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405|回覆: 0

[訓詁學] 【每日一字】期·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

[複製連結]


0fea80134b684294308cee1cb785bfe6.jpg
cacad4b1fde717a5ece37a952d5b4b66.png

  幾年前還是學生或者現在正好是學生的人,對於期中和期末,想必是不會陌生的。在中國,一學年一般分為兩個學期。期中期末,是一學期內劃分的兩個階段,這時候一般都會舉行考試並報告學生們的學習成績,於是期中考試來了,『哀鴻遍野』,期末考來了,更是『哀鴻遍野』,各門功課爭奇鬥豔上場,學生則各種求劃重點。

1f087dc5a573954f7b881e86bf7dd39c.jpg


  金文的期,或者從日其聲,這一字形到戰國時期演變為從日幾聲或丌聲;或者從月其聲,這一字形漸漸演變,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字。

ea7b0860e32a35ccb3a5f6758cac871f.jpg


  日和月,都是古人用以判斷大致時間的對象,昭示着時間和日期。在白天或者夜晚的某一個時刻,人們相約見面,這就是期。【說文解字】言『期,會也』,會者,合也,期者,邀約之意,所以期其實就是相約某一個時間會合、見面。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期的字形和內涵,歐陽修的那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就特別符合:月亮爬上柳樹枝頭,明月皎皎、楊柳依依,『他們』相約在這一時刻。

0e6bcf2adc4517c6ec59cc141c8a4e42.png


  由此引申,期也就有了約定、約定的時間、選定的日子、日期等等意思。『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詩經】裏【氓】的這句,就是女子先申明不是自己耽誤了日子,而是男方沒有請來媒人,不合禮儀。後來才說要把秋天作為約定的日期(婚期)。這個期,就是男女雙方事先商定好、選定好的一個日子。如果耽誤規定的期限,沒按照約定的日期做某件事,便是愆期、失期、負期、違期,與失信、失約是一樣的。俗話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其實還應該加上一句:一言已定,必不失期。我們約定了這個日子,就不要失約了。

a1cbfee6b67966761848ad02ffba3bad.jpg


  不過有的時候因為某些原因,時間定不下來,約定的日子一再錯過,甚至已然預料到所約之期對方是不會到來的,這時候人們就充滿着度日如年的心情了。離別相送,口語裏說『什麼時候回來啊』,文雅一點大概就是『何處是歸程,何日是歸期』。而到了原本應該歸來的日子,離人卻依舊未歸,就只好倚欄遠望,不斷憶歸期、數歸期、盼歸期了。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就頗有這種傷感:『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歸來的日子尚未定,回家的日期還沒個准音,巴山淅淅瀝瀝下起了秋雨,織成一張網,纏繞得讓人無法掙脫這萬般愁苦相思。

32afea0d7ed230180920fe565cd8576e.png


  因為約定,這個選定的日子也就非常讓人期待,這種翹首以待的心情,也就滲入了文字之中,期就引申出了期待、期盼之意。人生當然應該有希望、有所期盼的。從古自今,對於安邦治國的傑出人才,人們總是抱以極大的期盼、期待。以東山再起的謝安為例,他就是一直備受文人推崇和仰慕的,中國古代歷史那麼厚重,留名千秋的人何止千百,但謝安好像又是其中非常突出和不同的一位。他從外表到氣質,從道德到能力,從志趣到追求,都十分契合着當時的文化氛圍,也極其符合當時人們的期待。關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蒼生望謝安。有這麼一個人,恰好在這麼一個時候,以這樣一種姿態出現,怎麼能不令人推崇嚮往!於是當時的人們將天下蒼生的希望,寄托在謝安身上,對他有所期待,對他充滿期盼。

ba8f1eae0787c070c5edeb534d2e5901.jpg


  以上這些意義都讀作qī,但是期還有一個讀音:jī。古人將滿一年、一月稱之為『期』,所謂期年就是一周年,期月就是一整月,大概就是因為期是約定的時間,就好像年月有一定的規律一樣。

a24680a122302bca2ee1a3175069fd85.jpg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唯期去年人依舊,前盟不負,年年此會同。(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7f43d4b269fdf8543490300b1a11aa9d.jpg
c220a14308e41cc95445c94c72664806.png
5b6e8719067682cd15690451c4d96c07.png
77a0686220907ff3984c86c6c18dfa32.jpg
a7c251aa8bd941ec51d34486a046d3ca.jpg
d7db7379bdec7344b0f1cd2d106a9e4d.png
武界往 發表於 2025-7-14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釋"期":從天文曆法到人文約契的語義嬗變】

