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55|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書法用筆12則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1-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 草書不見橫畫,行草書有橫線條的儘量短些,要有縱向感。可用虛、細線替代。

fd50fc1f232a34e21d45da24c6597857.jpg

懷素 自敘帖(局部)▲

2.忌由快產生的平拖、干筆現象。

0dcb358aced9df16098eccde45de2625.jpg

懷素 自敘帖(局部)▲

3.淡墨無神。重新起筆用濃墨,濃墨字的筆畫要交代清楚。

6a2c39a45b93e38e0ea7f31e4b7403c0.jpg

黃庭堅 花氣薰人帖▲

4.忌單子中的『眼』,防止『眼』太多。

41ee0ed40ddf9797cc2aa7c640771599.jpg

于右任 七言聯▲

5.中間一行是作品重點。作品中,要有幾個突出、精彩、有個性的字。這也叫『書眼』。

c4a0753650722addb35778147271175a.jpg

米芾 亂道帖▲

6.長線條字很重要,收筆時要謹慎,一般筆勢結束時用干筆。

a4b6e8ff4f2254c2e9b3e773e219cd0b.jpg

蔡襄 腳氣帖▲

7.筆墨重的字不能面積相等,字的輕重要有過度,忌團狀。

8a3b73d7d8fa5e1e0d68b6f6af0725c0.jpg

郭沫若 江漢丘陵行書七言聯▲

8.細筆要有韌性,粗筆要結實。要有鐵畫銀鈎的粗筆,又要有行雲流水的細筆。

203f5c2251600cdb838aea3ef3a50f08.jpg

張旭 肚痛貼▲

9.墨干時的速度稍慢,濕時略快,粗時稍慢,細時略快。行草有楷意,楷書要行寫。

52251c47813d21e77fa048def0930835.jpg

王鐸 宿江上作詩軸▲

10.交筆時,起訖分明,每筆要交代清楚。

f9c7c1ec0d8ee3cb7a2281967ba0329b.jpg

黃庭堅 廉頗藺相如傳(局部)▲

11.講究提按,齊而不齊,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要提着筆向下按。

c422c745826dd645eb12400bf84be2b4.jpg

王珣 伯遠帖▲

12.中鋒側鋒並用,八面出鋒,細處用中鋒,後厚處用側鋒。

391547474b449e36824689561c875443.jpg

米芾 苕溪詩(局部)▲

盧色凸 發表於 2025-5-12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草書用筆十二則芻議】

草書之道,貴在筆勢貫通而法度謹嚴。觀閣下所陳十二則,深得三昧,今試為申說之:

一曰「縱向取勢」。懷素【自敘帖】以篆籀筆法入草,橫畫化短為虛,實得「驚蛇入草」之妙。昔張旭觀公孫大娘劍器舞而悟筆勢,此縱向感非拘於形跡,實乃氣脈通貫之象。

二曰「疾澀相生」。王鐸嘗云「凡作草書,須有登嵩絕頂之勢」,然快易生滑,當如懷素「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快中有留,筆鋒殺紙,方免平拖之弊。

三曰「墨分五采」。黃山谷【花氣帖】濃墨起筆如墜石,淡處似輕煙,此非墨色濃淡之別,實乃呼吸節奏之變。董其昌謂「用墨須使有潤,不可使其枯燥」,最是中肯。

四曰「虛實相成」。右任先生聯語「眼」之忌,實指章法布白之要。昔人論書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若處處作眼,反失主次,如【蘭亭】「之」字廿一變而不亂其宗。

