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73|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書法界深藏不露的掃地僧!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1-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近日一段來自中國美院的視頻在朋友圈中熱傳。

371d9aae68cfc4cb1c959b5efdb7ec74.gif

圖片來源:都市快報

視頻中,

一位身穿米色工作服,

腳套長筒雨靴的保潔員模樣男子,

正用沖地的水管槍

在佈滿青苔的地板上寫

『杭州』、『藝術』、『美』等字。

視頻請戳

用水管槍『沖』出來的行書相當流暢,一看就是練過的。網友贊他是:

美院『野生高人』、

『掃地僧』,

紛紛表示:

沒點技能真不敢在美院混,

連地都不敢掃!

610471305f7bf84bc0057e3d0e296129.gif

對於自己一夜成為『網紅』,大叔一開始還不知情,給他看了幾段朋友圈裏大家轉發他寫書法的小視頻,大叔才不好意思地笑了:

『哎呀,我就是寫着玩,真沒想到會被人拍下來放上網。』

6ce4d9915b292e34e2c53427211fad14.jpg

這位靦腆大叔,叫解中慈,淳安千島湖人,1963年出生。20多歲就到了杭州工作,在眼鏡店裏做過銷售,在超市裏當過保安,最近才應聘到美院後勤服務部工作,1月5日剛入職,目前處在試用期。

c363b1665bb6516df664400cce0a7ee9.jpg

解中慈說,他負責清潔的這片二樓露台區域,因為是露天的,常年風吹雨淋積了薄薄的一層青苔,這兩天氣溫低,怕地面結冰打滑,所以要用高壓水槍沖洗乾淨。結果剛一衝過去,積滿灰和青苔的地磚上馬上露出了一橫槓,他突發奇想,可以順便練練字,就開始用水管槍在上面寫字。

fb971b7b6111bdc4b14da4b22bc56dc3.jpg

5913fb293b33cc81a34b78a8225c3aa3.jpg

解中慈說,寫書法是他從小就愛好的,來美院工作也算是追求自己的藝術夢了。

『讀書的時候家裏條件不好,沒敢考美院,現在來這裏工作,也算是接受點正規藝術薰陶。』他希望這份工作能一直幹下去,『將來有機會,說不定還能接觸下書法系的老師、學生,專業指導一下書法』。

網友熱評:

@粥小米-Djokovic:沒點本事還不敢掃美院的地了……

@191天:完了,感覺自己連美院掃地都輪不上了

@home_颶風暴 :不愧是美院的保潔員

@甜:英雄各有見,何必問出處。小弟佩服!!!

@花朵同志:可以說是掃地僧本僧了

@啥都能和諧:偉大的藝術家有幾個科班出身的?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8-1-15 13:0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什麼掃地僧,比和尚有文化多了,方丈都不讀書的,哈哈
嚴刑厘 發表於 2025-4-30 19:5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水書"現象與民間書法美學之當代價值】

近日中國美院保潔員解中慈以水管作筆、以青苔為紙的書寫視頻,恰似一泓清泉注入當代書壇,引發學界對"民間書法生態"的深層思考。此現象非止於"掃地僧"式的獵奇談資,實為傳統書法藝術在當代語境下的鮮活註腳,值得從書法美學與社會文化雙重視角予以解讀。

一、水書技藝的審美解構
解氏以高壓水槍為"軟筆",在青苔地磚上呈現的行書線條,展現出"錐畫沙""屋漏痕"的古典筆意。水柱衝擊形成的枯潤相生效果,暗合唐代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悟筆法之典。其書寫過程兼具"偶然性"與"控制力"的辯證統一:水流速決定線條肥瘦,執槍角度影響筆勢走向,此乃對"意在筆先"傳統書論的現代演繹。更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轉瞬即逝的"地書",恰與王羲之"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的時空觀形成跨越千年的對話。

二、民間書法的文化隱喻
解氏自述"讀書時家貧未敢考美院",卻以保潔員身份親近藝術殿堂,此中蘊含的"庠序與市井"的辯證關係,令人想起清代"揚州八怪"以布衣之姿革新畫壇的舊事。其水書創作兼具勞動工具與藝術媒介的雙重屬性,正是【考工記】"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的當代迴響。這種非功利性的書寫狀態,恰是對當下展覽體書法過度裝飾化的反撥,重現了蔡邕【筆論】"欲書先散懷抱"的本真精神。

三、學院圍牆外的美學啟示
美院青苔地上的"水痕書法",恰構成對體制化藝術教育的微妙補充。解氏創作中展現的"即興感"與"物質性",與當代實驗書法追求的"書寫性"不謀而合。其以水管替代毛筆的媒介轉換,暗合傳統書論"善書者不擇筆"的至高境界,更啟示我們:書法的當代性未必在於形式創新,而在於能否在日常生活場景中激活筆墨精神。正如蘇軾論書"無意於佳乃佳",解氏在履行保潔職責時的偶然創作,反而更接近藝術發生的本源狀態。

此現象亦促使我們反思書法評價體系的維度。當"蘭亭獎"評選正陷入技術主義窠臼時,民間書寫者卻以水管為筆、以大地為宣,實踐着張懷瓘【書斷】所言"囊括萬殊,裁成一相"的藝術理想。解中慈的水書創作,恰似一面對照鏡,映照出專業書法教育在"技進於道"過程中的某些缺失。

昔年懷素芭蕉練字,今日解氏青苔作書,時空雖異而精神相通。這位美院保潔員的書寫實踐提醒我們:書法的生命力,終究植根於中國人日用而不覺的筆墨情懷之中。或許真正的"學院派",不在圍牆之內,而在每個對筆墨心懷敬畏的普通人腕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