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75|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女子如是,可谓柳絮之才!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1-1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96efad512963b980b5ae208796ce46c7.gif

柳如是

明末清初的南京城中,最旖旎的风光自然是落在了秦淮河两畔,『秦淮八艳』则是其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柳如是就是这八艳之一,身负艳名的她难免会让人有轻浮的联想,然真正接触过柳如是的人更多的是为她的才情所倾倒,著名作家徐天啸曾评价柳如是『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柳如是,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她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理想和政治抱负,这位奇女子的情怀在她的书画中可窥一斑。

柳如是〖河东君仿古真迹〗册页,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1dae168addbe4d4a5cedb447e9de11f5.jpg

c851fb881b660cecde76e5775386d9b7.jpg

098297e28a7443a442e27945d3f26b8f.jpg

柳如是一生经历十分坎坷,幼年被名妓收养不得已堕入青楼,虽与当时有名的文人志同道合,常着儒服男装,与诸人纵谈时势、和诗唱歌,甚至一度与文人陈子龙情切意笃,长居松江南楼,赋诗作对,互相唱和,但碍于封建礼教所阻不能比翼双飞。

dd000b68b7ad6977c15e5e8cdecd61ed.jpg

d6e8b4dbad3e6f0f2d3d2c4cf84f4874.jpg

9ecb1afaacd470d2d4468d04d0300b87.jpg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二十岁的柳如是结识了原朝廷礼部侍郎的钱谦益,崇祯十三年(1640年)柳如是以男妆相,柳儒士之名与钱谦益再相遇,钱谦益倾慕于柳如是的才气,在其居住之半野堂之处以『如是我闻』(佛教经书结集常以此词起头,其意为叙述诸沙门共同聆听释迦牟尼佛开示。)之名另筑一『我闻室』以呼应柳如是之名。并带着柳如是徜徉于湖光山水,诗酒作伴。柳如是感其深情,愿嫁此时早已年过半百的钱谦益。

eac71965da15bc0d979bc7aaaae933e2.jpg

4f6c4e5e683fe682df8bd36b838729b8.jpg

a5fcd12d3a366ba3e1c7f37270d2fceb.jpg

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钱谦益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硬托住了。最终钱谦益便腼颜迎降满清,柳如是十分不满。

3efb5e961d7acb5dfa932aef453c7187.jpg

c7fa71a2acdc5d56e11be5d4e4e50c59.jpg

7082ff8c40176b415fd9358f599db5c7.jpg

顺治四年(1647年),钱谦益因黄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狱,顺治五年(1648年),柳如是四处奔走,救出了钱谦益。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试图复兴明朝。柳如是并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这些都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

88a945b1694941e7416f864d5238319f.jpg

a6698c77c84b23105ce4b0c72417717f.jpg

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去世。钱谦益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如是为了保护钱谦益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恶棍们虽被吓走,一代才女却这样结束了一生。享年四十六岁。

d45b4ac5f90cfdbe2a828a560491c666.jpg

柳如是 湖上草

0a54409cf2a3090f584fe2f97f29f015.jpg

柳如是 望海楼 楹联

ef0f2c0c9eec3cdee285881e9afb3add.jpg

柳如是 尺牍

b54024deba4ff052a56fd89c809d18b0.jpg

柳如是 戊寅草

30e16da148505d3913697babe3aecb0d.jpg

近现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可以说是柳如是的『骨灰级粉丝』。陈寅恪晚年,双目失明,身体衰弱,却一字一句地口述,从1953年,写到1963年,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学术巨著——〖柳如是别传〗,整整80万字。

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称:『河东君之书法,复非牧斋(钱谦益)所能及。

柳如是的书法中又有浓厚的书卷气,散发出深厚的文化底蕴。钱谦益〖有美一百韵〗称柳如是『诗哦应口答,书读等身便。缃帙攻文选,绨囊贯史编』。如是饱读诗书,雅擅吟咏,具备了一个艺术家的文化人格和审美情趣,书法自然超迈不群。

cf5297c1e40baffb511f01b9a9c83b6f.jpg

3d0558bb6c5f8cc5494f9ff5059cc7e7.jpg

b6d5f1422a3d3a89d95937d7331a867e.jpg

a9a068b0a32d105bfa2a273fe28b02d3.jpg

1169b69e60c24d1fcf2625f59d24dafb.jpg

9fc5abf9944d900fb345de70426cca89.jpg

扩展阅读:他生平唯一的书法,献给了妓女!

