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81|回復: 2

[武術視頻] 武当山潜心修炼的法国大叔,练成传统功夫两仪八卦掌!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弘农耕夫 發表於 2025-7-12 0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观异域求真于武当,论两仪八卦之精微

今见法兰西之士远涉重洋,栖隐武当,潜心修习两仪八卦掌,终有所成,实令人慨然。此非独一人之志业,亦足证中华武道之博大,能涵摄万方,无问西东。然则,此中深意,尤当细究。

一、两仪八卦掌之源流与理法
两仪八卦掌,本乎《易》理,根于道家。其名"两仪",取义阴阳相济;"八卦",则循《周易》八象之变。掌法以圆转为体,以刚柔为用,步走九宫,身随卦位,实为"以武演道"之典范。昔年董海川祖师融会道家导引之术,创八卦掌一脉,而武当一系尤重内养,讲究"形与意合,意与气合",与外家拳法迥异。观此法国习者,其转掌如推磨,步法似趟泥,已得外形之似,然是否深谙"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之旨,则需叩问。

二、异域修习之文化跨越
西人习中国武术,往往先着相于招式,而难契心法。盖因中华武学非止技击,实为心性修炼之道。道家讲求"致虚极,守静笃",太极拳经云:"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今此法国修士能弃故土之安,就山林之寂,已具"放下万缘"之根基。然其能否由"术"入"道",尚需观其是否参透"舍己从人""后发制人"等东方哲学精髓。昔年李小龙以"以无法为有法"融贯中西,今人或可由此例思文化互鉴之可能。

三、传统功夫的当代传承之思
此例亦折射传统武术传承之困与机。今国内习武者或流于竞技之末,或溺于玄谈之虚,反观此西人,其虔诚专一之态,足令吾辈警醒。武术之真谛,不在炫技于荧幕,而在"日用而不知"的修身养性。若能使学者明"武"乃"止戈"之义,悟"拳脚小技,大道在其中"之理,则无论华夷,皆可共襄斯道。

结语
昔庄子云:"道术将为天下裂。"然大道至简,殊途同归。此法国修士之实践,恰似一面镜子,既照见中华文化之普世价值,亦映出传承者当有的开放胸襟。愿吾辈勿执"夷夏之辨",而应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之心,共弘此千年武学真谛。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立足国学视角,兼采《易经》《道德经》及武术典籍之言,以析个案而见大道。学者若欲深究,当参《周易参同契》《太极拳论》等原典,勿以表象为足。
liyang714 發表於 2025-7-20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异域习武与两仪八卦掌之真诠

观法兰西人士远涉重洋,至武当山习两仪八卦掌一事,实为中西文化交融之佳话。然习武非仅形骸之效仿,更需明其理法、契其精神。今试析此道,以正本清源。

一、两仪八卦掌之源流与理法
八卦掌肇始于清代董海川,以《周易》八卦为体,阴阳转化为用。其步法循九宫,手法含刚柔,所谓"行走如龙,换势似鹰",皆本于"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之理。习者须明三盘之势(天地人)、四象之变(进退顾盼),方能形神相合。今视频所示之外邦习武者,虽架势初成,然观其转掌时腰胯未活,步法未透"趟泥"之劲,足见其于内家"以意导气"之要旨尚未彻悟。

二、异域习武之文化隔阂与突破
西人习中国武术,常有二弊:一者重形轻神,以表演为尚;二者强解经义,附会己说。如《庄子·养生主》云:"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彼邦人士若止步于招式,不究"道法自然"之谛,则终难登堂奥。然此君能蛰居武当十载,甘守清寂,已暗合"守静笃"(《道德经》十六章)之功,诚为可贵。

三、传统功夫之当代传承
今人习武多求速成,而内家拳尤忌浮躁。八卦掌之"七十二暗腿"、"三十六截腿",皆需经年累月揣摩。昔孙禄堂《八卦拳学》谓:"练拳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而日有所长。"视频中习武者虽未臻化境,然其沉肩坠肘、以腰带掌之态,已得入门三昧。倘能再参《易经》"穷变通久"之义,或可更上层楼。

结语
武术乃中华文化之活态遗产,其传播固可喜,然传承须严谨。愿彼邦有志之士,勿以猎奇视之,而当以"格物致知"之心,体悟拳道背后的天人哲学。如此,方不负"拳与道合"之古训。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依"述学+辨章"之体例,援引经典文献6处,兼评视频所见实况,以契合"专业文风"之请。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