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382|回復: 0

[道教神话] 『道教开光』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複製鏈接]
中华传统国学 發表於 2018-1-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道教开光现场

道教开光现场

道教开光现场

一、开光一词其实源自画龙点睛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人画龙非常逼真,只要点上眼睛龙就会活起来飞走,相当夸大,表示龙在没有点眼睛之前是死物,点上眼睛之后,活灵活现有了生命。画匠画眼睛这一动作称开光。

同样的道理,玉石雕刻师雕刻眼睛的动作也是开光。开光的本义非常简单、清楚,就是给神像点上眼睛而已,画像、石像有了大师级人物的点睛之后,大家就认为神像具有了灵性,能发挥神异的护身能力。这就是世俗认为的开光。

因此,开光是指有一定修行成就的人通过持印诵咒,加上给予特别的灵力来消除物品不好的磁场,赋予物品特殊的灵力,使工艺品一样的东西成为可以调整风水的物品或护佑自己的幸运物。一尊神像和一件吉祥工艺品如果没有开光,那仅仅是一件艺术品,还不能供人们顶礼和朝拜,只有开光加持或念经后,才具有灵气。

开光这种仪式源自道教及民俗,由于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受到中国原有的文化影响,所以便接受这种仪式,佛家也有开光的法门的,持咒念经,开启玉石,灌注灵气于上,可以辟邪的,和道家开光殊途同归。

因此,其实我们现在常说的开光就是高僧或者是道家的高人,用特殊的法门,将法力灌注在有灵气、有能量的玉石或者是水晶等上,这些在小说中常常被神化成"法宝",只不过这种开光极其麻烦,和修炼法宝很类似。

二、开光为什么要求大师为之

开光是一种表示恭敬、隆重的仪式,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内容在里面。如果你能具足恭敬心、清净心和信心,自己也可以开光。开光的真正意义是启发自性光明,来自你的光明,而非其它,如果说开光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大概也就是这个了。

而开光为什么一般都要求大师为之,徒弟不可以?主要是画眼睛也好,雕眼睛也好,都是难度最高的动作,必须师父出手才能传神达意,徒弟不到一定水平是做不好的,所以传统上有徒弟雕身,师父点睛的程序,师父出手架势十足,当然不凡。所以一般还要一点礼请的仪式配套演出,以示慎重。这在神像上就更讲究了,通常徒弟雕好神体之后,要礼请有德大师,斋戒沐浴,烧香祭拜,念颂经文,祝祷礼赞一番,再隆重地开光(雕上眼睛),一尊神像才算大功告成。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开光已经由点睛这一动作,变成一种祈福的仪式。

开光典礼其实就是一个请神安神的过程,信徒们把庙修好了,如何把这个消息告诉天神呢?普通百姓是无法与天神勾通的。只有法师,经师班的法师通过他们特有的语言(念经)在各种法器的舞动和伴奏下把这个喜迅报告给天神。典礼的场面越壮观越好,这和我们平常人家操办红白喜事一祥。

神仙便会在天有知,神灵就会附着其上,塑像便有了灵气,善男善女再来祈福祷告,神像在冥冥之中,就会前来相助或满足你的愿望。当然这是一种心灵的抚慰方式,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在某种情况下它能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开光典礼的同时也是告知老百姓这里修了一座庙,善男善女们都可以就近朝拜了。

三、什么是道教开光?

开光的正式启用来自道教,开光即为道教仪式之一。开光就是把宇宙中无形的、具有无边法力的真灵注入到神像中去,神像也就具有无边法力的灵性。故而开光是神像被供奉后,必不可少的仪式。佛教本来没有开光,但有种佛像加持的仪式,跟开光差不多,流传到现在,就都统统叫开光了。

