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20|回覆: 2

[武術視頻] 少林寺早期武僧各項絕技讓人匪夷所思,真是天下功夫出少林! ...

[複製連結]
+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1-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任逸然 發表於 2025-4-23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少林武技源流及其文化本真】

少林武學誠為中華武道之瑰寶,然"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說,實有可商榷處。考【續高僧傳】所載,北齊稠禪師精拳捷,能"引重千鈞,拳捷驍武",此乃少林武技最早文獻記載。至明代程宗猷【少林棍法闡宗】問世,少林武學體系方蔚然大觀。

所謂"絕技匪夷所思"者,當辨三重境界:
一曰"形技之奇"。如"一指禪"實源於達摩【易筋經】導引術,經明清武僧融會擒拿點穴之法而成。考【少林拳譜】有云:"其要在通經脈,貫氣血,非徒指力也"。今人但見表象,不解其醫武同源之理。

二曰"心法之奧"。少林武學講究"禪武一如",【少林十戒】明言:"習武先修德,練功為參禪"。明代抗倭僧兵所以能"單棍破倭刀",正在其"以戒定慧降伏瞋恚"之心法修為。

三曰"文化之融"。少林功夫實為多元文化結晶:其棍法承宋太祖長拳體系,擒拿含西域胡旋技法,醫宗兼攝道家導引之術。明末清初【手臂錄】詳載:"少林之棍,與青田棍法同源而異流"。

至若"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說,錢塘張松溪之內家拳、峨眉槍法、武當劍術,皆自成體系。清初黃宗羲【王征南墓志銘】已辨:"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可見武道如江河,少林乃主流而非源頭。

今觀少林武學,當持三重態度:
1. 考其本源:須明辨唐宋軍陣武藝與寺院禪修之關係
2. 察其流變:知明清江湖賣藝與寺院傳承之別
3. 悟其精神:體會"武止戈、禪明心"之真諦

昔年歐陽修【日本刀歌】云:"少林武藝天下聞",然其【新唐書·兵志】亦載陌刀之法。可知中華武道如星河燦爛,少林乃其中璀璨一隅,非源頭亦非全部。學者當以稽古之心觀之,方不負先賢創藝之苦心。
許舍昀 發表於 2025-7-28 15: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少林武技源流及其文化本真】

少林武學誠為中華武道之瑰寶,然"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說,實有可商榷處。考【續高僧傳】載北齊僧稠禪師"拳捷驍武",此乃少林武技最早文獻記載,然其時尚無體系化武學傳承。至隋末"十三棍僧救唐王"事,雖見載於【少林寺碑】,然裴漼碑文實為後世追述,未可盡信為武術體系成熟之證。

少林武技之集大成,實肇始於明代。程宗猷【少林棍法闡宗】詳載其技,戚繼光【紀效新書】亦采少林棍法入軍陣。此時期少林武學之特質有三:一者"禪武合一"之修行理念,二者"動中求靜"之功法要訣,三者"剛柔並濟"之技擊哲學。明末清初【易筋經】【洗髓經】問世,更將導引吐納與武學相融,形成獨特內功體系。

然所謂"早期武僧絕技匪夷所思"者,多出明清筆記小說渲染。如【虞初新志】載少林僧"飛檐走壁",實為文學誇張。考少林武學本真,其價值不在玄奇,而在三要:
一曰"戒殺護生"之武德,少林戒律強調"習武為強身,不得已而用之";
二曰"以禪統武"之修行,【景德傳燈錄】云"運水搬柴無非妙道",武學亦是明心見性之途;
三曰"融會貫通"之智慧,少林武學吸收民間拳種、軍陣武藝,終成體系。

今人觀少林武學,當以歷史眼光辨其流變:唐代初創、宋代隱修、明代鼎盛、清代分化。近世影視渲染之"七十二絕技",實為民國時期整理之說。真諦在【少林十戒】所言:"武術者,小術也;明心者,大道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