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傳統武術的傳承誤區與正本清源之道】
觀近日網絡流傳詠春師徒切磋視頻,蒙眼擊徒之舉引發熱議。此事折射出當代傳統武術傳承中的三大積弊,不可不辨。
其一,以玄虛代真功。傳統武術講究"眼觀六路",蒙眼演練實乃捨本逐末。【太極拳論】明言"神為主帥,身為驅使",李亦畲【五字訣】更強調"心靜、身靈、氣斂、勁整、神聚",皆以神意統領形體。蒙眼炫技,既違"眼隨手轉"的基本要訣,更失"以巧破力"的武學真諦。考諸史料,戚繼光【紀效新書】所載拳法三十二式,何曾有此等玄虛之舉?
其二,以威權代師道。視頻中徒弟受擊嘔吐,顯是勁力失控所致。【禮記·學記】云"道而弗牽,強而弗抑",孔子授射御尚講"揖讓而升"。傳統武學傳承首重"手把手"的餵勁訓練,明代程沖斗【耕余剩技】詳載刀法教學"須令學者知躲閃之法"。今人動輒以"師道尊嚴"為名行傷徒之實,實乃背離"武以止戈"的武道精神。
其三,以表演代實戰。所謂"國外搏擊高手驚詫"之說,恰暴露表演性思維的局限。晚清形意大家郭雲深"半步崩拳打天下",民國孫祿堂以實戰揚名海外,皆因深諳"打練結合"之道。今人若沉迷於剪輯特效營造的"閃電招式",終將如【莊子·說劍】所諷"示之以虛,開之以利"的劍戲之徒。
正本清源,當從三事入手:一者回歸典籍,以【手臂錄】【內家拳法】等經典校正訓練體系;二者重建師徒倫理,以"仁者愛人"之心傳藝;三者開放交流,如民國中央國術館般兼容並蓄。武術之魂不在奇技淫巧,而在【易經】"止戈為武"的文明智慧,在【大學】"修身正心"的人格養成。願我輩習武之人,勿忘此根本要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