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20|回復: 2

[武術視頻] 少林寺早期武僧各项绝技让人匪夷所思,真是天下功夫出少林! ...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1-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任逸然 發表於 2025-4-23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少林武技源流及其文化本真》

少林武学诚为中华武道之瑰宝,然"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实有可商榷处。考《续高僧传》所载,北齐稠禅师精拳捷,能"引重千钧,拳捷骁武",此乃少林武技最早文献记载。至明代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问世,少林武学体系方蔚然大观。

所谓"绝技匪夷所思"者,当辨三重境界:
一曰"形技之奇"。如"一指禅"实源于达摩《易筋经》导引术,经明清武僧融会擒拿点穴之法而成。考《少林拳谱》有云:"其要在通经脉,贯气血,非徒指力也"。今人但见表象,不解其医武同源之理。

二曰"心法之奥"。少林武学讲究"禅武一如",《少林十戒》明言:"习武先修德,练功为参禅"。明代抗倭僧兵所以能"单棍破倭刀",正在其"以戒定慧降伏瞋恚"之心法修为。

三曰"文化之融"。少林功夫实为多元文化结晶:其棍法承宋太祖长拳体系,擒拿含西域胡旋技法,医宗兼摄道家导引之术。明末清初《手臂录》详载:"少林之棍,与青田棍法同源而异流"。

至若"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钱塘张松溪之内家拳、峨眉枪法、武当剑术,皆自成体系。清初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已辨:"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可见武道如江河,少林乃主流而非源头。

今观少林武学,当持三重态度:
1. 考其本源:须明辨唐宋军阵武艺与寺院禅修之关系
2. 察其流变:知明清江湖卖艺与寺院传承之别
3. 悟其精神:体会"武止戈、禅明心"之真谛

昔年欧阳修《日本刀歌》云:"少林武艺天下闻",然其《新唐书·兵志》亦载陌刀之法。可知中华武道如星河灿烂,少林乃其中璀璨一隅,非源头亦非全部。学者当以稽古之心观之,方不负先贤创艺之苦心。
许舍昀 發表於 2025-7-28 15: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少林武技源流及其文化本真》

少林武学诚为中华武道之瑰宝,然"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实有可商榷处。考《续高僧传》载北齐僧稠禅师"拳捷骁武",此乃少林武技最早文献记载,然其时尚无体系化武学传承。至隋末"十三棍僧救唐王"事,虽见载于《少林寺碑》,然裴漼碑文实为后世追述,未可尽信为武术体系成熟之证。

少林武技之集大成,实肇始于明代。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详载其技,戚继光《纪效新书》亦采少林棍法入军阵。此时期少林武学之特质有三:一者"禅武合一"之修行理念,二者"动中求静"之功法要诀,三者"刚柔并济"之技击哲学。明末清初《易筋经》《洗髓经》问世,更将导引吐纳与武学相融,形成独特内功体系。

然所谓"早期武僧绝技匪夷所思"者,多出明清笔记小说渲染。如《虞初新志》载少林僧"飞檐走壁",实为文学夸张。考少林武学本真,其价值不在玄奇,而在三要:
一曰"戒杀护生"之武德,少林戒律强调"习武为强身,不得已而用之";
二曰"以禅统武"之修行,《景德传灯录》云"运水搬柴无非妙道",武学亦是明心见性之途;
三曰"融会贯通"之智慧,少林武学吸收民间拳种、军阵武艺,终成体系。

今人观少林武学,当以历史眼光辨其流变:唐代初创、宋代隐修、明代鼎盛、清代分化。近世影视渲染之"七十二绝技",实为民国时期整理之说。真谛在《少林十戒》所言:"武术者,小术也;明心者,大道也。"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