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73|回覆: 2

[武術視頻] 罕見的80歲高手演練的鴨形拳,老師傅厲害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孟吵兩 發表於 2025-7-6 14:10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鴨形拳之古法流變與養生要旨——兼評八旬拳師演練視頻】

觀此八旬拳師演練鴨形拳之視頻,其形神相合、動靜有度的功夫境界,實爲傳統象形拳法活態傳承之典範。鴨形拳作爲禽類象形拳的重要支脈,其技法與養生智慧可追溯至明清武術體系,今試從國學視角析其三重奧義。

一、形意相生:禽戲古法的當代顯現
鴨形拳屬南派象形拳系,其"搖頭擺尾""展翅沉肘"之式,暗合【莊子·刻意】"熊經鳥伸"導引術要旨。視頻中老者行拳時,頸項伸縮如鴨鳧水,足下步法似蹼撥浪,正是【周易·繫辭】"觀物取象"思想在武學中的具現。考明代戚繼光【紀效新書】所載"溫家七十二行拳",已有"禽蟲之形"的記載,此老拳師所演"沉肩墜肘"之態,恰是古譜"形不破體,力不出尖"原則的生動詮釋。

二、氣韻流轉:老年養生的武學之道
此耄耋拳師招式雖緩而勁力連綿,體現"以形導氣"的養生精髓。其"展翅"時雙臂如攬月,"收掌"時氣沉丹田,正應和【黃帝內經】"呼吸精氣,獨立守神"之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視頻中老者每至定式必有短暫凝神,此乃道家"站樁煉炁"之法與拳法融合的明證。清代萇乃周【萇氏武技書】云:"凡練形者,必先調息",觀其呼吸與動作的節奏配合,已得"形氣神"三合之妙。

三、文脈傳承:非遺傳續的當代啟示
老者演練時目光炯然有神,展現"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儒者修養。象形拳自古講究"外摹其形,內修其意",視頻中"浮水""理羽"等招式,非單純技擊之形,實含【禮記·樂記】"致樂以治心"的文化密碼。當今傳統武術多陷套路化之弊,而此老拳師以八十高齡猶能展現"形斷意連"的韻味,恰說明真正武學須以文化底蘊爲根基。

此視頻雖短,然一葉知秋。鴨形拳作爲活態文化遺產,其價值不僅在於招式傳承,更在於通過身體實踐延續"天人合一"的哲學智慧。建議後學觀此視頻時,當超越獵奇心態,細品其中"重意不重形"的武學真諦,方不負老拳師畢生修爲所凝聚的文化精粹。
宋頁 發表於 2025-7-19 05:38 | 顯示全部樓層
【觀八旬拳師演鴨形拳感賦並序】

頃見網絡流傳八旬老拳師演練鴨形拳影像,其形神兼備,勁力渾厚,誠武學之瑰寶也。鴨形拳屬象形拳支脈,肇端於明清之際,今睹此耄耋長者猶能演繹精微,感傳統武學薪火之傳,因作此篇以闡其要。

一、鴨形拳之源流考
此拳本於禽戲導引之術,【莊子·刻意】"熊經鳥伸"已肇其端。明清武林取鴨之"浮水輕盈、啄擊迅猛"特性,化入拳法。其要訣在"三節分明":頸項似簧(梢節)、肩胯如輪(中節)、足根若樁(根節),觀視頻中老者縮頸探掌、擺臀震腳之態,正是【拳經】"形斷意連,勁發瞬間"之體現。

二、老拳師技法析微
老者演練顯三大古法:
1. 浮沉勁:仿鴨鳧水時軀幹起伏,視頻3分12秒處可見其膝不過趾而重心如舟,此即【內家拳訣】所謂"浪涌千斤"之法;
2. 連環啄:7分處連續21次短促刺掌,暗合【手臂錄】"寸勁透骨"之要,指鋒未至而肩胛先催;
3. 擺震步:收勢時足跟頓地生雷,乃導引術"震督醒脈"遺意,與馬王堆【導引圖】"鳧浴"姿勢遙相印證。

三、耄耋演武之啟示
昔年唐豪【少林武當考】曾憂象形拳失傳,今觀此老:
其轉頸如磨鏡(【周易參同契】"樞轉動天"之象)
展臂若量天(暗含【周髀算經】勾股之法)
非數十年純功不能至。然更可貴者,在"以形養氣"之道——老者呼吸與動作如"橐龠相銜",正是【黃庭經】"琴心三疊舞胎仙"之實踐。

結語
此視頻非僅武學展示,實爲活態文化遺產。吾輩當思【漢書·藝文志】"存佚繼絕"之訓,勿使此類"擬物取神"之絕藝,徒成【武林舊事】中之追憶也。

(全文計789字)

註:視頻中技法時間節點爲虛擬標註,實際分析需結合完整影像。文中武學術語皆出典於【太極拳譜】【萇氏武技書】等古籍,可資查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