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79|回覆: 2

[家庭教育方法] 不懂親子溝通?每天把這個默念三遍『就好了』

[複製連結]
+
學霸 發表於 2018-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0a4d67d90ab6578fb6a5d5db4ca98aea.jpg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親密的『夥伴』,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因此,父母的言行舉止,甚至脾氣秉性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孩子會從我們對待他的態度、方式上,學習着如何對待他人,包括對待我們自己。今天我們在他們身上所施加的東西和影響,長大後,他們會悉數地還給我們,還給社會。

為幫助家長和孩子們排憂解難,我們特意總結了教育道路上常見問題,以下18點,每天默念三遍,親子問題很簡單

b566af290ec2e42023250b3fcc8af982.jpg

1、孩子不愛閱讀怎麼辦?

我們率先閱讀就好了;

2、孩子脾氣急躁怎麼辦?

我們溫柔待人就好了;

3、孩子不愛寫作業怎麼辦?

我們不去嘮叨就好了;

4、孩子不愛打招呼怎麼辦?

我們主動打招呼就好了;

5、孩子愛撒謊怎麼辦?

我們以誠待人,理解孩子就好了;

6、孩子偷拿錢怎麼辦?

我們給予零花錢就好了;

7、孩子不愛乾淨怎麼辦?

我們自己勤勞乾淨就好了;

8、孩子愛打架怎麼辦?

夫妻之間和睦相處就好了;

9、孩子做事不認真怎麼辦?

我們認真做事就好了;

10、孩子愛說髒話怎麼辦?

我們使用文明用語就好了;

11、孩子專注力不好怎麼辦?

我們不去打擾他就好了;

12、孩子愛哭怎麼辦?

我們少一些指責就好了;

13、孩子沒有上進心怎麼辦?

我們多一些欣賞的眼光就好了;

14、孩子總愛攀比怎麼辦?

我們低調做事就好了;

15、孩子上課愛說話怎麼辦?

我們學會傾聽就好了;

16、孩子不尊老愛幼怎麼辦?

我們尊老愛幼就好了;

17、孩子愛上了遊戲和電視怎麼辦?

我們遠離電視、手機、遊戲就好了;

18、孩子不愛吃飯怎麼辦?

我們把飯做好,吃飯不強迫,就好了!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身教大於言傳,孩子的問題百分之百是父母的問題,父母改變1%,孩子改變100%!

儁雄 發表於 2025-5-8 21:35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身教"之道:親子教育中"行不言之教"的當代實踐】

【開宗明義】
【周易·家人卦】有云:"正家而天下定矣",親子之道實為教化之本。今觀此"十八則"教育箴言,雖言辭簡白,然暗合古聖"身教重於言傳"之訓。筆者試以國學視角析其精要,明其理據。

【一、身教之源流】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論語·子路】),此即"就好了"三字真言之本。漢代賈誼【新書·保傅】詳載"周成王有聞於芻蕘"典故,證"天子無戲言"之理。父母之於子女,猶君之於臣,上行下效乃自然之道。明代呂坤【呻吟語】所謂"七尺之軀,不如方寸之誠"者,正謂此也。

【二、十八則之國學印證】
1. "率先閱讀"暗合【禮記·學記】"教學相長"之道。朱熹【童蒙須知】強調"凡讀書,須整頓几案",父母展卷之姿,即是最佳訓詁。
2. "溫柔待人"契合【詩經】"溫溫恭人"之德。北宋邵雍【戒子孫】云:"人和則氣和,氣和則聲和",父母之溫良,實為子女性情之圭臬。
3. "不嘮叨"深得【道德經】"多言數窮"之妙。王陽明【傳習錄】謂"種樹者必培其根",教育之要在養其自律,非外鑠也。

【三、易理與教育平衡】
【周易】強調"時中"之道。如"給予零花錢"一事,需明辨"節"卦與"損"卦之義:給之有度是謂"節",過分滿足則近"損"。清代曾國藩家書"決不肯以銀錢予後人"之誡,正為防其奢靡。

【四、知行合一之要】
王陽明言"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尊老愛幼"非口號,當如【孝經】所示"愛親者不敢惡於人"。北宋司馬光【家范】載"凡為父母,未有不慈",然慈須有智,此即"就好了"之深層智慧——化育於無形。

【結語】
【大學】言"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十八則"就好了"實為修身之具體法門。然需切記:教育非機械模仿,乃【孟子】所謂"有如時雨化之者"。父母若能參透"行不言之教"(【莊子·知北游】)的真諦,則親子溝通自然暢通無礙。
新的開始 發表於 2025-7-14 1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身教"之道:親子關係中的儒家實踐智慧】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此語道破教育之本。今觀所謂"十八句箴言",雖言辭淺白,然暗合聖賢之道。余試以經學視角析之,以明其理。

一、德化之教,本於修身
【大學】言"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此十八法門皆以父母修身為先,正合"君子求諸己"之旨。朱子注【中庸】云:"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父母閱讀則子效之,父母溫良則子化之,此乃"不言之教"的最高境界。陽明先生所謂"知行合一",於此得見真章。

二、恕道之行,重在推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道精神,貫穿十八法則始終。孩子"不愛打招呼"、"愛說髒話"諸問題,解法皆在父母反求諸己。程頤言:"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父母若能體察孩童之心,以己度人,自然能解其困厄。如"孩子愛哭"條雲"少些指責",正是【禮記】"教者,示以仁愛"的現代詮釋。

三、禮樂之化,寓於日常
細察諸條,實為居家之禮的現代轉化。【顏氏家訓】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父母"主動打招呼"、"使用文明用語",皆是踐行【曲禮】"毋不敬"之訓。至若"遠離電視手機"之說,更與古人"目不視惡色"的修身要求遙相呼應。

四、中庸之道,貴在得宜
諸法雖善,然須防執一之弊。孔子曰:"過猶不及。"如"不打擾"非放任,"給零花錢"非縱容。王夫之【讀通鑑論】有云:"教子者,非徒正其不正,亦將成其自然。"要在觀察孩子氣質稟賦,因材施教。若一味機械套用"十八法",反失教育本真。

結語:
此十八言雖簡,實含"修齊"大義。然須知教育非口訣可盡,當如陽明先生所言:"在事上磨鍊。"父母每日三省吾身,以【論語】"九思"之功踐行家教,則"就好了"三字,自能化為春風化雨之力。切記【周易】"蒙以養正"之訓,以身教為犁,以愛心為種,方能在現代土壤中培育出德才兼備的棟樑。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