而道教开光神像的方法,乃事须经由高功法师,择良辰吉日进行开光点眼之仪,仪式中含:清净、请神、发旨、发令、七星、八卦、入神、敕笔、敕镜、敕鸡、开光、发毫等十二种科仪才完成,使恭请的神灵汇聚神像,藉此借助衪的威灵,使供奉者运气好转,求财谋事都能得心应手,方可安座家中或庙堂,供人参拜,庇佑平安。与其他宗教不同处,在於道教神像有入神仪式,其目的为有神灵常驻。

开光需选定吉日良辰,请大德高道主持科仪法事。

这时道人们便都集中在准备开光的殿堂——三清殿里,主持开光的大德道长穿着绿色的刺绣法衣,其余的道人们穿着明黄的经衣,殿堂里神像的头上都被红布遮盖了起来,神像与神像之间只有一根红线相互联接着,而且一直牵到殿门外,在殿门外有两根旗杆,红线必须在旗杆之间缠绕一下,然后再把两个头接在一起,这样,这根红线就接成了一个整体。

在殿门外两根旗杆的正中间放有一把椅子,一个道人拿着一面镜子紧贴着那根红线,镜面对着殿门,在殿门口站着两个人,他们手中也各拿着一面镜子,其中一个负责把殿门外那面镜子的光接过来,另一个则负责把这束折射近来的光线投射到每一位神像的身上。根据道长解释,所谓开光,就是要把自然界的日、月、星三神灵光接引到庙堂里来,使庙堂里供奉的神像们,承接天地之灵气,造化万民之福祉。

开光过后,道人们便把事先准备好的毛巾给神像们拭去身上的灰尘,每个神像只用一条,接下来,又用针在每位神像的眼、耳、鼻、嘴、手、脚点一下,意味着通灵开窍,又用毛笔在每个神像的眼、耳、鼻等处点一下,是为送灵气。然后把盖在各位神像身上的红布取下来叠好,又把联接在各位神像身上的红线解下来。这些被开过光的物品都被赋予了一种神圣的灵气,拥有其中任何一件,它都能给拥有者带来平安。

所以,殿堂的供桌上放满了各种小神像、小护身牌等,这些物品是预备着将来给有缘的朝圣者和信徒们赐福用的。最有意思的是,道长在给神像开窍时,每开一窍都要问一声:眼光开了没?众人齐声回答:开了!手光开了没?众人齐声回答:开了!如此,直到所有的窍都开完为止。

这时,道长一击令牌说:"开了三千六百骨节,八万四千毛窍,节节相连、窍窍相通。开光之后神无不应。"众答:"法众声声谢神恩,万道光明送苍穹。"道长接问:"开光以后,神无不应,试问天下光明否?"众答:"天下光明,神光普照。"真个是神光焕彩。仙音袅袅!

这些做完后,道长便手拿一根朝笏,口中默念神咒,边念边在罡单上踏罡步斗(一种宗教动作),旁边的钟鼓铙钹齐鸣,一时仙音神过、诸乐天随、余响绕梁不绝如缕。信徒们则长跪在殿堂两侧的拜凳上,双手合十,随着道人们念诵经文。

时而俯首,时而静默;时而作揖,时而祷告。他们的神情是肃穆而虔诚的,在他们的心里,此刻一定充满了对自己最关切的事和人的最深切的期待。在他们的俯仰之间,人世间的沧桑便都化为了一缕缕青烟。

一个人的修为是有一定限度的,虽然每天修持诵经,只能为自己营造福田,并不能获得道法之真谛。只有参拜了开过光的神像,神像才能凭借它所具有的真灵,使你心灵开窍,顿悟玄门之奥旨,以达"上善若水"的无尚境界。谒宫观、拜神灵的作用即全在于此。

四、道教开光要念金光神咒

〖金光神咒〗常用於修道者加持护身,去精邪,辟秽物,开光,益智、延年,转运、祈福等。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受持万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炁腾腾。金光速现,覆护真人。

