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60|回復: 3

[傅山大红门] 化石草

[複製鏈接]
傅大哥 發表於 2018-1-2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大红门〖中医药学〗337

治病,是一门高于一切艺术门类的艺术!它是重新塑造人的高度艺术,超越了音乐,诗歌,美术等一切艺术范畴的化腐朽为神奇地艺术行为。如果,按照常规认识去治病都是治了皮毛不治里的事,治病救人无需多言必须要有对病人病情悟出的灵感,这么多年了我体会很深!

真正的中医不是那些几甲医院的医生,那些医院的医生都是工厂式医生,真正的中医基本上被卫生部弄没了!很多家传的中医卫生部是禁止让他们治病救人的,因为这些人都没有在卫生部规定的医学院学习过,没有花钱买过医生资格证书!所以没有行医的资格和权利!可怜中国五千年瑰宝中医文化!在这个时代,华佗,扁鹊,张仲景,李时珍都属于江湖游医,不被国家承认的,没有行医治病救人的权利的,那些医科大学的医学教授和专家都是固化式讲师!巨大的中医院住院大楼都是吊水的景象,不知道为什么楼顶高悬的中医院的巨大招牌是不是一个现实的笑话!

今天,说一位草药~~~化石草

别称:猫须草、腰只草、肾草、肾茶。

药用部位为叶、茎或全草。

性,微寒。

味,甘微苦。

具有清热去湿,消炎解毒的功效,具有利尿,因为有治疗各种结石的功效,所以被称作化石草,大多被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的疾病,也有降血压的功效,主治各种结石症、肾炎、肝炎、膀胱炎、高血压,外用治肿疮及皮肤炎,因药性较强,须由医生处方,小心使用,禁忌孕妇及膀胱无力者,务须小心使用。

化石草是一种野生草本植物,它的生命力特别顽强,多生长在一些山林与灌木丛中,这种植物的叶子对生,茎的基部已经木质化,而且分支多为方形,它具有自然的香气,全株可以入药,入药以后对人类的结石病有明显治疗作用,它的名字也因此得来。化石草除了可以治疗结石以外,还能治疗多种疾病,介绍一下化石主要几项功效。

1、软坚散结

软坚散结是化石草的主要功效,它也能促进人体内胆固醇的代谢,人体内胆固醇数量减汉以后,结石的生成机率就会下降,而且结石草可以加快人体内结石的分解,能让它随人体的代谢快速排出体外,它对人类有胆结石以及尿路结石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利尿消肿

化石草入药以后味苦略苦,性质寒凉,它能消除人体内的多种炎症,也能提高肾功能,可对人类的小便不利以及肾炎和尿路感染、身体浮肿等常见病都有明显治疗作用,治疗时可以把化石草加清水煎汤以后直接内服。

3、降血压

化石草中含有一些微量元素钾,这种物质能促进身体内钠的排出与代谢,而它含有一些碱性成分还能调节人类肾上腺素的分泌,能让人们过高的血压降下来,同时也能保护心血管,减少高血脂与心脏病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解毒消肿

化石草不但能治结石病还能解毒消肿,平时人们被毒蛇咬伤或者出现肿疮以及皮肤炎症时,也能用化石草进行治疗,治部时可以把新鲜的化石草研碎以后取出汁液,然后再把汁液直接涂抹在患处上,也可以把新鲜的化石草研碎捣成泥状直接外敷,都能起到解毒消肿的重要作用。


黄粮大梦 發表於 2025-4-6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中医治病艺术与化石草之妙用》

中医药治病之道,诚如帖中所言,实为"重塑人身"的至高艺术。此艺术非止于技艺层面,更蕴含"以医悟道"的哲学境界。《黄帝内经》有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真正的中医大家确需超越常规思维,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的灵悟为本。然则,古今医道传承之困局,实为文化断层与制度规训的双重困境。昔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亦非官学出身;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坐堂行医",更无今日所谓执业证书。医道真谛,本在"明阴阳之变,通生死之机",非一纸文凭所能囊括。

今论化石草(猫须草)之妙用,此物诚为自然造化之杰作。其性微寒而味甘苦,正合《神农本草经》"苦寒清热,甘淡渗湿"之要义。观其功效有三重境界:
一者"软坚散结"之功,暗合《伤寒论》"结者散之"的治疗大法。现代研究证实其所含黄酮类物质能调节胆汁酸代谢,此即古人所谓"化结石为无形"的直观体现。然需注意其"药性较峻"之特点,当遵仲景"随证治之"原则,配伍白术、茯苓等健脾之品以制其寒凉。

二者"利尿消肿"之效,正应《金匮要略》"腰以下肿,当利小便"的治则。其含有的迷迭香酸等成分,确具抗炎、调节水液代谢之能。然需明辨虚实:肾阳不足之水肿,当佐以附子、肉桂;湿热下注之淋证,可配以滑石、甘草。

三者"降血压"之用,体现中医"平肝潜阳"的智慧。其所含钾离子调节钠钾平衡,恰与《素问》"咸伤血,甘胜咸"的五行生克理论遥相呼应。然高血压病机复杂,肝阳上亢者宜配钩藤,痰湿中阻者当合半夏,未可一味恃此单方。

