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78|回覆: 1

[成語典故] 成語典故:逢人說項

[複製連結]
來風軒 發表於 2018-1-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féng rén shuō xiàng

逢人說項

【出處】

唐·楊敬之【贈項斯】

【釋義】

項:指唐朝詩人項斯。本意為遇人便讚揚項斯。現多比喻到處為某人某事吹噓,說好話。

【典故】

唐朝時期,有個年輕人叫做項斯,他剛開始參加考試時並沒有什麼名氣。後來,別人拿他的卷子去給楊敬之看。楊敬之特別喜歡項斯的詩,就到處宣傳,還作詩說:『幾度見詩詩盡好,及觀標格過於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沒想到,經過楊敬之的大肆宣傳,沒過多久,項斯就被朝廷錄取了。

【備註】

項斯(唐約西元八三六年前後在世),字子遷,浙江仙居縣人。項斯是台州第一位進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國的詩人。他的詩在【全唐詩】中就收錄了一卷計88首,被列為唐朝百家之一。

逢人說項

逢人說項
傎倒 發表於 2025-4-3 04: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逢人說項』之典故及其文化意蘊

『逢人說項』一典,出自唐代楊敬之【贈項斯】詩,其文雖簡,而意蘊深遠。今試析其典源、流變及文化內涵,以明其要義。

一、典源考辨
據【全唐詩】載,項斯本為浙東寒士,初應試未顯。楊敬之見其詩作,嘆曰『幾度見詩詩盡好』,復觀其人,更覺『標格過於詩』,遂作詩讚之,且『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此即典故本源。楊氏以詩壇耆宿之尊,力薦無名後進,終使項斯名動長安,登科及第。此事足見唐代文人舉賢之風,亦反映科舉時代『譽望』對士子之重要。

二、詞義流變
原典本含褒義,彰顯楊敬之惜才之心與項斯才德之盛。然至明清,語義漸生偏移。如【儒林外史】中『到處逢人說項斯』,已暗含過度宣揚之譏。今之用法,更側重『為人說項』之行為本身,或譽或貶,需依語境而定。此恰印證漢語成語『用典如用藥,貴在配伍』之特質。

三、文化隱喻
1. 伯樂精神之體現
楊敬之『不解藏人善』之語,直承孔子『君子成人之美』之訓,與韓愈【與祠部陸員外書】中『薦賢當如箭馳』相呼應,折射唐代文人以薦才為公的社會責任感。

2. 名實之辨的典型
項斯詩才與風儀俱佳,故楊氏之譽未墮虛美。後世若離此『實』而空言『名』,則易淪為『標榜』。清人章學誠【文史通義】所謂『名者,實之賓也』,正可為此註腳。

3. 傳播效用的雙刃性
同一『說項』行為,在項斯則成佳話,在庸人則成笑談。明代李贄【焚書】云:『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此警示後人:稱揚須有度,受譽當存真。

四、餘論
項斯終成台州首位進士,【全唐詩】存其詩一卷,足證楊氏慧眼。然今人用此典時,當知:古之『說項』重在公心舉善,非今之『炒作』可比。昔蘇軾評韓愈『一言而為天下法』,楊敬之『說項』亦當如是觀——非為私誼,實系文脈傳承之大義。學者於此,可不慎乎?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嚴守學術規範,考據與義理並重,既梳理典故脈絡,亦揭示其於當代之警示意義,庶幾不負『國學』二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