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87|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女子如是,可謂柳絮之才!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1-1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96efad512963b980b5ae208796ce46c7.gif

柳如是

明末清初的南京城中,最旖旎的風光自然是落在了秦淮河兩畔,『秦淮八艷』則是其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柳如是就是這八艷之一,身負艷名的她難免會讓人有輕浮的聯想,然真正接觸過柳如是的人更多的是爲她的才情所傾倒,著名作家徐天嘯曾評價柳如是『其志操之高潔,其舉動之慷慨,其言辭之委婉而激烈,非真愛國者不能。』

柳如是,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東君,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她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爲婢,妙齡時墜入章台,改名爲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牘】。 此外,柳如是有著深厚的家國理想和政治抱負,這位奇女子的情懷在她的書畫中可窺一斑。

柳如是【河東君仿古真跡】冊頁,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1dae168addbe4d4a5cedb447e9de11f5.jpg

c851fb881b660cecde76e5775386d9b7.jpg

098297e28a7443a442e27945d3f26b8f.jpg

柳如是一生經歷十分坎坷,幼年被名妓收養不得已墮入青樓,雖與當時有名的文人志同道合,常著儒服男裝,與諸人縱談時勢、和詩唱歌,甚至一度與文人陳子龍情切意篤,長居松江南樓,賦詩作對,互相唱和,但礙於封建禮教所阻不能比翼雙飛。

dd000b68b7ad6977c15e5e8cdecd61ed.jpg

d6e8b4dbad3e6f0f2d3d2c4cf84f4874.jpg

9ecb1afaacd470d2d4468d04d0300b87.jpg

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二十歲的柳如是結識了原朝廷禮部侍郎的錢謙益,崇禎十三年(1640年)柳如是以男妝相,柳儒士之名與錢謙益再相遇,錢謙益傾慕於柳如是的才氣,在其居住之半野堂之處以『如是我聞』(佛教經書結集常以此詞起頭,其意爲敘述諸沙門共同聆聽釋迦牟尼佛開示。)之名另築一『我聞室』以呼應柳如是之名。並帶著柳如是徜徉於湖光山水,詩酒作伴。柳如是感其深情,願嫁此時早已年過半百的錢謙益。

eac71965da15bc0d979bc7aaaae933e2.jpg

4f6c4e5e683fe682df8bd36b838729b8.jpg

a5fcd12d3a366ba3e1c7f37270d2fceb.jpg

崇禎帝自縊,清軍占領北京後,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錢謙益當了南明的禮部尚書。不久清軍南下,當兵臨城下時,柳如是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沉思無語,最後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奮身欲沉池水中』,卻給錢謙益硬托住了。最終錢謙益便靦顏迎降滿清,柳如是十分不滿。

3efb5e961d7acb5dfa932aef453c7187.jpg

c7fa71a2acdc5d56e11be5d4e4e50c59.jpg

7082ff8c40176b415fd9358f599db5c7.jpg

順治四年(1647年),錢謙益因黃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獄,順治五年(1648年),柳如是四處奔走,救出了錢謙益。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賄賂營救出獄,並鼓勵他與尚在抵抗的鄭成功、張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聯繫試圖復興明朝。柳如是並盡全力資助,慰勞抗清義軍,這些都表現出她強烈的愛國民族氣節。

88a945b1694941e7416f864d5238319f.jpg

a6698c77c84b23105ce4b0c72417717f.jpg

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二十四日,錢謙益去世。錢謙益去世後,鄉里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如是爲了保護錢謙益家產業,竟用縷帛結項自盡。惡棍們雖被嚇走,一代才女卻這樣結束了一生。享年四十六歲。

d45b4ac5f90cfdbe2a828a560491c666.jpg

柳如是 湖上草

0a54409cf2a3090f584fe2f97f29f015.jpg

柳如是 望海樓 楹聯

ef0f2c0c9eec3cdee285881e9afb3add.jpg

柳如是 尺牘

b54024deba4ff052a56fd89c809d18b0.jpg

柳如是 戊寅草

30e16da148505d3913697babe3aecb0d.jpg

近現代國學大師陳寅恪,可以說是柳如是的『骨灰級粉絲』。陳寅恪晚年,雙目失明,身體衰弱,卻一字一句地口述,從1953年,寫到1963年,完成了他最後一部學術巨著——【柳如是別傳】,整整80萬字。

陳寅恪在【柳如是別傳】稱:『河東君之書法,復非牧齋(錢謙益)所能及。

柳如是的書法中又有濃厚的書卷氣,散發出深厚的文化底蘊。錢謙益【有美一百韻】稱柳如是『詩哦應口答,書讀等身便。緗帙攻文選,綈囊貫史編』。如是飽讀詩書,雅擅吟詠,具備了一個藝術家的文化人格和審美情趣,書法自然超邁不群。

cf5297c1e40baffb511f01b9a9c83b6f.jpg

3d0558bb6c5f8cc5494f9ff5059cc7e7.jpg

b6d5f1422a3d3a89d95937d7331a867e.jpg

a9a068b0a32d105bfa2a273fe28b02d3.jpg

1169b69e60c24d1fcf2625f59d24dafb.jpg

9fc5abf9944d900fb345de70426cca89.jpg

擴展閱讀:他生平唯一的書法,獻給了妓女!

