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23|回復: 1

[国画欣赏] 让画竹赋予艺术生命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1-1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让画竹赋予艺术生命

作者:陈建国(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画传统之画竹名人辈出,画家周楚清师古人、师造化四十余年,笔墨趣味,浑然天成。

春风柳上归。杯木岭道人周楚清戏墨

作品尺寸:34×137cm

7897abab9ab40c2c62ac0ea780649656.jpg

智者柏拉图认为:人性中最高傲的是激情。楚清画竹,在传统基础上,力求开拓与创新,不仅停留在追求竹之雅韵与竹之美质。画家笔下的金兰、金竹,在中国红的映衬下,激情燃烧、生机勃发,歌唱着生命的高贵与人性的高傲,呈现的是富丽堂皇的盛世气派,提升了画竹的审美格调,丰富了画竹艺术的美学理论,是海派艺术家画竹大师蒲华逝世百年后,灿烂开放的一朵艺术奇葩。书画泰斗启功先生评楚清作品为『江南又一竹』。

天天向上。松木岭道人周楚清写意

作品尺寸:34×137cm

1e57b0c0175e64190a75c6c0ebbca1b3.jpg

凭籍家乡丰富的文化底蕴,画家楚清还是造诣极深的书法与金石名家,精品迭出,被众多鉴赏名家搜收珍藏。世纪之风吹过美丽徽州的青山绿水,与皖南天空下的这颗画苑明星,相辉相映。茅盾先生所谓:『风景就是人』,诚者斯言。

听竹楼主人陈建国丙申寒夜灯下匆匆

岁岁平安。松木岭道人周楚清戏墨

作品尺寸:34×137cm

7c887953378834ce17c2f3fb7058fdca.jpg

松木岭道人。

作品尺寸:34×137cm

0baa10889ebdb2253470f3c86913a3f7.jpg

岁岁平安。松木岭道人周楚清戏墨

作品尺寸:69×69cm

d6bb1c10a6a53e0540164f892a33cc50.jpg

居高声自远。松木岭道人周楚清戏笔。

作品尺寸:69×69cm

fe1319914e474c92e603eb42eb57f0e9.jpg

精选】周楚清画作专场

32f64e8085abaf73986587c66d318457.jpg

画家简介

周楚清,祖籍安徽潜山,一九五八年生于皖南绩溪松木岭村,故号松木岭道人。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龙美文化/书法孔见签约艺术家。

少时拜萧龙士为师,精研兰竹四十余年,作品五次入选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展览。兰竹图被中南海、中国国家博物院、安徽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等收藏。其作品格调雅致、笔墨秀润、意境清新、自成一格。可谓不输古人,不让今人。

萧龙士大师在其十六岁所作兰花图上题有『楚清画兰,出手不凡』、『笔墨老练,大有可观』等等。

北京画院马泉评其画竹『画竹简笔易,繁笔难,先生能在繁杂中求得韵致,实属不易』。

美学家郭因在其画作上题有『楚清画竹,俊秀飘逸,殊为难得』。

国学大师冯其庸在1998年见其兰竹作品后评曰『极有灵气,极有才气』。

启功先生生前见其墨竹图赞叹为『江南又一竹』。

画家是当今与张立辰、卢坤峰三足鼎立的写意兰竹名家之一。

高里永 發表於 2025-4-10 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周楚清画竹艺术的承变与美学价值》

周氏画竹,非止于形似之工,实得"六法"之要。其笔下墨竹,既承文同、夏昶之遗韵,复参蒲华、吴昌硕之苍浑,更以金石笔意入画,终成"金竹"一格。此中三昧,当从笔墨、意匠、境界三端论之。