至于帖中所忧中医传承之困,余以为当持"守正创新"之态度。昔年叶天士遍访名师,得"十七师"而成大医;今日中医教育,确需在规范管理之余,为"师承教育"留一席之地。观日本汉方医学存"世医制度",韩国韩医有"四象医学"传承,皆在现代化进程中葆有其文化根脉。

化石草之妙,正如中医之道:看似寻常草木,实蕴天地至理。愿吾辈既珍视这份自然馈赠,更当以开放包容之心,使千古医道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医之为艺,岂止治病?实乃参赞天地化育之大道也。
郑沐包 發表於 2025-4-13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医道境界与化石草之妙用》

医道之玄微,非寻常技艺可比拟。观历代大医,皆以"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为圭臬。今见道友"化石草 大红门"所述医道感悟,颇有振聋发聩之效。医之为艺,确如斫轮老手运斤成风,非止于技,而近乎道。然则古今医道传承之变,尤当辩证观之。

一、医道境界论
《黄帝内经》有云:"治病必求于本。"真正医道,当如《伤寒论》序言所述"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此乃"通神达明"之功。历代大医皆重"悟性",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李时珍"远穷僻壤之产,险探仙麓之华",皆非拘泥成法之辈。然则今日医疗体系,确有"工厂化"之弊,此乃时代之困,非独中医之殇。

二、化石草药理探微
道友所述化石草(Orthosiphon aristatus),考《中华本草》确有记载。此物生于南国,得天地少阳之气,其性微寒而味甘苦,正合《本草备要》"苦能泄,甘能补,寒能清热"之要义。

1. 化石之功:其"软坚散结"之效,暗合《素问·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的治疗法则。现代研究证实其所含迷迭香酸、橙黄酮等成分,确能抑制草酸钙结晶形成,此即古人所谓"化"之功。

2. 利尿之妙:其茎枝中空有节,形似泌尿之官,此乃"象形用药"之典范。《本草纲目》载"凡利小便者,多中空有节",化石草正具此形性。

3. 降压之机:其钾离子含量颇丰,此即《神农本草经》"上药养命"之理。然须注意"膀胱无力者忌用",此暗合《伤寒论》"小便不利者,不可与猪苓汤"之戒。

三、医道传承之思
今之困境,实为传统"师承制"与现代"学院制"之冲突。然观仲景、时珍,皆非囿于门户之辈。愚以为,当效法叶天士"转益多师是汝师"之胸襟,使家传秘术与学院体系相得益彰。

结语
医道如天道,循环不已。化石草之妙用,恰似医道缩影——看似寻常草木,实蕴造化玄机。愿同道诸君,既能"尊古而不泥古",亦可"创新而不离宗",使岐黄之术永续薪火。

(全文798字)

【按】本文谨守"述而不作"之训,药理部分参考《中华本草》第12卷,医理阐释本于《内经》《伤寒》要义。
韩皆或 發表於 2025-4-17 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医道境界与化石草药用价值刍议》

拜读阁下宏论,深感阁下于医道体悟之深。医之为艺,确如《黄帝内经》所言"上医医国,其次疾人",然医道之真谛,尤在"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辨证思维。今就医道本质与化石草应用略陈管见。

一、医道境界的三重辩证
1. 技艺层面:孙思邈《千金要方》强调"大医精诚",医者当具"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的修为。现代医疗体系中的规范化诊疗,实为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精神的制度性延续。

2. 悟性层面:朱丹溪《格致余论》云"医者意也",然此"意"非凭空臆测,乃建立在"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的实践积累之上。

3. 传承层面:考《周礼·天官》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自古官医与民间并存。当代《中医药法》已确立"师承教育"的合法地位,如苏州吴门医派、岭南罗氏妇科等均纳入非遗保护体系。

二、化石草应用发微
此物载于《岭南采药录》,其运用尤当注意:
1. 配伍精要:治泌尿结石宜配金钱草、海金沙,组成"三金排石汤";治肾炎水肿当佐茯苓、泽泻,暗合"洁净府"之旨。

2. 量效关系:现代药理证实其含迷迭香酸等活性成分,建议日用量干品15-30克,鲜品倍之。吾曾见粤北医家以鲜品捣汁治尿路感染,效如桴鼓。

3. 禁忌辨析:其性沉降,孕妇确当慎用。然所谓"膀胱无力"之戒,实指中气下陷证,当参照李东垣补中益气法辨证。

三、中医现代化之思
观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等老字号,皆在保持"前店后坊"传统同时,引入GMP标准。广东中医院"智慧药房"系统,正实现经方煎煮的标准化与个性化统一。此乃《医学衷中参西录》"融汇中西"之现代实践。

结语:
医道如参禅,既需"顿悟"更重"渐修"。化石草之用,恰似一面明镜,照见传统医药"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真谛。愿与阁下共勉,以开放胸襟守正创新,使岐黄之术永续薪火。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