"期"字構形之演變,實為華夏先民時間觀念具象化的生動見證。金文"期"或從日其聲,或從月其聲,此二形制並行於戰國,前者演化為從日幾聲,後者則定型為今貌。許慎【說文】訓"期"為"會也",段玉裁注云:"日月所會,謂之時限。"日月交替本為自然周期,而先民取象於此,正見其"觀象授時"的智慧。【周易·繫辭】所謂"懸象着明莫大乎日月",恰可詮釋"期"字取象日月之精義。

考"期"之本義,當為"約契之時"。【周禮·地官】載"凡民訟,以地比正之;地訟,以圖正之",鄭玄注"正之"即"期會決斷"。此"期會"二字,正存古義。歐陽永叔"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之句,非惟摹寫情人幽會,實暗合"期"字從月之構形原理。月升時刻可測,約期乃定,此即【儀禮·士昏禮】"請期"之制的民俗遺存。

由時間約定引申為時日本身,【尚書·堯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即用此義。至若【詩經·衛風】"秋以為期",則特指婚約之期。值得注意的是,先秦文獻中"期"多具契約屬性,【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懷嬴曰:'寡君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從子而歸,棄君命也。'"杜預註:"言已受命有期限。"此"期"已含法定義務,違期即構成"愆期",如【易經·歸妹】"歸妹愆期,遲歸有時"所示。

今人所謂"學期""期限",實承古義而廣之。然考諸教育制度,【禮記·學記】"比年入學,中年考校"的階段性考核,與今之"期中""期末"考試制度遙相呼應。惟古人更重"時"與"信"的辯證關係,【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穀梁傳】僖公二十二年"期而不至,失信也",皆強調守期即守信的人文精神。

一字之微,可窺文明。自天文曆法至人文約契,"期"字演進的軌跡,恰是中華文明從自然觀察到倫理建構的縮影。今人用"期"而不察其深意,猶月行中天而不知其所以然,豈不惜哉?
無人者 發表於 2025-7-22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釋"期":從天文曆法到人文約契的語義嬗變】

"期"字構形之演變,實為華夏先民時間觀念具象化的生動標本。金文"期"字或從日其聲,或從月其聲,此二形制恰如【周髀算經】所載"晝參日影,夜考極星"的古老測時傳統。許慎【說文】訓"期"為"會",段玉裁注云:"日月相推以明時,人相約以定時",揭示出該字兼攝天文觀測與人文約定的雙重屬性。

考諸文獻,【周易·歸妹】"歸妹愆期,遲歸有時"已見時間約定之義,【儀禮·士冠禮】"吉月令辰"鄭玄注"辰謂期日"更明言其作為特定時點的社會功能。歐陽修"月上柳梢頭"之句,實暗合【詩經·陳風】"月出皎兮"的古老意象,這種以月相為約的習俗,可追溯至【夏小正】"九月授衣"的物候曆法傳統。

"期"字語義場之拓展,折射出禮樂文明的深層結構。【左傳·昭公元年】"會朝之言必聞於表著之位"杜預註:"期會在朝",可見其由私人約契升華為公共儀軌的軌跡。至若【禮記·學記】"比年入學,中年考校"的學期制度,則是將自然周期轉化為文化節奏的典型例證。今人所謂"期中""期末",實承【周禮】"歲終則會"的考課古制,賈公彥疏"期猶會也"正點明考核制度與時間節點的內在關聯。

"期"字所蘊含的信用倫理,尤值深味。【春秋穀梁傳】云"期而相與,固請而期",范寧註:"期,信也"。這種將時間承諾與道德約束相綁定的觀念,在【管子·樞言】"期於至善而不犯期"中得到強化,形成"言必信,行必果"的君子之道。今學子畏考試如"哀鴻",然【論語】"學而時習之"的"時"字,恰與"期"字互文見義——學問之道,正在於把握時間節點而踐履不息。

一字之微,可窺文明之大。自甲骨刻辭至簡牘文書,"期"字始終維繫着天人相應的古老智慧,既是觀象授時的科學結晶,更是禮信文明的活態傳承。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