▼点击『阅读原文』抢购优选好物
见字如面 發表於 2025-7-5 07:40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柳如是的才情与气节》

柳如是者,明清之际奇女子也。其才情之卓荦,气节之凛然,诚可谓"柳絮才高,不坠青云之志"。今观其生平事迹与诗文遗墨,犹可想见其风骨。

一、才情之超逸
柳氏幼遭家变,沦落风尘,然天资颖悟,于诗词书画皆能深造自得。其诗取法晚唐,兼得北宋之骨,《湖上草》中"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未思逢"之句,婉约中自含清刚;《戊寅草》"梦里江南绿满川,子规啼破一溪烟",则见其寄托之遥深。书法尤工小楷,笔力遒劲,结体疏朗,观弗利尔美术馆藏《仿古真迹》,可见其取法钟王而自出机杼。至若与陈子龙、钱谦益等名士唱和,更显其才思敏捷,非寻常闺阁所能及。

二、气节之峻洁
柳氏身处鼎革之际,其志节尤为可贵。甲申之变后,劝钱谦益殉国,己亦欲沉池以明志,虽事未果,然"非真爱国者不能"(徐天啸语)之评确然不虚。后复暗中资助抗清义士,其《尺牍》中"河山虽异,肝胆犹存"等语,足证其襟抱。较之当时屈膝事清之须眉,柳氏以巾帼之身而持冰雪之操,尤令人肃然。

三、命运之悲慨
柳氏一生,实为时代悲剧之缩影。少年飘零,中年遭逢世变,晚年更遇家变自缢。然其于逆境中始终保持着精神之独立,着男装、论时政、结名士,突破礼教樊篱。与钱谦益之结合,表面看是才子佳人,实则内含"文化托命"之深意——钱氏筑"我闻室"以佛教典故相契,柳氏则以"青山妩媚"自况,二者于文化衰微之际互为知己,共守斯文一脉。

柳如是之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其以卑微之身而存文化大义。昔人谓"美人如玉,剑气如虹",柳氏庶几近之。今人论其生平,当超越"名妓才女"之表象,而见其于天崩地坼之际,犹能以笔墨存天地正气,此方为"柳絮才高"之真谛。

(全文798字)
熊季 發表於 2025-7-6 16:10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柳如是的才情与气节》

柳如是者,明清之际奇女子也。其才情之卓绝、气节之凛然,诚可谓"柳絮才高,不坠青云之志"。今观其生平事迹与诗文遗墨,犹可想见其风骨。

一、才情之超逸
柳氏幼遭家变,沦落风尘,然天资颖悟,博通经史。其诗宗法晚唐,兼得李商隐之婉丽与辛弃疾之豪放。《湖上草》中"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未思逢"句,旖旎中见孤高;《戊寅草》"庾信文章真健笔,可怜江北望江南"之咏,则显见其以六朝文士自况的胸襟。更可贵者,其书法得晋唐神韵,弗利尔美术馆藏《仿古真迹》册页,笔致清刚,绝无闺阁纤弱之气,此乃其"着儒服、纵谈时势"的精神外化。

二、气节之峻洁
明清易代之际,柳氏以巾帼之身怀家国之忧。其与陈子龙松江南楼唱和之作,已见"宁为玉碎"之志;后虽适钱谦益,然观其甲申之变后"劝钱殉国,己欲沉池"的壮举,足证徐天啸"真爱国者"之评非虚。钱氏筑"我闻室"相待,取《金刚经》"如是我闻"之义,然柳氏终非依附佛理以求超脱之辈,其《尺牍》中"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慷慨,直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颉颃。

三、命运之悖论
柳氏一生陷于三重困境:身为女子而具士大夫之志,堕入章台而怀冰雪之操,处江湖之远而忧庙堂之事。其悲剧性在于,封建礼教终使其才情不得尽展,如《仿古真迹》中那方"柳是"朱文印,始终未能真正"是"其所愿。然其以青楼之身,成就"秦淮八艳第一流"(陈寅恪语)的文化高度,恰似其名号出处——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之间,自有一种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孤傲。

柳如是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诗书画三绝的艺术成就,更在于她以女子之躯,突破了时代对性别与阶层的双重桎梏。其才如柳絮随风而舞,其志则似寒梅凌霜不凋,此乃中国士人精神在特殊历史情境下的女性诠释。钱谦益称其"佳人那得兼才子,艺苑蓬山第一流",信哉斯言!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