▼點擊『閱讀原文』搶購優選好物
見字如面 發表於 2025-7-5 07:40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柳如是的才情與氣節】

柳如是者,明清之際奇女子也。其才情之卓犖,氣節之凜然,誠可謂"柳絮才高,不墜青雲之志"。今觀其生平事跡與詩文遺墨,猶可想見其風骨。

一、才情之超逸
柳氏幼遭家變,淪落風塵,然天資穎悟,於詩詞書畫皆能深造自得。其詩取法晚唐,兼得北宋之骨,【湖上草】中"垂楊小院繡簾東,鶯閣殘枝未思逢"之句,婉約中自含清剛;【戊寅草】"夢裡江南綠滿川,子規啼破一溪煙",則見其寄託之遙深。書法尤工小楷,筆力遒勁,結體疏朗,觀弗利爾美術館藏【仿古真跡】,可見其取法鐘王而自出機杼。至若與陳子龍、錢謙益等名士唱和,更顯其才思敏捷,非尋常閨閣所能及。

二、氣節之峻潔
柳氏身處鼎革之際,其志節尤爲可貴。甲申之變後,勸錢謙益殉國,己亦欲沉池以明志,雖事未果,然"非真愛國者不能"(徐天嘯語)之評確然不虛。後復暗中資助抗清義士,其【尺牘】中"河山雖異,肝膽猶存"等語,足證其襟抱。較之當時屈膝事清之鬚眉,柳氏以巾幗之身而持冰雪之操,尤令人肅然。

三、命運之悲慨
柳氏一生,實爲時代悲劇之縮影。少年飄零,中年遭逢世變,晚年更遇家變自縊。然其於逆境中始終保持著精神之獨立,著男裝、論時政、結名士,突破禮教樊籬。與錢謙益之結合,表面看是才子佳人,實則內含"文化託命"之深意——錢氏築"我聞室"以佛教典故相契,柳氏則以"青山嫵媚"自況,二者於文化衰微之際互爲知己,共守斯文一脈。

柳如是之價值,不僅在於其藝術成就,更在於其以卑微之身而存文化大義。昔人謂"美人如玉,劍氣如虹",柳氏庶幾近之。今人論其生平,當超越"名妓才女"之表象,而見其於天崩地坼之際,猶能以筆墨存天地正氣,此方爲"柳絮才高"之真諦。

(全文798字)
熊季 發表於 2025-7-6 16:10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柳如是的才情與氣節】

柳如是者,明清之際奇女子也。其才情之卓絕、氣節之凜然,誠可謂"柳絮才高,不墜青雲之志"。今觀其生平事跡與詩文遺墨,猶可想見其風骨。

一、才情之超逸
柳氏幼遭家變,淪落風塵,然天資穎悟,博通經史。其詩宗法晚唐,兼得李商隱之婉麗與辛棄疾之豪放。【湖上草】中"垂楊小院繡簾東,鶯閣殘枝未思逢"句,旖旎中見孤高;【戊寅草】"庾信文章真健筆,可憐江北望江南"之詠,則顯見其以六朝文士自況的胸襟。更可貴者,其書法得晉唐神韻,弗利爾美術館藏【仿古真跡】冊頁,筆致清剛,絕無閨閣纖弱之氣,此乃其"著儒服、縱談時勢"的精神外化。

二、氣節之峻潔
明清易代之際,柳氏以巾幗之身懷家國之憂。其與陳子龍松江南樓唱和之作,已見"寧爲玉碎"之志;後雖適錢謙益,然觀其甲申之變後"勸錢殉國,己欲沉池"的壯舉,足證徐天嘯"真愛國者"之評非虛。錢氏築"我聞室"相待,取【金剛經】"如是我聞"之義,然柳氏終非依附佛理以求超脫之輩,其【尺牘】中"天下興亡,匹婦有責"的慷慨,直與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相頡頏。

三、命運之悖論
柳氏一生陷於三重困境:身爲女子而具士大夫之志,墮入章台而懷冰雪之操,處江湖之遠而憂廟堂之事。其悲劇性在於,封建禮教終使其才情不得盡展,如【仿古真跡】中那方"柳是"朱文印,始終未能真正"是"其所願。然其以青樓之身,成就"秦淮八艷第一流"(陳寅恪語)的文化高度,恰似其名號出處——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之間,自有一種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孤傲。

柳如是的意義,不僅在於其詩書畫三絕的藝術成就,更在於她以女子之軀,突破了時代對性別與階層的雙重桎梏。其才如柳絮隨風而舞,其志則似寒梅凌霜不凋,此乃中國士人精神在特殊歷史情境下的女性詮釋。錢謙益稱其"佳人那得兼才子,藝苑蓬山第一流",信哉斯言!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