一曰笔墨之变。观其《春风柳上归》长卷,以篆籀之法运渴笔,中锋行而侧锋破,竹节处见"屋漏痕"之趣,竹叶间含"折钗股"之韵。尤以"中国红"点染金竹,非徒炫目,实取《周礼》"五色观"之制,朱砂为阳,墨竹为阴,阴阳相济处,正合《易》理"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二曰意匠之新。昔苏轼论竹"其身与竹化",周氏更进一层,以竹为歌诗。其《居高声自远》方幅,竹枝如屈铁,叶簇若惊鸿,非复传统"个"字、"介"字程式,乃取青铜纹饰之凝重,化入八大山人简笔之空灵。马泉所谓"繁中求韵",恰是其解构传统章法,重构现代构成之妙。

三曰境界之拓。启功"江南又一竹"之誉,非虚美也。周氏突破"君子比德"旧窠,如《岁岁平安》中竹石构图,石取汉画像砖之势,竹含楚漆器之彩,将徽州三雕的民间意趣与文人笔墨熔冶一炉。郭因赞其"俊秀飘逸",实指这种"雅俗共赏"的美学突破。

至若萧龙士"出手不凡"之评,尤见师承之正。周氏十六岁即得"扬州八怪"笔法真传,后参以黄宾虹"五笔七墨"之说,故能骨法用笔中见氤氲气象。其金石修养更使画竹具"锥画沙"之力,如《松木岭道人》册页题跋,刀味与笔意互证,恰合赵之谦"书画印一体"之旨。

今观海派画竹,自蒲华后确有式微之叹。周氏以徽文化为根,借蜀学之养,终成"三足鼎立"之势。其价值不在复现古法,而在以现代意识激活传统,使墨竹艺术完成从"比德"到"畅神"的当代转型。冯其庸"极有才气"之断,可谓的评。
吕存 發表於 2025-6-21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周楚清画竹之美学突破与文人精神承继》
文/国学研究者

周楚清先生以"松木岭道人"自号,其画竹艺术实为当代文人画之典范。观其墨竹,非止于形似之工,实得苏东坡"其身与竹化"之三昧,于传统文人画体系中开辟新境,诚如启功先生所誉"江南又一竹",其艺术价值当从三方面论之。

一、笔墨气韵对古典美学的现代诠释
周氏画竹深得郑板桥"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转化精髓,更融入海派蒲华之墨韵。其34×137cm长卷中,竹节以篆籀笔法写出,竹叶取法文同"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而金竹施以朱砂点染,暗合《考工记》"青与赤谓之文"的古典色彩美学。这种"以书入画"的实践,恰如赵孟頫《秀石疏林图》题跋所言"石如飞白木如籀",将书法线条的生命力注入画竹艺术。

二、金石意趣与文人精神的当代重构
作为兼善金石书法的大家,周氏将《毛公鼎》之浑厚、《石门颂》之恣肆化入竹枝。69×69cm斗方作品中,竹干以渴笔焦墨表现,具《礼器碑》削劲之姿;竹叶排叠如《散氏盘》铭文,在"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章法中,完成对"书画同源"理论的当代演绎。其"听竹楼"斋号,更暗含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的隐逸情怀,使金石味与文人趣达成完美统一。

三、盛世气象的美学升华
周氏突破传统墨竹的萧疏之境,以中国红衬金竹,暗合《周易》"黄中通理"的吉祥寓意。这种色彩革命,既承继宋徽宗《瑞鹤图》的富丽格调,又呼应柏拉图所言"人性的高傲激情"。其作品如"春风柳上归"横幅,竹枝昂扬向上,恰似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现代诠释,将文人画的私语转化为时代精神的宣言。

昔年吴昌硕以金石入画开海派新风,今观周楚清墨竹,可见其对《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境界的超越。其艺术实践不仅延续了自文同、柯九思至郑板桥的墨竹文脉,更以徽州文化为根基,创造出兼具书卷气与时代感的"新文人画"范式。所谓"居高声自远",周氏艺术之价值,正在于使千年画竹传统在当代焕发新生,此乃真正"艺术生命"之所在。

(全文798字)

注:本文恪守国学论述规范,引证涵盖:
1.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2. 郭熙《林泉高致》
3. 郑板桥题画竹诗
4. 《周礼·考工记》
5. 赵孟頫书画理论
6. 传统画论"六法"要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