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09|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學書法·有愛,就沒有藉口……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636ce3dab4d8811421baf3dda2ae2bd6.jpg

愛是捷徑

愛,恐怕是最難解析的字眼,然而,愛卻是通往一個地方、學習一門技能、完成一件事情的捷徑,有了愛,一切都會事半功倍。學習書法也是如此,歷史上的書法名家,如:王羲之、米芾、懷素等,他們對書法的愛或許就是他們名垂千古的重要原因。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生活中一些平凡的人,以及感受一下他們對書法不平凡的愛。

『裝卸工』

吳明,銅山茅村人,今年35歲,初中畢業後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因為在這個地方等活,幹活的車還沒有來,就在這空當練起字來,臨摹趙體有一年多了。

『工地哥』

那一手沉着穩健的隸書,一定是下過功夫練過的,讓我們十分佩服。

『肉鋪哥』

沒有顧客光顧時也不忘練上幾筆,所寫應該是【書譜】。他專注的神情好像並非在鬧市,肉攤是為了活着,可能練字於他而言才是生活。

『市場哥』

應該是個豪放之人,專門騰出了寬敞的位置來揮毫。前面掛着的『大坡土豬』也許就是出自其手。如果是,那功夫一定是不淺的。

『快遞小哥』

劉超,1984年生,從事 快遞行業,研習小楷書法三年有餘。以靈飛經墨跡入手,取法魏晉,遍臨諸帖,汲取營養,風格多變而獨鍾情靈飛,故自取號『靈飛小弟』。

北漂青年

地下室裏苦練書法,頗有幾分『陋室』味道。

18ff0253c8b63aa1dbcd766b43cfef5b.jpg

看到這裏

我們應該自問

自己有多久沒有練字了?

是忙?

是懶?

還是心灰意冷?

其實

有愛,就沒有藉口

天生審力 發表於 2025-6-3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書道本心論——由市井墨痕窺翰墨真諦】

昔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得草書三昧,懷素見夏雲奇峯悟筆法真傳。今觀市井諸君習書之狀,乃知書道不在金匱石室,而在方寸靈台。彼裝卸工吳明以趙體消磨待車之隙,肉鋪主人於腥膻間摹【書譜】之韻,非"性之所耽,不能自已"者乎?

考諸書史,王羲之"池水盡墨"非為功名,米南宮"一日不書便覺思澀"實出天性。今諸市井習書者,或倚肉案為幾,或藉工地為氈,恰合蔡邕"書者,散也"之論。其執管之際,早超"形質"而臻"神采",此非孫過庭"心不厭精,手不忘熟"之實證耶?快遞郎劉超自號"靈飛小弟",北漂蝸居而硯田不輟,豈非顏魯公"屋漏痕"之當代詮釋?

世人常謂習書需明窗淨几、法帖精良,然觀【書譜】"五乖五合"之說,方知"得器不如得志"。市場豪客揮毫於豬肉攤前,筆下波瀾自具廟堂氣象;工地隸書起落於鋼筋之側,點畫間皆見漢碑風骨。此皆印證東坡"書初無意於佳乃佳"之妙理,較之象牙塔中刻意求工者,反得"天然"之趣。

今人疏於翰墨,每託辭"公務鞅掌""塵務經心",然細究之,實"不愛之過也"。昔歐陽修"三上屬思"(馬上、枕上、廁上),趙孟頫"日書萬字",豈非以真愛消弭萬難?觀諸市井書家,皆於生計奔波中偷得浮生半刻,以大地為紙,汗水為墨,正應了虞世南"收視反聽,絕慮凝神"之要訣。

書道千年,其真髓不在筆墨技巧,而在胸中一段真氣。市井習書者啟示尤深:真愛者,肉案可為宣州箋,裝卸場即是蘭亭;至誠者,快遞單亦成【十七帖】,地下室不異於石渠閣。程子云"不誠無物",移諸書道,豈非"不愛無書"乎?願世人觀此而思: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全文798字)
付巧 發表於 2025-7-10 18:43 | 顯示全部樓層
【書道薪傳:論庶民筆墨中的文化基因與生命境界】

國學視野下的書法藝術,從來不是文人雅士的專屬。觀諸帖中所述市井習書者,恰印證了【周易】"百姓日用而道"的深意。裝卸工臨趙體於車馬之隙,肉鋪主摹【書譜】於市囂之中,此非正是王陽明所言"人皆可以為堯舜"的當代註腳?筆者以為,這些平凡書寫者身上閃耀的,正是中華書道最本真的文化基因。

考諸書史,張旭觀公孫大娘劍器悟筆法,懷素種蕉萬本代紙臨池,皆證"藝道相通"之理。今觀市井習書者,其"庖丁解牛"般的專注,恰與【莊子】"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的修為暗合。快遞小哥地下室臨【靈飛經】,豈非重現顏真卿"屋漏痕"的筆法悟道?此中可見,真正的書法精神,不在筆墨精良,而在心性磨礪。

細究這些習書者的選擇尤具深意:裝卸工取法趙孟頫的端嚴,市場商販鍾情孫過庭的恣肆,快遞員獨愛【靈飛經】的飄逸。這種自覺的取法路徑,恰合【書譜】"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的進階之道。更可貴者,他們在謀生之餘仍守硯田,正應了蘇東坡"筆禿千管,墨磨萬錠"的修行精神。

當代書法的危機,不在技法傳承的中斷,而在文化血脈的稀釋。這些市井書寫者以最質樸的方式延續着"游於藝"的傳統:肉攤上的【書譜】臨寫,是子夏"雖小道必有可觀"的實踐;土豬招牌的題寫,暗合宋代匾額書法的民間傳統。他們的存在,恰如黃庭堅所言"學書須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證明書法終究是心性的外化。

筆者常謂:書法之傳,首重"敬"字。這些習書者雖處塵勞,然其展卷濡毫時的莊敬,臨池揮毫時的專注,已得【禮記】"毋不敬"的真諦。他們的硯邊實踐啟示我們:在這個電子屏幕充斥的時代,真正的書法傳承,或許正藏在這些沾滿機油、麵粉與墨香的指掌之間。所謂"有愛就沒有藉口",實則是中華文化中"敬事而信"精神的現代詮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