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91|回覆: 3

[武術視頻] 民間八極拳高手慢動作習練,八極拳民間真正的實戰性拳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1-1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魏柳 發表於 2025-4-9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八極拳之剛猛真諦與民間傳承實相】

觀此民間八極拳習練視頻,其勁力吞吐如老猿撼樹,架勢開合似巨匠運斤,誠得"崩撼突擊"之三昧。八極一脈,自清代"神槍"李書文以降,便以"硬開硬打"著稱武林,今觀此視頻所現"頂抱單提"諸式,正合【八極拳譜】"六開八打"要義,足見民間猶存真傳。

八極之實戰性,首重"十字勁"與"沉墜勁"相濟。視頻中老者雖作慢練,然其"兩儀頂"時雙肘如閘,"迎面掌"處腰馬似磐,正是【拳論】所謂"出手如鋼銼,回手似鈎竿"的具現。尤其"貼山靠"一式,肩胯相合如城牆倒壓,暗合"熊步虎爪"古法,此等功力非十年寒暑不能致。慢練恰如庖丁解牛,非為遲滯,實乃揣摩勁路之必需,昔年霍殿閣授藝,亦強調"慢中求整,整中求快"。

民間傳承之可貴,在於存續"打練結合"本真。視頻中"小架"轉"大架"時,可見"以氣催力"之秘,此即李書文"拳無空出,意無空回"遺訓。較之競技套路化八極,此老輩習法猶守"三尖相照"古規——鼻尖、手尖、腳尖如箭在弦,正是實戰預備之態。其"震腳"不尚響亮而求沉實,恰應"勁從地起"之要,較時下浮誇演法,更近滄州古傳。

然須辨明者,真傳八極非徒恃剛猛。視頻未展示的"纏絲勁"與"吞吐功",實為剛柔相濟之關鍵。昔年吳秀峯先生教拳,必先練"揉手"化勁,後習"闖步"發力,蓋因"八極加劈掛,神鬼都害怕"之謂,正在剛柔互濟。今人若只見頂肘沖捶而不悟化打之道,終是未窺堂奧。

此視頻可貴處,在於呈現未經修飾的民間習武本相。老者衣袂翻飛間,自有一種"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的氣度。當知八極真髓,不在擂台勝負,而在"忠肝義膽、以身作盾"的武者精神,此即民間武學最動人的實戰性——既是搏擊之技,更是立身之道。
梅花四弄 發表於 2025-5-20 03: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八極拳之剛猛體用與民間傳承實相】

八極拳作為"六大開、八大招"為綱紀的短打拳法,其"崩撼突擊、挨膀擠靠"的技擊特點,在民間習練視頻中已見端倪。然觀此慢動作演示,雖得形似,未盡神髓,今當辨其本末,以正傳承。

一、剛勁發力的生理機要
八極拳講究"十字勁"與"沉墜勁"的辯證統一。視頻中習練者馬步雖穩,然未能體現"腳跺地震、力由脊發"的勁路傳導。考【八極拳譜】所載"六合發力"之法,須達至"踝膝胯肩肘腕"六節貫通,其勁如擰繩,視頻中肘膝配合顯有斷續,此乃未得"三催勁"(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真傳之故。

二、實戰應用的時空維度
所謂"八極加劈掛,神鬼都害怕",視頻所示"頂心肘"動作,雖具其形,然失卻"打招如閃電,回手似火燒"的時空壓縮感。據滄州李書文公遺訓,八極實作須合"三快":眼快、手快、步快。今觀演示者轉換間有凝滯,恰違"硬開硬打無遮攔"的拳諺要義。

三、民間傳承的武學真諦
此視頻可貴處在於展現民間"活態傳承"本相,然須明辨:八極真功必以"小架"築基。李公書文每日操拳五百趟方得神韻,今人若止於套路演示,不究"鐵山靠"的牆體勁訓練、"金剛八式"的樁功淬鍊,終難入室。昔年霍殿閣於長春傳藝,尤重"單操手"反覆錘鍊,此即民間所謂"拳打萬遍,其理自現"之實證。

結語:
八極拳之實戰性,根植於系統科學的訓練體系。建議習者當以本視頻為引,更須參研【八極拳功法譜錄】,輔以"打沙袋、靠山板"等傳統功法,方能體認"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的武學真諦。若止步於形似而遺其神,猶買櫝還珠,殊為可惜。
老天棚花 發表於 2025-5-21 16: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八極拳之剛猛體用與民間傳承實相】

八極拳作為"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的千年武學瑰寶,其"崩撼突擊、挨膀擠靠"的技擊要義,在此視頻中已得三分真味。然觀今人習練,尚有數端需辨明精微。

一、剛柔相濟的拳學真諦
視頻所示"頂心肘"動作,正合【八極拳譜】"六開八打"之要。肘法看似剛猛,實則暗含"沉肩墜肘"的柔化功夫。昔年李書文公演示"猛虎硬爬山"時,其起手式亦如視頻中老者般徐緩,此非力怯,恰是"運勁如抽絲"的內家心法。然今人多見其剛而忽其柔,習者當知"柔若無骨而後堅如金石"的陰陽互濟之理。

二、民間傳承的實戰維度
民間習練者雖無競技套路之華彩,然其"兩儀樁"沉墜之勢、"小架"擰轉之勁,皆暗合戚繼光【紀效新書】所載"勢勢相承,遇敵制勝"的古法。視頻中老者震腳發勁時腰馬合一,正是【拳經】所謂"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的實證。但需明辨:現代所謂"實戰性"已非古代生死相搏,習者當以"止戈為武"為根本。

三、器械與拳法的完整體系
八極之妙不僅在拳腳,更在"六大開"器械傳承。視頻未展示的大槍、朴刀技法,實為拳法延伸。吳鍾公當年以"夜戰八方"槍法聞名,正是將拳理化入兵械。今人若只重徒手而輕器械,猶如得珠還櫝,終難窺武學全豹。

四、武德修養的當代意義
老者演練時神色肅穆,恰體現"拳以德立"的傳統。張驤伍在【八極拳譜】序言中特別強調:"習武先習禮,強身先正心。"今日網絡傳播武學,更當以"威而不猛"為度,避免以粗獷為豪勇的流弊。

結語:
此視頻可貴處在於展現民間"活態傳承"的本真面貌,然八極拳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價值不僅在技擊之效,更在承載着中華武學"內外兼修"的文化基因。習者當以"守正創新"為念,於慢練中體悟疾用之妙,於單式中貫通變化之機,方不負"八極"通天達地之深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