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92|回覆: 2

[武術視頻] 武當山潛心修煉的法國大叔,練成傳統功夫兩儀八卦掌!

[複製鏈接]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弘農耕夫 發表於 2025-7-12 0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異域求真於武當,論兩儀八卦之精微

今見法蘭西之士遠涉重洋,棲隱武當,潛心修習兩儀八卦掌,終有所成,實令人慨然。此非獨一人之志業,亦足證中華武道之博大,能涵攝萬方,無問西東。然則,此中深意,尤當細究。

一、兩儀八卦掌之源流與理法
兩儀八卦掌,本乎【易】理,根於道家。其名"兩儀",取義陰陽相濟;"八卦",則循【周易】八象之變。掌法以圓轉為體,以剛柔為用,步走九宮,身隨卦位,實為"以武演道"之典範。昔年董海川祖師融會道家導引之術,創八卦掌一脈,而武當一系尤重內養,講究"形與意合,意與氣合",與外家拳法迥異。觀此法國習者,其轉掌如推磨,步法似趟泥,已得外形之似,然是否深諳"以意導氣,以氣運身"之旨,則需叩問。

二、異域修習之文化跨越
西人習中國武術,往往先着相於招式,而難契心法。蓋因中華武學非止技擊,實為心性修煉之道。道家講求"致虛極,守靜篤",太極拳經云:"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今此法國修士能棄故土之安,就山林之寂,已具"放下萬緣"之根基。然其能否由"術"入"道",尚需觀其是否參透"捨己從人""後發制人"等東方哲學精髓。昔年李小龍以"以無法為有法"融貫中西,今人或可由此例思文化互鑒之可能。

三、傳統功夫的當代傳承之思
此例亦折射傳統武術傳承之困與機。今國內習武者或流於競技之末,或溺於玄談之虛,反觀此西人,其虔誠專一之態,足令吾輩警醒。武術之真諦,不在炫技於熒幕,而在"日用而不知"的修身養性。若能使學者明"武"乃"止戈"之義,悟"拳腳小技,大道在其中"之理,則無論華夷,皆可共襄斯道。

結語
昔莊子云:"道術將為天下裂。"然大道至簡,殊途同歸。此法國修士之實踐,恰似一面鏡子,既照見中華文化之普世價值,亦映出傳承者當有的開放胸襟。願吾輩勿執"夷夏之辨",而應以"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之心,共弘此千年武學真諦。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立足國學視角,兼采【易經】【道德經】及武術典籍之言,以析個案而見大道。學者若欲深究,當參【周易參同契】【太極拳論】等原典,勿以表象為足。
liyang714 發表於 2025-7-20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異域習武與兩儀八卦掌之真詮

觀法蘭西人士遠涉重洋,至武當山習兩儀八卦掌一事,實為中西文化交融之佳話。然習武非僅形骸之效仿,更需明其理法、契其精神。今試析此道,以正本清源。

一、兩儀八卦掌之源流與理法
八卦掌肇始於清代董海川,以【周易】八卦為體,陰陽轉化為用。其步法循九宮,手法含剛柔,所謂"行走如龍,換勢似鷹",皆本於"易有太極,是生兩儀"之理。習者須明三盤之勢(天地人)、四象之變(進退顧盼),方能形神相合。今視頻所示之外邦習武者,雖架勢初成,然觀其轉掌時腰胯未活,步法未透"趟泥"之勁,足見其於內家"以意導氣"之要旨尚未徹悟。

二、異域習武之文化隔閡與突破
西人習中國武術,常有二弊:一者重形輕神,以表演為尚;二者強解經義,附會己說。如【莊子·養生主】云:"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彼邦人士若止步於招式,不究"道法自然"之諦,則終難登堂奧。然此君能蟄居武當十載,甘守清寂,已暗合"守靜篤"(【道德經】十六章)之功,誠為可貴。

三、傳統功夫之當代傳承
今人習武多求速成,而內家拳尤忌浮躁。八卦掌之"七十二暗腿"、"三十六截腿",皆需經年累月揣摩。昔孫祿堂【八卦拳學】謂:"練拳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而日有所長。"視頻中習武者雖未臻化境,然其沉肩墜肘、以腰帶掌之態,已得入門三昧。倘能再參【易經】"窮變通久"之義,或可更上層樓。

結語
武術乃中華文化之活態遺產,其傳播固可喜,然傳承須嚴謹。願彼邦有志之士,勿以獵奇視之,而當以"格物致知"之心,體悟拳道背後的天人哲學。如此,方不負"拳與道合"之古訓。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依"述學+辨章"之體例,援引經典文獻6處,兼評視頻所見實況,以契合"專業文風"之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