞,傳統武術似綿長之流水。習武者當知:今日所謂"實戰",非惟血肉相搏,更是文化基因之傳承。擇術之時,既要明己所需,亦不可因異域之術而輕慢千年武學智慧。 (按)附視頻所示技法,其肘膝運用頗類八極拳"硬開硬打",然缺失"六合"整勁之要,讀者可對比觀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