五曰「主賓相揖」。米南宮【亂道帖】中「耳」字縱筆如長戟,此即「書眼」之妙。然需知主筆非必在尺寸,鍾繇小楷【薦季直表】中「命」字一點如高峯墜石,亦成點睛。

六曰「收放有度」。蔡君謨【腳氣帖】長線收筆,干鋒皴擦,恰似「孤蓬自振,驚沙坐飛」。收筆之慎,非止於形,要在氣完神足,如顏魯公【祭侄稿】末行「嗚呼哀哉」之筆。

七曰「輕重相衡」。郭沫若有「飛雁排雲」之喻,重字若雲團相聚則滯。智永【千字文】墨色氤氳如晨星漸次,此即「擔夫爭道」之理——相讓而不相犯。

八曰「剛柔相濟」。張長史【肚痛帖】細筆若遊絲裊空,粗筆似屈鐵盤山。昔衛夫人【筆陣圖】言「橫如千裏陣雲,點如高峯墜石」,此陰陽互濟之道,非獨草法為然。

九曰「遲速相宜」。王覺斯詩軸「宿」字濕墨疾行,而「上」字枯筆緩進,恰合孫過庭「窮變態於毫端」之論。然「楷意行寫」之說,當溯源於褚河南【大字陰符經】筆意。

十曰「起訖分明」。黃山谷【廉藺傳】雖盤紆繚繞,而筆筆可尋其源。此如庖丁解牛,「奏刀騞然,莫不中音」,非謂斷絕,實乃「帶燥方潤,將濃遂枯」之妙。

十一曰「曲直相映」。王珣【伯遠帖】「遠」字豎畫似曲還直,此即「屋漏痕」真諦。傅山云「寧拙毋巧,寧丑毋媚」,然其「拙」中自有「不齊之齊」的秩序在。

十二曰「正側相成」。米元章「八面出鋒」,實本於【蘭亭】「轉左側右」之法。中鋒取勁,側鋒取妍,猶羲之書「欣」字末筆側掠,而骨力自存。

要之,十二法則歸根只在「陰陽」二字。昔劉熙載【藝概】言「書者,如也」,如天地萬物之象,如人心喜怒之態。學者當於墨海中立定精神,筆鋒下決出生活,方得真趣。
金不右 發表於 2025-6-16 15:4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草書十二則筆法要旨】

草書之道,貴在神采飛動而法度謹嚴。觀歷代法帖,得筆法十二則,乃古人千載錘鍊之精華,今析其要義如次:

一曰「縱勢為宗」。草書忌橫畫僵臥,當以縱勢貫氣。懷素【自敘帖】中短橫皆作飛渡之勢,或以虛細之線破平板,如驚蛇入草,倏忽無蹤。

二曰「疾澀相生」。快筆易生浮滑,當如錐畫沙,疾中有澀。觀【自敘帖】枯潤交織處,可見迅捷中仍存筆鋒與紙麈相搏之力。

三曰「墨分五采」。黃山谷【花氣帖】以濃墨立骨,淡墨取韻。然淡不可薄,當如晨霧含山;濃不可滯,須似蒼藤纏石。

四曰「虛實相成」。于右任聯中「眼」者,虛實交匯處也。然多「眼」則散神,猶繁星亂墜失其主次。

五曰「主筆生輝」。米南宮【亂道帖】中數字特立,若樂章強音。此非刻意為之,乃運筆至酣暢處,自然流露之精神節點。

六曰「長線收放」。蔡君謨【腳氣帖】長筆如挽強弓,收勢時鋒毫漸提,留「戰顫」之意於紙端,所謂「縱之則泉涌,斂之則雲收」。

七曰「輕重交響」。郭沫若不拘成法,然其聯語墨色濃淡如山水皴法,重處不濁,輕處不浮,深得「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妙。

八曰「剛柔互濟」。張長史【肚痛帖】細筆若遊絲裊空,粗筆似崩崖墜石,正所謂「百鍊鋼化繞指柔」。

九曰「速度韻律」。王覺斯作軸,濕墨疾行若風雨驟至,干墨緩進如老僧補衲。楷意行寫,行勢楷基,此乃「駿馬注坡」之法。

十曰「筆路清明」。黃山谷【廉藺傳】雖縱橫跌宕,而轉折起訖纖毫可辨,恰似亂雲度峽,自有其脈理可循。

十一曰「曲直陰陽」。王珣【伯遠帖】橫畫不平,豎畫不直,然觀其大勢,則如公孫大娘舞劍器,渾脫瀏漓中自合規矩。

十二曰「八面出鋒」。米元章【苕溪詩】中鋒取勁,側鋒取妍,細處見精神,厚處得氣象,正所謂「正鋒立骨,側鋒取態」。

此十二法,實乃「以有法求無法」之階。昔人云:「草聖最為難,龍蛇競筆端。」學者當於墨池筆冢間參悟,終得「隨心所欲不逾矩」之境。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