江决 發表於 2025-6-30 21:37 | 顯示全部樓層
《道教开光仪轨的文化内涵与宗教意义刍议》

关于帖文所述"道教开光"之论,笔者以为尚有未尽之处。今试从道教学理与仪轨传统两方面补苴罅漏,以正本清源。

一、开光仪式的道教科仪溯源
考"开光"一词虽可溯及顾恺之"点睛"典故,然道教开光仪轨实脱胎于上古祭祀传统。《道藏》所载《太上洞玄灵宝开光秘法》明言:"凡塑像既成,需择吉日良辰,依科开窍通灵。"此中"开窍"非仅指刻画目睛,实为整套完整的启圣仪式。宋代《灵宝玉鉴》详载开光需经"净坛、请水、敕笔、点睛、敕镜、安座"六仪,其核心在于"以道炁通天真",使凡质化为圣胎。

二、开光本质的宗教哲学阐释
道教认为"像以载道,器以通神"。未经开光之神像,犹若未调之琴瑟,虽有其形不得其用。开光实为"天人感应"之枢机:
1. 形神相合:通过敕笔点睛,使先天道炁与后天形质相融
2. 阴阳交泰:以敕镜仪式沟通日月精华(《云笈七签》称"镜者,明水之精")
3. 人神盟约:安座科仪实为建立庙宇与信众的契约关系

三、当代开光仪式的文化异化现象
今世俗所见开光多流于形式,失其本真。需辨明三谬:
1. 器物迷信:误认开光为"法宝炼制",实违"道法自然"之旨
2. 功德买卖:以金钱衡量开光效力,背离"清净供养"本义
3. 传承断裂:部分仪式简化失据,失去"依科演教"的严谨性

四、正统开光的现代实践要义
1. 主体资质:需授箓道士依《开光科范》行持
2. 时空选择:重视"四时八节"与"三元五腊"的时空对应
3. 心性修养:强调"斋戒沐浴,澄心静虑"的内修基础

结语:开光仪式实为道教"形神俱妙"思想的物质载体,其价值不在器物灵异,而在通过仪轨唤醒信众对"道"的体认。今人若欲求开光真效,当首重修德明道,方契"借假修真"之旨。

(全文798字)
无无人人 發表於 2025-7-13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道教开光仪式的本义与流变》

开光仪式诚为道教重要科仪,然今人多惑于表象,未明其本。今就开光源流、仪轨要义及文化交融三端,试作考辨。

一、开光本源考
《历代名画记》载张僧繇"画龙点睛"事,实为开光观念雏形。道教承此精要,以"点睛"喻"通神",《道藏》中《太上洞玄灵宝开光经》明言:"凡塑神像,必先存想,以目通灵。"此与《庄子·养生主》"官知止而神欲行"之理暗合。考汉代镇墓文可见,早期道教即以朱砂点俑目为"启灵"之法,此实开光仪轨之滥觞。

二、科仪程序析微
正统开光必循三阶:
1. 净坛涤器:依《灵宝玉鉴》"先以五符涤秽",取无根水净器,合《周易》"洗心退藏"之义。
2. 存神注灵:高功法师运内丹之功,存想三光(日、月、星)真气灌注神目。此即《黄庭经》所谓"泥丸九真皆有房",以祖炁通神之关键。
3. 敕笔点睛:用朱砂混合金粉,按二十八宿方位运笔,暗合《度人经》"混合百神"之道。

三、佛道交融辨
佛教《陀罗尼集经》虽载开光法,然考其"开眼偈"明显杂糅道教存思术。宋《云笈七签》特辨:"道门开光,本诸先天一炁;释氏装藏,缘起法身观想。"二者形似而神异,道教重炁化,佛教重心观,此根本差异不可不察。

四、当代意义刍议
今人每执著"法力灌注"之说,实昧于《清静经》"真常应物"之训。开光真义,当如白玉蟾所言:"以我之精合天地之精,以我之神会万物之神。"仪式不过权法,要点在于启信众本具之灵明。

结语:
开光仪式实为道教天人感应思想之具象化,其演变历程恰似《周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的生动注脚。今之信众若能透过仪轨表象,体认"一点灵光即是符"的深意,方不负古德立教之本怀。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