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姚孟起与黄自元欧楷艺术高下之辨,笔者以为需从技法传承、个人风格及时代影响三个维度进行剖析。二者虽同宗欧阳询,然取法路径与艺术表现实有泾渭之别。
一、技法传承之比较 姚孟起(1838-?)得欧体三昧尤在笔法精微。观其《九成宫》临本,横画收笔处"三过折"法度森严,竖钩趯锋如屈铁,深得信本"峻拔险劲"之髓。其结字中宫紧收而外拓从容,恰合《三十六法》"避就相让"之理。黄自元(1837-1916)则以《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立范,笔势趋于平正,点画起收多显程式化特征。虽便于初学,然较之姚氏"一拓直下"的笔势连贯性,终逊一筹。
二、个人风格之异趣 姚氏楷书存世墨迹可见"以行入楷"之妙,如《皇甫诞碑》题跋中,捺画收笔常有章草波磔遗意,使严整楷法暗藏流动之气。此乃得欧阳询《张翰帖》行楷互参之真传。黄氏则严守楷则,其《正气歌》册页笔笔到位,然少虚实相生之趣。清人李瑞清评"姚书如孤松挺壑,黄书似仪仗森列",诚为的论。
三、时代影响之考量 黄自元因科举应试需要,将欧体简化为"馆阁体"范式,其《楷书结构九十二法》成为晚清士子必修教材。此种实用主义取向,客观上导致书法艺术性的削弱。姚孟起终生布衣,其《欧体楷书临创集》更注重艺术本体的探索,如"戈"法取虞世南之润以济欧体之燥,体现文人书家的自觉追求。
结语:若论技法纯度与艺术高度,姚孟起可谓"欧颜后一人";若论传播广度与社会功用,黄自元确有开创之功。二者犹如李邕之于赵孟𫖯,一重风骨,一尚法度。学者当取姚氏之笔势、黄氏之结构,方能得欧楷真髓。书道玄微,本无绝对高下,惟在学者善择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