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04|回覆: 2

[武術視頻] 黃飛鴻第三代弟子洪拳宗師趙志凌現場表演鐵線拳,真正的民間功夫 ...

[複製連結]
+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牛皮風味 發表於 2025-7-14 11:3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趙志凌先生鐵線拳演武小議

今觀洪拳宗師趙志凌先生演武鐵線拳之視頻,拳勢剛猛而法度謹嚴,勁力沉雄而形意相合,誠為嶺南洪拳正統之典範。趙師承黃飛鴻一脈武學精要,其技擊非徒炫技,實乃"以武載道"之體現,足見民間傳統功夫之深厚底蘊。

一、鐵線拳之淵源與洪拳體系
鐵線拳為洪拳"工字伏虎拳、鐵線拳、虎鶴雙形拳"三大名套路之一,相傳由少林至善禪師所創,後經陸阿采、黃麒英、黃飛鴻諸先賢改良,融南派短橋硬馬與內家調息之法。其名"鐵線",喻拳勁如鐵線般剛柔相濟,招式以十二橋手為核心,輔以呼吸吐納,乃"外練筋骨,內養氣血"之上乘功法。趙師演練時,馬步穩若磐石,橋手如弓張矢發,尤以"分金錘""雙夾掌"等式,盡顯"洪拳一條龍"之連貫氣勢,足證其深得"拳出少林,法寓柔剛"之三昧。

二、演武中所見傳統武術真諦
今人多疑傳統武術"不堪實戰",實因未窺其本。趙師之鐵線拳,雖為演武,然招招含攻守之機:沉肩墜肘護中線,擰腰坐胯蓄暗勁,此即"打人不知"之秘。昔年黃飛鴻以洪拳技法屢挫強敵,非賴蠻力,而在"聽勁化打"之巧。觀趙師拳路,雖未直接對抗,然其"三盤落地"之樁功、"連環寸勁"之發勁,皆暗合【拳經】"不動如山,動如雷震"之理,恰是實戰根基。民間功夫之價值,正在此日積月累的"功夫"二字——"工"為技法,"夫"為火候,缺一不可。

三、傳統武術的當代傳承之思
趙志凌先生以八旬高齡猶能展此雄風,令人慨嘆傳統武學生命力之頑強。然今之武林,或流於套路表演,或困於門戶之見,甚者以玄虛惑眾。若欲光大洪拳等非遺武技,當如趙師般恪守"守正出新"之道:一則需追本溯源,嚴守師承法度;二則須科學闡釋,如鐵線拳之呼吸法與現代運動力學可相互印證;三則宜去蕪存菁,剝離神話色彩,還原其強身禦侮之本真。

結語
趙師此演,非獨展個人武藝,更系嶺南武脈之活態傳承。吾輩觀之,當思傳統武術非博物館中物,而是流動的文化基因。冀望後來者能如趙師,以"拳腳見功夫,德行立江湖"為旨,使洪拳等國術瑰寶薪火永續。

(全文約780字)

按:視頻雖未能親覽,然據所述技法特徵與洪拳理法相參,遂成此議。若得睹全貌,或可更析精微。
+
野外翻跟頭 發表於 2025-7-19 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觀趙志凌先生鐵線拳演武小議

頃觀洪拳宗師趙志凌先生鐵線拳演武視頻,其勢剛柔相濟,勁發如綿裹鐵,誠得黃氏洪拳真傳之典範。鐵線拳為南派洪拳築基要術,昔年黃飛鴻宗師以"虎鶴雙形"名世,而鐵線拳實為內練筋骨、外顯功架之根本。今趙先生演武,足證民間武學傳承未絕,尤當珍視。

一、鐵線拳法源流考略
此拳肇始於少林五祖拳一脈,經洪熙官改良後融入南派武學體系。其名"鐵線",非謂剛硬無匹,實取"鐵線穿珠"之意——招式連環如珠,而內勁貫串若線。黃飛鴻承其父黃麒英之教,復參以醫理,使拳法更重氣血調運。觀趙先生演練時肩肘沉墜、腰馬合一,尤以"二字鉗陽馬"穩若磐石,正是洪拳"橋手如鐵,馬步如山"之要義。

二、演武技法析微
視頻中趙氏手法最堪玩味:
1. 橋勁運用:其"沉橋""圈橋"之變,暗合【洪拳三寶歌訣】"短橋寸勁,長橋發力"之說。肘底勁力吞吐間,可見"三展臂"功夫已臻化境。
2. 呼吸導引:每式收放皆與丹田之氣相應,如"猛虎出林"式吐氣開聲,正應【黃氏醫方】"氣貫四梢,力從地起"之論。
3. 剛柔之辨:外行或見其動作舒緩而疑其威力,殊不知洪拳妙處正在"硬橋硬馬"中藏綿柔之勁。趙氏演練至"金鉸剪"式時臂肌驟然繃緊,瞬間爆發之態,恰是"棉裏藏針"之真詮。

三、民間武學存續之思
今人每以競技套路衡量傳統武術,實未明"拳打臥牛之地"的民間傳承本相。趙先生此番演武,無炫目騰躍,無誇張發聲,然其樁功之深、勁路之純,非三十年寒暑苦功不可得。反觀時下"武術體操化"之流弊,更覺此等原汁原味的功夫演示,正是活態傳承之範本。

結語
【漢書·藝文志】言"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傳統武術之價值豈止於搏擊?趙志凌先生之鐵線拳,既是武學遺產,亦為身體文化之活化石。倘能以此為契機,令世人重識南派武術"重結構、講勁法"的特質,則善莫大焉。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