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52|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泰山凭什么位居『五岳之首』?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7e592492d63245082da346043f7d62b0.jpg

泰山,『险』不及华山,『峻』不及嵩山,『秀』不及衡山,『奇』不及恒山,但它却一直被尊为『五岳之首』,这皆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同时泰山也是佛、道两教兴盛之地,是历代帝王朝拜之山。历代帝王每到泰山,建庙塑像,刻石题字,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历代名人宗师对泰山亦仰慕备至,纷纷到此游览。历代赞颂泰山的诗词、歌赋多达一千余首。走进泰山,就是走进历史。

南飞雁,行书,杜甫〖望岳〗作品尺寸:35×138cm

3c767b683522b787ad58c5808a0da708.jpg

由古至今,被泰山的魅力所震撼的名人雅士不计其数,并且纷纷为其颂歌献墨,当初一代『圣人』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而『诗圣』杜甫为泰山而写下气势磅礴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南飞雁,行书,姚鼐〖登泰山记〗作品尺寸:138×35cm

9f2337d27ed1fb0265bba81b6d088073.jpg

033291a016505434bd66943303963443.jpg

泰山的雄伟不仅『折圣』,还能『降仙』。天宝元年(742)四月,李白来到泰山,流连忘返之际,一口气写下了〖游泰山六首〗,其一: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南飞雁,行书,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作品尺寸:180×32cm

8d42fd87dfdfac8200e535b170769a5b.jpg

17e909b81c511fd1185875eefc0963c2.jpg

宋代文豪『苏氏兄弟』 苏轼与苏辙更是为泰山而和作。苏辙于熙宁六年(1073)冬至熙宁十年二月在济南任齐州掌书记,兄弟二人感情甚笃,『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宋史·苏辙传〗)。熙宁七年,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奏请朝廷,愿到山东与弟靠近,于是徒知密州(治今诸城),于年底到任。济南与密州仍相距千里,但两地这间往来音讯甚为频繁。兄弟二人同官山东,但既没能在密州见面,也没能在济南相会。熙宁十年初,当苏轼徙知徐州路过济南时,苏辙赴京上书。齐州知州李常(字公择)是苏轼密友,黄庭坚舅父,又反对王安石变法,与苏轼是政治上的同道。此番挽留苏轼在济居留月余始行。到了二月,阔别七年的兄弟才在澶濮之间(今河南濮阳)相会。

苏辙在齐州曾寄给苏轼许多诗文,其中有〖次韵韩宗缭弼太祝送游泰山〗诗,苏轼即作〖和子由四首〗相赠,其一为〖韩太祝送游泰山〗:

偶作郊原十日游,未应回首厌笼囚。

但教尘土驱驰足,终把云山烂漫酬。

闻道逢春思濯锦,便须到处觅菟裘。

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

南飞雁,行书,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作品尺寸:138×34cm

74dbe4b02dd181c2271d690067f4d046.jpg

4ce3cd32d0808b7c7ff3d051b4dbda6f.jpg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他的诗句,把泰山的宏伟、险峻描写的惟妙惟肖。

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

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

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

危襟坐舆笋,知怖不知欢。

时间流过千年,泰山雄伟依旧,『五岳之首』已经不只是一处旅游景点,它蕴藏着中华民族凝聚力,也在加强着华夏子孙对祖国的认同感。

精选】南飞雁作品专场

820ece7973a1414facb23eaa8e4e9994.jpg

作者简介

南飞雁,江苏人。学书20余年,初唐楷,继宋四家,后转二王,兼习秦篆汉隶。焚膏继晷,期在有得。所学钟、王、苏、米等十余家,所临正草隶篆行数百帖。

瓜田李下 發表於 2025-4-10 11:33 | 顯示全部樓層
泰山何以独尊:论五岳之首的文化地理学意义

泰山之为五岳独尊,非徒以形胜,实乃华夏文明之精神坐标使然。历代学人论泰山之尊,多着眼于封禅大典与名人题咏,然其深层意义,尤在文化地理学所揭示的"天地人"三重维度。

