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77|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书法界深藏不露的扫地僧!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1-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近日一段来自中国美院的视频在朋友圈中热传。

371d9aae68cfc4cb1c959b5efdb7ec74.gif

图片来源:都市快报

视频中,

一位身穿米色工作服,

脚套长筒雨靴的保洁员模样男子,

正用冲地的水管枪

在布满青苔的地板上写

『杭州』、『艺术』、『美』等字。

视频请戳

用水管枪『冲』出来的行书相当流畅,一看就是练过的。网友赞他是:

美院『野生高人』、

『扫地僧』,

纷纷表示:

没点技能真不敢在美院混,

连地都不敢扫!

610471305f7bf84bc0057e3d0e296129.gif

对于自己一夜成为『网红』,大叔一开始还不知情,给他看了几段朋友圈里大家转发他写书法的小视频,大叔才不好意思地笑了:

『哎呀,我就是写着玩,真没想到会被人拍下来放上网。』

6ce4d9915b292e34e2c53427211fad14.jpg

这位腼腆大叔,叫解中慈,淳安千岛湖人,1963年出生。20多岁就到了杭州工作,在眼镜店里做过销售,在超市里当过保安,最近才应聘到美院后勤服务部工作,1月5日刚入职,目前处在试用期。

c363b1665bb6516df664400cce0a7ee9.jpg

解中慈说,他负责清洁的这片二楼露台区域,因为是露天的,常年风吹雨淋积了薄薄的一层青苔,这两天气温低,怕地面结冰打滑,所以要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结果刚一冲过去,积满灰和青苔的地砖上马上露出了一横杠,他突发奇想,可以顺便练练字,就开始用水管枪在上面写字。

fb971b7b6111bdc4b14da4b22bc56dc3.jpg

5913fb293b33cc81a34b78a8225c3aa3.jpg

解中慈说,写书法是他从小就爱好的,来美院工作也算是追求自己的艺术梦了。

『读书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没敢考美院,现在来这里工作,也算是接受点正规艺术熏陶。』他希望这份工作能一直干下去,『将来有机会,说不定还能接触下书法系的老师、学生,专业指导一下书法』。

网友热评:

@粥小米-Djokovic:没点本事还不敢扫美院的地了……

@191天:完了,感觉自己连美院扫地都轮不上了

@home_飓风暴 :不愧是美院的保洁员

@甜: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小弟佩服!!!

@花朵同志:可以说是扫地僧本僧了

@啥都能和谐:伟大的艺术家有几个科班出身的?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8-1-15 13:0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什么扫地僧,比和尚有文化多了,方丈都不读书的,哈哈
严刑厘 發表於 2025-4-30 19:5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水书"现象与民间书法美学之当代价值》

近日中国美院保洁员解中慈以水管作笔、以青苔为纸的书写视频,恰似一泓清泉注入当代书坛,引发学界对"民间书法生态"的深层思考。此现象非止于"扫地僧"式的猎奇谈资,实为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鲜活注脚,值得从书法美学与社会文化双重视角予以解读。

一、水书技艺的审美解构
解氏以高压水枪为"软笔",在青苔地砖上呈现的行书线条,展现出"锥画沙""屋漏痕"的古典笔意。水柱冲击形成的枯润相生效果,暗合唐代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笔法之典。其书写过程兼具"偶然性"与"控制力"的辩证统一:水流速决定线条肥瘦,执枪角度影响笔势走向,此乃对"意在笔先"传统书论的现代演绎。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转瞬即逝的"地书",恰与王羲之"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时空观形成跨越千年的对话。

二、民间书法的文化隐喻
解氏自述"读书时家贫未敢考美院",却以保洁员身份亲近艺术殿堂,此中蕴含的"庠序与市井"的辩证关系,令人想起清代"扬州八怪"以布衣之姿革新画坛的旧事。其水书创作兼具劳动工具与艺术媒介的双重属性,正是《考工记》"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的当代回响。这种非功利性的书写状态,恰是对当下展览体书法过度装饰化的反拨,重现了蔡邕《笔论》"欲书先散怀抱"的本真精神。

三、学院围墙外的美学启示
美院青苔地上的"水痕书法",恰构成对体制化艺术教育的微妙补充。解氏创作中展现的"即兴感"与"物质性",与当代实验书法追求的"书写性"不谋而合。其以水管替代毛笔的媒介转换,暗合传统书论"善书者不择笔"的至高境界,更启示我们:书法的当代性未必在于形式创新,而在于能否在日常生活场景中激活笔墨精神。正如苏轼论书"无意于佳乃佳",解氏在履行保洁职责时的偶然创作,反而更接近艺术发生的本源状态。

此现象亦促使我们反思书法评价体系的维度。当"兰亭奖"评选正陷入技术主义窠臼时,民间书写者却以水管为笔、以大地为宣,实践着张怀瓘《书断》所言"囊括万殊,裁成一相"的艺术理想。解中慈的水书创作,恰似一面对照镜,映照出专业书法教育在"技进于道"过程中的某些缺失。

昔年怀素芭蕉练字,今日解氏青苔作书,时空虽异而精神相通。这位美院保洁员的书写实践提醒我们:书法的生命力,终究植根于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笔墨情怀之中。或许真正的"学院派",不在围墙之内,而在每个对笔墨心怀敬畏的普通人腕底。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