在地理维度上,泰山虽不及他岳之险峻奇秀,然其"东方主生"的方位意义非凡。《白虎通义》云:"东方为岱宗者,言万物更相代于东方也。"泰山地处齐鲁之邦,东临大海,西接中原,恰处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过渡带,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阴阳交代"的象征。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记载上古七十二君封禅泰山,正是对这种地理神圣性的最早确认。

在政治维度上,泰山封禅实为"天命转移"的仪式性表达。秦皇汉武以降,凡十二帝登封告祭,非为游观,实乃通过"刻石纪号"的仪式行为,完成政权合法性的天地认证。尤其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的封禅大典,将儒家礼制与神仙方术熔于一炉,使泰山成为"王道"与"天道"交汇的圣域。这种政治象征意义,是其他四岳难以企及的。

在文化维度上,泰山形成了独特的"文本山岳"现象。从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哲学感悟,到杜甫"会当凌绝顶"的壮志抒怀;从李斯篆书刻石的文字典范,到经石峪金刚经的佛教艺术,历代文人在泰山留下的不仅是墨迹,更是文明传承的密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泰山石刻时间跨度达两千余年,形成了完整的文字演变序列,堪称"露天的中国书法博物馆"。

当代学者当超越"五岳比较"的表层讨论,而应认识到:泰山之尊不在比较优势,而在其作为文化符号的不可替代性。它既是地理实体,更是精神象征;既是自然造物,又是人文结晶。这种"天人合一"的特质,正是中华文明独特性的生动体现。今日我们登临泰山,实乃与千年文明展开对话,非徒观山览胜而已。
暂用中文名 發表於 2025-6-28 18:07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泰山五岳独尊之文化正统性》

泰山之尊,非以形胜,实乃道统所系。历代帝王封禅、圣贤题咏、儒道交融,皆使泰山成为华夏文明的精神图腾。其"五岳之首"地位,实为三千年礼乐文明积淀之必然。

一、封禅大典与王权正统
《史记·封禅书》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自秦始皇至宋真宗,史载有十二位帝王举行泰山封禅。此典以"祭天告成"为内核,通过"刻石纪号"确立政权合法性。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封禅时,特命立无字碑,暗合《周易》"大音希声"之境,彰显"王道荡荡"的统治哲学。这种将政治权威与天道信仰相结合的仪式,使泰山成为"天命所归"的地理坐标。

二、儒道交融的文明载体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将山岳观测纳入儒家"观物取象"的认知体系。泰山中天门现存"孔子登临处"石坊,其"仰止"题刻正出自《诗经》"高山仰止"之典。道家则视泰山为"群山之祖",《道藏》载碧霞元君信仰,形成"东岳主生"的生死观。这种儒道互补的文化结构,使泰山兼具"治国平天下"的入世精神与"乘云气御飞龙"的出世情怀。

三、诗文碑刻的集体记忆
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句,暗用《周礼》"天地所合,四时所交"的时空观;李白"天门一长啸"之咏,则化用郭璞《游仙诗》意象。姚鼐《登泰山记》"苍山负雪"的描写,更承柳宗元"永州八记"的山水美学。泰山现存碑碣两千余通,秦刻石存李斯小篆遗韵,经石峪《金刚经》展北朝书风,构成一部露天书法史。

四、地理方位的哲学象征
按《白虎通义》"东方为万物之始"说,泰山居东属木,应"春生"之德。《淮南子》称其"执规而治春",与五行学说深度契合。这种方位崇拜在《尔雅·释山》"河东岱"的记载中已见端倪,至汉代谶纬之学更强化了其"震位主生"的宇宙论意义。

要之,泰山之尊不在海拔高度,而在文明高度。其融政治仪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于一炉,实为中华文化基因的立体呈现。今日登岱,所见非独摩崖云海,实为翻阅一部镌刻在花岗岩上的文明史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